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會不會長寄生蟲呢?解剖古屍後,發現有這些

古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如何呢?想要知道這個答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解剖古人屍體。但是人的屍體在自然環境下,不到一年就會完全分解,變成一堆白骨,生前的健康資訊也隨之丟失。幸而有一些古人屍體,或做過專門處理,或者環境特殊,屍體儲存完好,留下了重要資訊。四千多年前的古埃及木乃伊上,就發現有埃及吸蟲的蟲卵。我國曆史悠久,幅員遼闊,新中國成立以後,配合城建基礎設施、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發掘了大量的古墓,發現了一些儲存完好的古屍,為開啟古代文明的大門提供了一把鑰匙。

早在1984年,我國科學家就曾對發掘出的13具古屍的寄生蟲感染情況進行了總結分析。這些古屍的年代最早是戰國時期,最遲是明代晚期。每一具古屍都有感染寄生蟲。古屍上共發現了蛔蟲、蟯蟲、人鞭蟲、薑片吸蟲、華支睪吸蟲、豬肉絛蟲、牛肉絛蟲等七種寄生蟲的蟲卵。

古人會不會長寄生蟲呢?解剖古屍後,發現有這些

千年蛔蟲

蛔蟲可謂是最為有名的寄生蟲。70、80年後的小夥伴可能都有吃寶塔糖打蟲的記憶。直到近二十年,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和大眾衛生習慣的養成,蛔蟲病才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蛔蟲更是一種人人皆有的“大眾寄生蟲”。

1984年綜述報告提及的13具古屍中,就有7具發現了蛔蟲卵。蛔蟲卵呈長橢圓形,兩端細且平。因其外殼厚實,在古屍中較容易儲存。1980年,福建邵武發掘了一座明代萬曆年間的古墓。墓主人是一位74歲的誥命夫人。屍體中發現的蛔蟲卵在顯微鏡上透亮,可觀察到完好的內部結構,和新鮮的蟲卵標本沒有什麼差別。

古人會不會長寄生蟲呢?解剖古屍後,發現有這些

由於蛔蟲卵殼厚耐造,屍體腐化後,骨架腹部的土壤中還可以找到蛔蟲卵的蹤跡。2009年和2011年,為配合工業園區建設,考古學家對鄭州金水廟李墓地和新鄭梨河晨輝墓地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挖掘出了從春秋到明清的大批古墓。科研人員提取了其中20座墓葬屍骨腹下的土壤進行檢驗分析。在其中5座墓葬的腹土樣本中發現了34粒蛔蟲卵。

蛔蟲,也稱為“蟲積”,掠奪人體營養、造成人體機械性損傷。古人治療“蟲積”常用一味草藥“使君子”。傳言北宋潘州一位郎中郭使君,上山採藥,採到一種像山梔一樣的果子。回去以後,果子被孫子吃了,次日大便時竟派出幾條蟲來。郭使君由此發現了一味打蟲良藥。人們為紀念他,將這草藥命名“使君子”。

古人會不會長寄生蟲呢?解剖古屍後,發現有這些

“華佗無奈小蟲何”

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一直為血吸蟲病高發地區。我國的血吸蟲病的病原為日本血吸蟲。日本血吸蟲的蟲卵在河水中孵化,形成毛蚴,毛蚴在水中侵入釘螺,並在釘螺體內先後發育成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尾蚴離開釘螺在水中自由遊動。一旦有人接觸汙染的水體,尾蚴就會穿透人體的面板進入人體。

血吸蟲在人體內寄生,會引起尾蚴性皮炎、髒肺病變、貧血、蟲卵肉芽腫等症狀。

這種血吸蟲之所以被稱為日本血吸蟲,是因為是由日本學者1904年發現的。但我國古代醫書《內經》、《千金方》中很早就有疾病相似症狀的記載。可是由於古代沒有顯微鏡等科學裝置,沒法對病原體進行詳細描述,能提供的線索還不夠充分。

所以,要證實日本血吸蟲病在古代中國的傳播流行,還得從古屍上找證據。

古人會不會長寄生蟲呢?解剖古屍後,發現有這些

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舉世聞名的軚侯夫人辛追。專家們在辛追的肝臟中發現了日本血吸蟲蟲卵。這是發現的最早的日本血吸蟲蟲卵,從而有利地證實了2100多年,血吸蟲病就在中國流行。

1975年,在湖北省江陵鳳凰山,考古工作者又發掘了一座西漢古墓,墓主名遂少言,官爵為五大夫,下葬時間為公元前167年,和馬王堆的時間相近。出土的古屍也同馬王堆女屍一樣,基本儲存完好。科研人員對古屍的結腸壁和肝臟切片進行檢測,發現了大量的日本血吸蟲的蟲卵,又為研究古代血吸蟲病情況提供了例證。

辛追和遂少言都是養尊處優的上流貴族,不從事體力勞動。他們這樣的老爺太太尚且感染了血吸蟲病,可見當時這種疾病的流行程度。漢代荊楚地區,水網縱橫,氣候溼潤,有利於釘螺的滋生繁殖。有學者認為,當年曹操率大軍南下伐吳,結果在赤壁檣櫓灰飛煙滅,除了軍事上的失敗,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軍中血吸蟲病流行。

古人會不會長寄生蟲呢?解剖古屍後,發現有這些

吃生魚片的代價

日本血吸蟲在分類學上屬於扁形動物門吸蟲綱,吸蟲綱的種類都為寄生蟲,其中寄生人體30餘種,都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大敵。在我國出土的古屍上發現的,除日本血吸蟲外,還有華支睪吸蟲,薑片吸蟲等。

1982年,考古學家在湖北江南馬山公社瓦磚廠發掘了一座戰國時期的楚墓。該墓歷史有2300多年,墓主為女性,屍身已經潰盡爛竭,但在屍骨上還附著有軟組織殘渣。科研人員從腰椎骨和盆骨上將內臟殘渣刮取下來,進行分析化驗,發現了大量的華支睪吸蟲的蟲卵。這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華支睪吸蟲感染最早的病例。

華支睪吸蟲,又名肝吸蟲,主要寄生在人體的膽管和肝管內,以淡水螺類、魚蝦為中間寄主。

古人會不會長寄生蟲呢?解剖古屍後,發現有這些

在我國長江以南發掘出的古屍中,不少都發現了這種華支睪吸蟲。時間從西漢到晚明,地域遍及湖廣閩粵數省。這除了氣候、自然環境之外,還和古人的生活習慣有關。華支睪吸蟲和日本血吸蟲不同,後者只要接觸帶被汙染水體就會感染,前者則是透過生吃帶有蚴蟲的魚肉感染。這說明古代南方人有生吃、半生吃魚肉的習慣,如同現代日本人吃生魚片、刺身。

1980年,在福建福清,考古學家發掘了一座明代嘉靖年間的古墓。古屍腸道、肝管內發現成堆成簇的華支睪吸蟲和薑片吸蟲的蟲卵。科研人員給古屍拍了X光胸透,發現死者生前患有嚴重的肺結核、肺氣腫病。專家分析,古人認為肺結核病屬於“火病癆症”,應生吃菱角、荸薺、魚蝦等水生動植物來“清熱敗火”,從而感染上了魚肉中華支睪吸蟲和附著在水生植物上的薑片吸蟲。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時民間的衛生習慣。

古人會不會長寄生蟲呢?解剖古屍後,發現有這些

“絛蟲”

牛絛蟲和豬絛蟲,分別寄生在牛和豬身上,人吃了會引起囊蟲病和絛蟲病。

中國古人很早就發現了這類寄生蟲病,並且對患病原因有了較為科學的解釋。隋代醫書《諸病源侯論》載“寸白者,九蟲內之一蟲也。長一寸而色白,形小扁……或雲飲白酒,以桑樹枝貫串牛肉炙食,並食生粟所作。或雲生事魚肉後,即飲乳酪,亦令生之”。

古人對這種病症有較深的認識,說明此類疾病在古時就有相當數量的病例。這在發掘的古代屍體上就可以找到佐證。

如江陵鳳凰山漢墓墓主五大夫遂少言不僅是血吸蟲病患者,也是絛蟲病患者。考古學家取出他的小腸腔進行沖洗。發現他的小腸內部有堆積成團的蟲卵,呈圓形或近圓形,色澤黃褐色。經過形態學分析,判斷為絛蟲的蟲卵,不過難以確定具體種類。在該漢墓中,發現有大量陪葬的豬、牛骸骨,死者身前喜食肉類,也許哪次吃了沒有煮熟的煮牛肉,就染上了絛蟲病。

古人會不會長寄生蟲呢?解剖古屍後,發現有這些

人類文明的發展,就是同自然界鬥爭的歷程。醫學進步,就是在和自然界的病原做鬥爭。寄生蟲作為一種病原,一直危害著人類身體健康。從先人的遺體上,我們瞭解了到古代寄生蟲病的流行情況,進而探析出當時人類的生活條件、醫療狀況,從一個側面窺見文明的程序。

作者:大獅子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中國古屍寄生蟲學研究之綜述》 李友松 人類學學報 1984。11

[2]《鄭州春秋時代墓葬中的寄生蟲》 魏元一、翁屹、張居中、樊溫泉、信應君 人類學學報 2012。11

[3]《江陵馬磚一號戰國楚墓古屍的寄生蟲學研究》 楊文遠、魏德祥、宋光放、武忠弼、藤任生 武漢醫學院學報 1984。1

[4]《江陵鳳凰山168號墓西漢古屍的寄生蟲學研究》 魏德祥、楊文遠、馬家驊等 武漢醫學院學報 1980。3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