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入刑,刑事責任年齡修改如何影響社會?這幾點家長定要注意

今日,全國人大表決透過刑法修正案(十一),最引人關注的莫過於是對刑事責任年紀的重新調整,即

“已滿12不滿14週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負刑事責任”。

12歲入刑,刑事責任年齡修改如何影響社會?這幾點家長定要注意

本次刑事責任年紀調整是針對日益嚴峻的低齡犯罪問題作出的新的規定,改變原《刑法》中14歲以下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的“免責”情形,

有網友稱“千呼萬喚始出來”,大多數網友都是對此支援點贊。的確,這一新的變化將對於社會秩序維護髮揮積極作用,對打擊犯罪和維護社會和諧發揮重要作用。

1. 解決司法機關辦理低齡犯罪的法律空白。

近些年,針對低齡犯罪,可謂社會“束手無策”,儘管透過透過收容教育等方式加強對未成年人管教,但低齡犯罪問題依舊層出不窮,如12歲少年弒母、12歲少年殺死鄰居6歲女童等,諸如此類的低齡犯罪讓社會震驚不已,但無法追究刑事責任又讓許多群眾無法接受。

在這一背景下,應社會發展變化和群眾呼籲之求,作出調整刑事責任年紀的決定

,司法機關對於低齡犯罪問題進行刑事追責則是有法可依,既能打擊這些諸如此類的違法犯罪行為,又能對被害人、被害家庭給予相應慰藉,符合罪責罰相適應原則。

12歲入刑,刑事責任年齡修改如何影響社會?這幾點家長定要注意

2. 對未成年人而言形成有力震懾。

放寬刑事責任年紀初衷是考慮到未成年人思想和行為不成熟,容易作出不理智行為,從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方面給予了寬大處理,以促使“浪子回頭金不換”。

但許多未成年人將這種放寬當成的放縱,將年齡作為“擋箭牌”,肆無忌憚作出“傷天害理”之事,最後的結果也只是嚴加管教而已,違法犯罪成本極低。

透過修改立法規定,發揮法律懲治犯罪和教育感化功能,不難想象將對這些未成年人產出強有力的心理震懾和行為拘束。

3. 引導家庭、學校等社會各方面強化未成年的法治思想教育。

“孩子還小”或者“孩子不懂事”經常成為家長和學校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成為自己孩子或者學生辯解的核心,也成為原諒孩子的藉口,從而導致孩子底線教育和法治教育方面存在不足,要麼放縱孩子,要麼不聞不問,一味任其所作所為。

透過立法修改,讓社會各方意識到低齡犯罪的危害性和結果嚴重性,尤其對家庭教育這方面,對於引起家長重視和加強家庭法治教育肯定能產生積極影響。

那該如何加強孩子的法治教育呢?成為擺在所有家長面前的一道難題,這一點其實不難,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12歲入刑,刑事責任年齡修改如何影響社會?這幾點家長定要注意

警示教育。

家長們輔導孩子學習之餘,可以播放相關未成年犯罪的法治教育片,讓孩子明白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做了有什麼後果。

言行教育

。家長們在生活中要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法,樹立孩子的尊法、守法意識,最典型的是遵守交通規則,讓自己成為孩子守法榜樣。

懲戒教育

。不要過分寵溺孩子,最簡單的就是孩子犯錯就要適當懲戒,講清楚道理,說明白原因,從小樹立敬畏意識和底線思維,讓孩子明白“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幫忙關注@法眼看法

作者/來源:法眼看法

12歲入刑,刑事責任年齡修改如何影響社會?這幾點家長定要注意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選頭像-私信聯絡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