勐巴娜西樂團怎樣火起來的?專訪樂團5兄弟

勐巴娜西樂團怎樣火起來的?專訪樂團5兄弟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時值國慶,這首經典歌曲又在大江南北走紅,而一曲來自七彩雲南的告白,由德宏勐巴娜西樂團多聲部男聲演繹的歌曲《我和我的祖國》被刷屏。

“低音炮、男神組合、直擊心靈、天籟之音、最強合唱……”作品中的優美和聲、生活化的歌唱表達、頗具磁力的男低音,引發網友無數評論和廣泛關注。

低、中、高音完美結合,聽完他們的MV只有一個字:絕!“勐巴娜西樂團”的這些“大神”級人物到底是誰?10月2日,記者專訪了這支今年來備受關注的雲南本土樂隊。

勐巴娜西,神奇的土地,神奇的樂團

勐巴娜西樂團怎樣火起來的?專訪樂團5兄弟

在雲南西南部,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叫德宏。這裡,自然景色風光旖旎,民族文化多姿多彩,中緬邊境的異國風情,看不完的景,觀不完的舞,聽不完的歌,採不完的花,捨不得的情,被國內外譽為“孔雀之鄉”“歌舞之鄉”。

來自民間的勐巴娜西樂團,就誕生在這片神奇的土地。

“一切都是順其自然,沒有轟轟烈烈,只是因為大家都喜歡音樂,又恰好都有時間,意願也都比較統一,所以就組建了樂團。”幾年前,痴迷音樂的5個志同道合的好友在音樂交流中一拍即合,萌生了組成一支樂隊的想法,於是大家自己湊錢搞了一個工作室。

如同現實中的“老友記”,儘管作為德宏州民族文化工作團的聲樂演員楊武(武哥)、何明軍(明軍)、張志強(咪強),芒市第一中學的音樂老師楊昭(阿昭),德宏傳媒集團的播音員主持人劉永江(阿江)都有各自的工作,但5個人因為喜歡音樂,生活和工作也總是“混”在一起。

“組建的時候,對於樂隊名字大家都很糾結。5個人頭腦風暴,比如守邊組合、雨滴組合等等好玩的名字都討論過。最終,大家還是中意‘勐巴娜西’,這個名字在傣語中是神奇美麗令人嚮往的地方。”劉永江說。

為了共同的夢想,5個好友把工作室當成自己的烏托邦,音樂也成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每天下班後,5人就泡在工作室進行排練和創作。不管條件多麼簡陋,無論有多大的困難,都無法阻擋他們對音樂的那份執著和熱愛,“很享受沉浸在音樂當中的感覺”。

勐巴娜西樂團怎樣火起來的?專訪樂團5兄弟

勐巴娜西樂團

“從最初的組建到現在,一直都是我們5個人在一起,雖然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工作與生活,但當我們沉浸在音樂當中的時候,彼此間早已形成了一種默契。”劉永江說。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美聲藝術一直停留在這種畫面:身形偏胖、留著大鬍子的演員,唱著難以理解的唱段。而“勐巴娜西樂團”打破了這種固有觀念,其實,美聲也可以流行起來。

很多聽過“勐巴娜西樂團”的人都會覺得,這支樂隊是一個巨大的驚喜,這和音的張力似乎把聽眾帶入雨林、滄海、暮雲、冥澗。

“德宏慢生活,所以我們的性格和作品也都是玩的感覺,不做壓力太大的音樂,想讓大家聽到我們的音樂有放鬆的感覺。”勐巴娜西樂團的歌唱表達獨具一格,“也許是雲南德宏的山水情懷更具詩意吧。”

和諧永遠是這個世界最美妙的節奏,默契的配合成就完美的和諧。“勐巴娜西樂團”5兄弟的聲音各有特點,楊武雄渾莊重,何明軍熱情奔放,劉永江激昂高亢,張志強熱忱激揚,楊昭時尚又傳統。

樂團成立以來,他們採用翻唱的方式演繹了許多經典歌曲,讓聽眾真切感受到“什麼是合聲之美”。聲線溫馨、恬靜、抒情,伴奏完全為“和唱”讓路,毫無喧賓奪主之感。聽一聽他們的歌,你便會發現,在做音樂這件事上,他們真實而坦誠,不用音樂“凹造型”,只因單純地喜歡。

因為音樂,我們走到了一起

勐巴娜西樂團怎樣火起來的?專訪樂團5兄弟

人生,就像一輛不斷前行的列車。相同經歷、相同夢想,讓5個人產生了共鳴。

如同“勐巴娜西”這個名字一樣,當5人與音樂發生碰撞後,就會產生大家都必不可缺的“氧氣”,這種執著的夢想更在勐巴娜西樂團的5個成員的經歷上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

“特別感念我的父母給了我獨特的嗓音。”低音十分出彩的楊武,是勐巴娜西樂團的靈魂人物。對樂隊成員而言,楊武,亦師亦友。

楊武的父母在20世紀50年代支援邊疆,留在雲南,父親喜歡樂器,媽媽愛看電影。16歲時,本來陪好友去考歌舞團的楊武,卻因有個考官聽他講話很厚實,就叫他唱一首歌。結果,歌舞團的老師很驚訝,乾脆跑到家裡做他父母的工作,鼓勵楊武參加當時的雲南省藝術學校招生。

以前沒見過鋼琴、大提琴、小提琴的楊武,跟著老師花一個星期學了一首《康定情歌》後,就考上了雲南省藝術學校,也從此走上了藝術之路。

3年聲樂專業訓練,為他打下紮實的基本功,畢業後不久,便被調去雲南省歌舞團,成為一名專業演員。

1996年,因為父母年紀漸大,楊武放棄了去北京深造的機會,毅然從省歌舞團回到德宏州歌舞團。“為家鄉的文化事業做貢獻也挺好,父母的年紀大了,也方便我照顧父母。”

勐巴娜西樂團怎樣火起來的?專訪樂團5兄弟

“自小就在傳統民族文化薰陶下長大。”出生在景頗山寨的劉永江因為喜歡音樂,原本是老師的他到雲南藝術學院專修聲樂,2005年專門到北京的中國音樂學院進修,之後他便跟隨歌舞團到各地演出。2006年,劉永江考進德宏傳媒集團,成為一名民族語播音員。

何明軍出生在一個非常偏僻的小山村,從小放牛、放羊。在何明軍的童年記憶裡,唯一的快樂是聽爸爸唱歌。中考失敗後,聽過他唱歌的音樂老師覺得他嗓子條件好,特意告訴他有專門招收音樂特長生的高中,不如去試試。 1個月後,在音樂老師教授後,他意外地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進了高中。

“因為要交1萬多塊錢學費,父親借了錢湊齊了學費。”藝考後,何明軍拼命地學,邊學邊做家教,分擔家裡的壓力。進入大學後,他遇到一位非常負責的老師,悉心教授他專業,令他進步很快。畢業後10年的時間裡,他參加了五屆雲南省的比賽,從優秀獎、三等獎、二等獎到一等獎,見證了他的成長。

“上小學時,沒有真正的音樂老師;上高中之前沒見過鋼琴長什麼樣。”在張志強的童年記憶裡,從小就上山放牛、背豬草、砍柴,因為中學時畫畫不錯,他考上了西南林業大學學環境藝術設計。在大學裡,來自媽媽遺傳的好嗓音、好樂感開始顯現。但參加學校的唱歌比賽,總是以初賽第一名的成績晉級,然後決賽惜敗。於是,他努力向老師、學長、學姐求教。在大三那年,他終於如願拿了學校十佳歌手的冠軍,接著一鼓作氣拿到省際大賽通俗唱法三等獎。

學音樂出身的楊昭,在大學裡曾經搞過樂隊,工作後也是一邊教書一邊做樂隊。在樂隊中,他既像老師又像同學,既時尚又傳統,追求將美聲與流行融合,創造新作品,帶來新感覺。

5個個性迥異的年輕人,就這樣搭上了這趟充滿未知與挑戰的“音樂之旅”。

平時,他們各自平靜地上班、生活,可是聚在一起,他們就成了激情四射的“樂痴”。

舞臺之上,他們突破自我、相聚凝合;舞臺之下,他們歡笑、嬉鬧、擁抱,收穫音樂為他們帶來的美好與治癒。

而他們,也在一次次挑戰中完成了音樂審美、音樂理唸的碰撞,彼此成為了親密無間、不捨再見的音樂知己。

在音樂中,他們成為追光者

“一首歌要經過無數次的推敲、修改,直到大家都滿意才錄。”每次合唱,樂團音樂總監楊昭總要根據每個人的聲線先寫和聲,寫完聲部大家一起排練,覺得哪裡不舒服就改。

“出錯的地方,或者說默契度不夠的地方,都要一點一點來‘摳’,我們一起慢慢地研究。”如果大家有意見不一致的時候,就“一個一個試著來。”

這是“勐巴娜西樂團”的堅持,無論走到哪裡,什麼場合,對音樂都是一樣地認真和尊重。

而友誼與熱愛,也在音樂中雋永留存,熠熠生輝。

勐巴娜西樂團怎樣火起來的?專訪樂團5兄弟

“德宏的演出活動、文化娛樂非常豐富,每年光是民族節慶的演出都忙得夠嗆,每年演出最少也有80場。從正月十五開始的景頗族目瑙縱歌節,三月開始的阿昌族阿露窩羅節,四月傣族的潑水節,德昂族的澆花節,再加上傈僳族的闊時節……可以說,一年到頭都是在演出的狀態……”說起樂團的成長,劉永江記憶猶新。

“因為大家覺得唱邊疆歌曲更能代表德宏,也能體現少數民族特色。以前,我們會穿上民族服飾,唱邊疆歌曲。”起初,樂團也錄製了不少民族歌曲,一直在嘗試用民族音樂講好德宏故事。

可樂隊成員發現,這些歌曲在網上一直沒什麼傳播量,樂團成員也不止一次地反思,“慢慢覺得,當大家對這個民族不瞭解的話,共鳴也不會多。也許,應該唱那些更能被大眾接受的、更能產生共鳴的經典歌曲,等大家知道了唱歌的人,也就知道了德宏,進而會再去欣賞德宏。”

藍天白雲青山綠水下,樂團生活化的歌唱表達,激昂處豪氣干雲,深情處小橋流水,《三月裡的小雨》《光陰的故事》《傳奇》等歌曲彷彿昔日重來,這是歌聲的魅力,也是勐巴納西樂團的魅力。

在網路爆火之後,“勐巴娜西樂團”抖音號和影片號的粉絲量也分別達到了56萬+和38萬+,《阿佤人民唱新歌》《我和我的祖國》等24首作品在國內外全網瀏覽量已超過15億。

如今,不少公司主動登門要為勐巴娜西樂團提供運營和包裝,5個好友不約而同地婉拒了,身邊很多朋友不解。

在他們看來,當初組建樂團時,給自己的定位,就是一個歌者。如今,家鄉德宏的孔雀湖、大金塔等景色也被更多人關注到,這讓他們高興的同時也感到自豪。

勐巴娜西樂團怎樣火起來的?專訪樂團5兄弟

“對於我們來說,也沒有刻意去追求什麼,只是用我們喜歡的方式表達我們想要表達的東西。我熱愛我的家鄉。希望之後透過更多的努力,有能力很好的結合我們的特點,把德宏的、雲南的文化體現出來。”劉永江說。

“我們都是專業歌手,我們的初心是傳播經典老歌,傳播音樂的真善美。”楊昭坦言,“我們還是想堅持從唱法上新編。比如用美聲的感覺,再加上一點流行的感覺,我覺得這是最能接地氣的,按照這個路子走,可能走得更遠、更久。”

“喜歡音樂,想做好音樂,想把音樂的真善美呈現給大家的初心吧。”對於網路上的“走紅”,在樂團成員看來,“我們只想做好的音樂,純真的音樂,所以樂團不接廣告,不代言,不帶貨,只為能夠在玩純真音樂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在樂團成員看來,音樂與夢想是一個永遠都不會過時的動人話題。“只要音樂這件事一直在內心深處,無論什麼時間,什麼地點,都可以散發魅力!”

正如他們所說的那樣,這支充滿自由和活力的樂隊,只想以更純粹的自己做音樂,走得更遠、更久。

5個人,也始終未忘當初組樂隊的初衷,不是要改變什麼,也不是追求哪種音樂境界,而是——“玩”好音樂。

因為,這就是“勐巴娜西樂團”的青春。

勐巴娜西樂團小檔案

成立時間:

2022年1月1日

勐巴娜西意為:

神奇、美麗、令人嚮往的地方

勐巴娜西樂團成員

1。隊長(低音):楊武

2。音樂總監(通俗男中音):楊昭

3。外聯(民族男中音):劉永江

4。抒情男高音:何明軍

5。戲劇男高音:張志強

雲報全媒體記者 楊之輝

責任校對 朱麗

主編 嚴雲

終審 編委 李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