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容易認錯的樂器,你認識多少?網友:聽都沒聽過!

“江山錯落,人間星火,吐納著千年壯闊。”我是古風小分隊的長顧,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一下比較容易認混的樂器。第一種,箜篌和豎琴。箜篌是我國古代傳統樂器,有豎箜篌,臥箜篌,鳳首箜篌三種,代表作品《春江花月夜》,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箜篌的聲音柔美清澈,有一種纏綿悠長的韻味。豎琴起源於波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撥絃樂器之一。

那些容易認錯的樂器,你認識多少?網友:聽都沒聽過!

豎琴的聲音也清澈,像敲擊水面時的聲音,脆,清,極具感染力。豎琴與箜篌最明顯的區別就是箜篌雙排弦,琵琶形共鳴箱,共鳴箱的左右兩面各有一行雁柱,琴柱一般是方柱。且琴柱頂端有鳳凰首的一定是箜篌。而豎琴則豎琴單排弦,長匣形共鳴箱,共鳴箱側面光禿,琴柱是圓柱。第二組,月琴和阮。月琴,中國傳統彈撥樂器,起源於漢代,音量較小,音色清脆柔和,適合抒情性的說唱,可以烘托故事的氣氛。

那些容易認錯的樂器,你認識多少?網友:聽都沒聽過!

月琴結構和阮近似,不同處是在琴身中膠有音梁和支有音柱、琴頸短小。月琴由琴頭、琴頸、琴身、絃軸、琴絃和縛弦等部分組成。清時月琴就與阮完全不同了,比阮簡化,琴桿變短,音箱呈滿圓形, 而且在各族人民中廣泛流傳。阮與月琴相似,始於唐代,元代時在民間廣泛流傳,成為人們喜愛的彈撥樂器,有了廣闊的音域和豐富的表現力。

那些容易認錯的樂器,你認識多少?網友:聽都沒聽過!

阮由琴頭、琴頸、琴身、絃軸、山口、琴品、琴碼、縛弦和琴絃等部分組成。琴身是一個呈扁圓形的共鳴箱,由面板、背板和框板膠合而成。在面板上膠有琴品和開有出音孔。絃軸有4個,除用普通絃軸外,也可用齒輪同軸。琴絃使用絲絃、腸衣弦或金屬弦。“竹林七賢”中的阮咸善彈這種樂器。第三組,古箏,瑟,古琴古箏結構由面板、雁柱(一些地段也稱之為琴碼)、琴絃、前嶽山、弦釘、調音盒、琴足、後嶽山、側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組成。

那些容易認錯的樂器,你認識多少?網友:聽都沒聽過!

最早以25弦箏為最多(分瑟為箏),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後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規格為二十一弦它的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強的表現力,因此它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瑟是中國傳統彈絃樂器,共有二十五根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稱“五十弦”。

那些容易認錯的樂器,你認識多少?網友:聽都沒聽過!

古琴造型優美,常見的為伏羲式、仲尼式、連珠式、落霞式、靈機式、蕉葉式、列子式、伶官式、蕉葉式、神農式、響泉式、鳳勢式、師曠式、亞額式、鍾離式、劍式等。長約三尺六寸五,象徵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琴身與鳳身相應(也可說與人身相應)有頭、頸、肩、腰、尾、足。

那些容易認錯的樂器,你認識多少?網友:聽都沒聽過!

由琴面、琴絃、琴徽、琴頭、軫子、軫池、護軫絨扣及絨扣的搓捻繫結、琴尾、琴底、龍池、風沼、雁足、斷紋組成,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削桐為琴,繩絲為弦。”“來唱這九州浩蕩,上下五千年 一脈泱泱。曾過長街夜市,曾關河蒼涼,曾立殘陽。至此,等你我回望,回望這珍藏,風華絕賞。千年,不改舊模樣,指引華夏未央。”

(本文純屬原創,抄襲必究,圖片來源於網上,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