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農曆八月初四,“初四日頭笑,陳谷沒人要”,科學寓意是啥?

說起來,明天的2022年8月30日,就是農曆上的八月初四了。農曆八月初四的明天,也是公曆處暑交節後的第8天,距離白露算起來也只有7天多一點的時間了。

八月初四將至,有諺語說,“初四日頭笑,陳谷沒人要”,這是什麼寓意,背後所蘊含的科學道理究竟是什麼呢?解疑釋惑,直擊大家心中想要迫切瞭解的“為什麼”,下面@鄉村螢火蟲就來聊一聊,與農曆八月初四相關的諺語“初四日頭笑,陳谷沒人要”的科學寓意如何?

以便助力大家拉直自己心中的問號。

明日農曆八月初四,“初四日頭笑,陳谷沒人要”,科學寓意是啥?

相信我們大家都知道,處暑本身就是一個反映氣溫變化的節氣。就像《說文解字》中所說的一樣,“處,止也。”時節到了處暑,表示酷熱難熬的天氣也將就此到了尾聲階段。隨著太陽直射點的繼續南移、太陽帶給包括我國在內的北半球的輻射也同時在繼續減弱、副熱帶高壓逐漸南撤,太陽對北半球照射高度繼續降低,日照北半球傾斜的角度越來越大。因此,其所帶給北半球國家地面的熱力也隨之減弱。而這,不能不說就與題主的問題息息相關。

有自媒體曾經發文,把

涉及農曆八月的“初四日頭笑,陳谷沒人要”

,與

“八月初一下一陣,旱到來年五月盡”等等之類的說法相聯絡,

將其解釋成

“農曆八月初四要是晴天無雨,預示後續雨天和雨水都會相對比較適宜,不容易出現旱情。”

只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是,

由於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處在亞洲季風氣候區內,受海陸分佈、地形等因素的影響,不同地區的降水量在區域間、季節間和不同的年份間分佈也都是很不均衡的。應該說也必須說,乾旱也算是國內某些地方較為易發的自然災害之一。

明日農曆八月初四,“初四日頭笑,陳谷沒人要”,科學寓意是啥?

秦嶺淮河以北地區有“十年九春旱”之說;黃淮海地區經常會出現春夏連旱,甚至春夏秋連旱;長江中下游地區易發伏旱和伏秋連旱;西南地區春夏旱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也比較大;四川東部經常出現伏秋旱;西北大部分地區和東北地區西部往往會常年受旱;華南地區旱災也可以說是時有發生。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只2021年我國全年就因為乾旱災害造成了直接經濟損失201億元。

雖說不同的氣象事件上有時候會存在某種韻律關係,不過並沒有相應的氣象統計資料能夠支撐“農曆八月初四陰天下雨會預示後期會雨水偏少,易發乾旱”的絕對性說法。

既然如此,為什麼流行在農村的諺語上又會有

涉及農曆八月的“初四日頭笑,陳谷沒人要”

的廣泛性說法呢?

實際上,這樣的諺語最最重要的是想提示我們,等待著秋收時成熟才能被收割歸倉的稻穀和玉米等糧油作物的灌漿後熟是需要晴天和積溫助力,在合適的氣溫條件下才能成功完成整個程序,讓辛苦種田的農民獲得最佳產量和最好品質的。

明日農曆八月初四,“初四日頭笑,陳谷沒人要”,科學寓意是啥?

科學研究表明,糧油作物授粉後灌漿的好壞,都與陰晴和氣溫相關。處暑後的晴雨相間、溫度日較差大的天氣有利於水稻和玉米積累營養物質,灌漿成熟。粳稻灌漿最適宜20——22℃的氣溫,秈稻灌漿結實的高溫極限是35℃,低溫極限是23℃。玉米授粉後灌漿時,最宜22——24℃的氣溫。

水稻

來說,氣溫低於19℃,灌漿後的秕粒量會明顯增多,灌漿時的溫度越低,灌漿後的秕粒量也就越大。氣溫低至15℃時,灌漿期的

水稻

會停止灌漿。

而處於灌漿期的玉米在氣溫低於16℃或高於25℃時,都不利於幹物質的積累和運輸。當氣溫降至20℃時,灌漿中的籽粒灌漿程序會相應放緩。當環境溫度進一步降低到18℃時,正在灌漿的玉米的灌漿速度更是會顯著減慢,一旦氣溫降至16℃以下,灌漿期的玉米便會停止灌漿過程。

不能不說,辛苦種田的農民在辛苦之後,最為關心和關注的絕對就是產量和品質。正是因為,處暑之後的晝夜溫差本來就已經迅速加大,而處在處暑之時的農曆八月初四如果是陰天下雨,必然會帶來氣溫上的進一步下降。

相反,

當天日頭笑表明當時並沒有有冷空氣來襲,也並沒有氣溫上的進一步降低,而無論是白天還是夜間較為適宜的溫度都是糧油作物灌漿成熟的必要保證,是有助於高產和提高品質的。

明日農曆八月初四,“初四日頭笑,陳谷沒人要”,科學寓意是啥?

當新的高品質的糧油作物豐收後,先前的陳谷自然也就不再被人喜歡了。大家說,是不是這種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