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賜小仵作》:難得正常

作者:諸葛建國

近幾年的網劇市場,出現一個明顯變化——“大IP+流量”搭配頻頻失靈,反倒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製作劇集,偶爾給人驚喜。比如近期播出的《御賜小仵作》,題材不討巧、演員不知名、宣發不亮眼,卻憑著眾多自來水安利小火一把,目前無論口碑還是討論度都遠超最初預期。

《御賜小仵作》:難得正常

《御賜小仵作》正式海報

該劇改編自清閒丫頭在晉江文學城上連載的小說《仵作娘子》,並由作者本人擔任編劇。唐中晚期,來自西南山區仵作世家的少女楚楚獨自到長安闖蕩,參加仵作考試,遇到斷案如神的安郡王蕭瑾瑜。蕭瑾瑜招收楚楚作為仵作搭檔,調查多起死亡案件。與此同時,楚楚的身世之謎一石激起千層浪,打破朝中各方勢力平衡,一起延續十多年的驚天大案慢慢浮出水面。

《御賜小仵作》這個名字,多少有些隨心所欲,乍一看劇情梗概,也不由讓人懷疑,是不是又來頂著探案的噱頭搞流水線甜寵那一套。但幾集看下來,這部劇更像是螺螄殼裡做道場,片頭懸疑元素豐富、基本保證實景拍攝、夜晚用蠟燭打光,可以說是在有限經費中保證了各方面達標,且不乏亮點。

首先,相比大批工業糖精氾濫的小甜劇,本劇男女主保持了少有的理性。楚楚身上仍然有(或者說必須有)天真可愛的傳統一面,好在甜卻不傻,驗屍時專業嚴謹,膽大心細,不因職業被旁人視作晦氣感到氣餒,一心一意搞事業,執著於早日考編上岸。蕭瑾瑜掌管三法司,同樣專注辦公查案,是王爺但不霸道,少言寡語又富有同理心,對待楚楚也沒有一見鍾情失了魂,在未調查清楚之前始終保持警惕,並希望引其向善,從頭到腳都透出一股穩重可靠的公檢法人員氣質。

感情進展上,男女主不矯不作,有誤會迅速解開,關心對方就直接表達,男二女二單開一條偽紈絝子弟和真高冷女俠的線,沒有你愛我我愛他他愛她的複雜糾葛,甜得點到即止。男性角色著重刻畫兄弟情、戰友情,女性角色之間也更多呈現“女子保護女子天經地義”的溫暖互助和追求夢想不易的惺惺相惜。如此一來,大量不必要的矛盾拉扯就省略掉,把時間留給並肩探案這條線。

這種做法,是有一定風險的。《御賜小仵作》最出彩之處,恰恰是破案推理水平線上,劇情節奏快,尊重觀眾智商。第一集,楚楚剛出現在長安城,就透過辨別傷口和眼球顏色,戳破了街頭假扮老人碰瓷的騙子。仵作考試中,她又結合口鼻處黑灰判斷,死者是先被胡麻油燒死而非雷劈死,專業過硬的人設立住了。第二具屍體的死因還引出後續發展——三位官員先後因為墜馬、溺水、突發疾病死去,看似各不相關,但蕭瑾瑜注意到他們都和西南有某種聯絡,隨即帶著楚楚上門驗屍,屍體多處異常,靈堂遭人縱火,驗證了猜測。

彼時南衙北司衝突不斷,宦官權力膨脹,但在此之外,似乎還有一隻看不見的大手,威脅和操縱著朝堂局勢。蕭瑾瑜一行遠走黔州,表面上是調查楚楚身世,尋找生死未明的父親,暗裡藏著多重目的:查清私鑄銅錢案件、重啟陳年舊案、讓躲在暗處的勢力露頭。

這種一個主線串聯、大案套小案的單元劇結構,案件環環相扣,既方便層層鋪開敘事格局,也有利於引起觀眾進一步探究的興趣。為了更清晰地呈現案情脈絡,同時避免出現血腥鏡頭,劇中還用活動軌跡短漫畫、人體器官骨骼圖解、長安輿圖等方式,還原死亡過程。男女主一個扮死者一個扮兇手,模擬案發現場的親密接觸,也不失為一種合理助攻,讓感情升溫來得自然而然。

值得一提的是,該劇還藉著探案過程表達了對理想正義的追求。比如,護衛認為長安城龍蛇混雜,需提醒楚楚小心防範,蕭瑾瑜卻表示,“這話她父母說得,親友說得,尋常路人也能說得,唯獨公門之人說不得。若要求百姓自己日防夜防,時時處處謹小慎微,那朝廷養我公門之人有何用。”而隨著西南迷霧漸散,一起自沉泥沼,藏冤以期後人明法的悲劇呈現在人們面前。忠與義盡在其中,也再次呼應主題,“這世間事,無論被歲月埋得多深,藏了多久,都不會失去它想重見天日的力量。”

當然,《御賜小仵作》並非全無瑕疵,在巧妙運用寶應象棋、反切注音法等傳統元素的同時,多處配音和口型不符、服裝置景相對粗糙、運用大量超前的現代醫學理念等問題客觀存在。或許是因為肉眼可見的窮和糊,大家都多了些寬容。

仔細想來,《御賜小仵作》所做的,其實是一部正常的電視劇應該做的。最難得的是正常,最值得反思的,也是正常。這部劇意外收穫諸多認可,一方面說明創作的誠意總會透過某種方式得到回饋,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影視市場對劇本質量和觀眾需求的把脈,還有待儘快改進。(諸葛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