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下裂患兒的留置尿管,您維護好了嗎?

尿道下裂是一種常見的泌尿生殖系統先天性畸形,主要表現為尿道開口異位、陰莖彎曲畸形、陰莖背側包皮堆積、不能站立排尿、成年後不能進行正常的性生活。因此先天性尿道下裂,一般多主張在出生後

6-18個月行陰莖下曲矯正及尿道成形術。尿道下裂患兒術後常規放置導尿管,留置尿管不僅起支撐尿道及引流尿液的作用,而且也可以防止術後尿道狹窄及尿液外滲,是重要的治療手段,也是手術成功的關鍵,因此臨床工作中,術後留置尿管的護理,對於患兒的康復,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尿道下裂患兒的留置尿管,您維護好了嗎?

案例介紹

患兒,男,

1歲,以“尿道下裂”收入院。患兒陰莖外觀包皮缺如,大小發育可,方向偏向下方,自冠狀溝處龜頭向腹側彎曲,包皮堆積於龜頭背側,腹側包皮呈V型缺如,尿道口位於龜頭下方,排尿時尿液自此口排出,尿流較細。入院後第3天,在手術室全麻下行尿道下裂矯治術,術後留置尿管。術後第一天患兒哭鬧不止,四肢掙扎,尿管受到牽拉,自尿道口脫出,尿道無出血。立即通知主管醫師,重新留置尿管,妥善加強固定導尿管,利用一次性紙杯對陰莖進行保護,置管過程順利,引流出淡黃色尿液。

尿管脫出的原因分析

1。 宣教不具體,患兒母親為聾啞人,父親為初中文化水平,家屬不理解術後留置導尿管的重要性,護士也未對其家屬進行針對性的宣教。

2。 尿管固定方式不完善,近端遊離部分太長,導致患兒肢體可以穿插進去,造成牽拉、脫出。

3。 年齡較小患兒約束力度不夠。

尿管的護理

1。 宣教方面

加強健康宣教,針對不同文化程度的家屬採取不同方案的宣教,使宣教差異化、個性化,告知患兒家屬注意事項,並籤非計劃性拔管的宣教單,反覆強調留置尿管在尿道下裂術後患兒中的重要性,引起家屬的重視。

2。 尿管方面

1)床頭懸掛防導尿管滑脫標識,對醫務人員和患兒家屬均起到警示作用;

2)合理利用支架或紙杯,防止尿管被打折、受壓,妥善固定導尿管,避免近端遊離部分過長,做到班班床頭交接,加強巡視;

3)有效控制感染,保持會陰部清潔乾燥,是尿道下裂手術後預防感染的重要環節。術後及時清除患兒會陰部血漬,每週更換尿袋兩次,尿袋水平不可高於恥骨聯合水平,防止尿液反流引起逆行感染,告知並督促患兒每日飲水1000~1500毫升,起到自然沖洗尿管的作用,同時多擠壓尿管,防止有血塊、尿液結晶阻塞尿管,保持尿管引流通暢。

3。 體位方面

對全身麻醉未清醒的患兒進行保護性約束,雙手進行功能位的固定,防止牽拉尿管

;年齡較小者可以適當約束四肢,必要時用約束帶固定四肢於床欄旁,雙大腿輕度外展,防止患兒不清醒時煩躁,將導尿管拔出,導致手術失敗。待清醒後可按患兒習慣且在不影響手術部位的同時,安置於舒適的體位,適當床上活動,將不適感降到最低限度。

4。 疼痛的護理

疼痛、膀胱痙攣是尿道下裂手術後常見的症狀。疼痛常與手術創傷刺激有關,膀胱痙攣常因引流管刺激所致,通常術後

1~3天症狀最明顯,主要措施是使用藥物控制,心理支援以減輕症狀,可常規應用鎮靜藥,避免躁動致尿道出血或損傷。對7歲以上患兒術後口服乙烯雌酚,防止陰莖勃起,致切口裂開、出血。遵醫囑應用抑制膀胱痙攣的藥物,可降低膀胱對刺激的敏感性,減輕或抑制膀胱痙攣。對較小的患兒,為患兒創造安靜優良的病區環境,集中刺激性的操作,父母24小時陪同患兒,避免頻繁更換家屬,利用玩具、觀看動畫片來分散患兒的注意力,從而減輕對疼痛的敏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