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迴鑾經此行,古今融匯第一街——鄭州東大街

開篇的話:

每一座城市,都是從一條條街道發展而來。而老街道上,銘刻著一座城市的記憶。

如果說,摩天大樓是一座城市的天際線,那麼老街道便代表著這座城市的親和力。老街道是有溫度的,它經歷了滄桑,見證了榮耀,飄著柴米油鹽的煙火氣,繫著里談巷議的人情味。

我們有一千種理由賡續傳統,卻沒有一條理由斷裂文化。鄭州,有著3000多年的建城史,有著屬於鄭州記憶的老街道。大文豪蘇東坡曾在鄭州的西大街上寫詩,慈禧和光緒曾走過鄭州的東大街迴鑾,民國時的大總統徐世昌,曾經在鄭州書院街上求學,歷史上的無數重大時刻,都曾在鄭州的街頭閃回。

慈禧迴鑾經此行,古今融匯第一街——鄭州東大街

(清乾隆十三年(1748)的《鄭州城圖》)

如今,我們探訪老街道和老人,就是在解鎖鄭州人的一段段記憶。住在老街道上的老人,有太多的情感和記憶,縈繫在這裡。他們見證歷史,親歷變遷,他們是行走的鮮活歷史,念茲在茲,他們的身心健康,需要關注和關懷。

即日起,大河報推出“無限極關愛行·探訪鄭州老街道和老人”系列報道,今天為您帶來第一篇。

慈禧迴鑾經此行,古今融匯第一街——鄭州東大街

閱讀提示:

公元1901年的農曆九月二十八日晚上,鄭州迎來了它在過去歷史上級別最高的兩位貴客:前一年從北京倉皇出逃的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在迴鑾路上途經鄭州,要駐蹕兩日。只這兩天,鄭州知州李元禎就白了頭髮。兩天後,帝后的鑾駕經由鄭州東大街離開知州。

舊時鄭州的民諺說:窮東街,富西街。誠然,和舊時鄭州的其他街道比起來,東大街少了幾分繁華,但多了幾分厚重,這裡的古蹟和文物遺址眾多。從國家文保單位商城遺址,到文廟古建築、子產祠、開元寺、舍利塔等等,在現在鄭州市正全力打造的商都歷史文化區中,東大街就是主戰場之一。

慈禧迴鑾經此行,古今融匯第一街——鄭州東大街

(如今的東大街 管城區文化和旅遊局供圖)

慈禧在鄭州呆兩天,鄭州知州白了頭

東大街,位於鄭州市管城回族區轄內,在老城大十字口以東,東起城東路,西至西大街,全長1。37公里,是舊時鄭州東西向的主街,和西大街一起,連通鄭州城的東西城門。

東大街也是擁有逾千年歷史的老街。在明清時先後稱敏德街、東街,1927年曾改名中山東街,“文革”時改名解放東路,1978年後恢復東大街街名至今。

一條東大街,交匯了三千五百多年前的商城遺址,留存著兩千年歲月的東漢文廟,在一百多年前,這條街上還曾留下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腳步。

發生在1900年的庚子國難,讓中國的都城再一次淪陷。這一年的農曆七月二十日,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和一眾隨從倉皇出逃到西安。一年後,《辛丑條約》簽訂,慈禧一行開始從西安起駕,踏上回鑾之路。鑾駕出陝西,進河南,沿黃河一路往東走到開封,然後再折向北,經由河北返回北京。其中,在到達開封之前,鑾駕曾在鄭州停留了兩日。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副研究員楊紅林編著的《慈禧迴鑾:1901年的一次特殊旅行》一書中,對當年慈禧路過鄭州的情形有著詳細的描述。

書中記載:1901年的農曆九月二十八日晚上,慈禧鑾駕從滎陽抵達鄭州,“駐蹕州衙中。隨行王公大臣則散居南街、西街各士紳宅。”

鄭州的“州衙”在歷史上一直沒變過,就在管城街的北口,也是現在的管城區政府所在地。慈禧住在了衙門裡,隨行的王公大臣,有的住西大街,有的住南大街,沒有住在東大街的,這或許正應了民諺裡“窮東街,富西街”的說法。

皇帝和太后同時駕臨,在鄭州歷史上還是第一次,安保工作自然是重中之重。州衙門下發了通知,要求全城“雞入籠、狗上繩”,保持安靜,不得驚擾。

鑾駕在鄭州呆了兩天後,農曆十月初一上午,車駕自州衙出,出鄭州城東門,去往開封,走的就是東大街。

為什麼要走東大街呢?管城區文化和旅遊局文物文博專業館員鄭曉旭告訴記者,東、西大街自唐代以來,就是鄭州的主幹道,也是官方的驛道,連通著鄭州的東西城門,是人們東來和西去的必經之路。

在慈禧出發之前,當時的鄭州知州李元禎早已徵發民工,整修道路,使之“寬三丈,高一尺”,上鋪黃沙稱為“疊路”。還在距城東20裡搭建綵棚,以供侍從人員休息。自縣城至中牟縣界,數十里間老少鄉民夾道“看過朝廷”。

為了辦好皇差,知州李元禎累得夠嗆。《鄭州市管城回族區志》中寫道:鑾駕啟蹕之日,(李元禎)步行隨侍御轎左右,直至跪送車駕離境,竟不能起立。口中還連稱“老佛爺平安過了圃田,我輩有命矣”。經人扶起又不能行,乃僱一手推車送至車門,再由衙轎接回寓所。數天後才能出庭理事,但已經“鬚髮見白”,其精神之緊張,張羅之勞累,可以想見。

魏忠賢都想套近乎,東大街住過的那些名人

在東大街上,曾留下過不少歷史名人的足跡,也有很多風流人物就住在這裡。今天的東大街,歸轄於鄭州市東大街辦事處的博愛街社群,社群主任張慧霞介紹說,在東大街上,原有一條魏家衚衕,裡面曾有幾間明清舊宅,住過一位連權傾朝野的大太監魏忠賢都想套近乎結為兄弟的清官——魏尚賢。

魏尚賢(1564-1642),字禮孟,號明賓,鄭州人,是萬曆四十四年進士,後主持通政司工作。

通政司,是一個預防惡弊和下情上達的部門,是朝廷的喉舌,殊為重要。魏忠賢雖然權傾朝野,但也想拉攏魏尚賢。因為兩個人的名字只差一個字,魏忠賢便想和他聯為一譜,但魏尚賢秉性剛直,為人正派,不恥與之為伍,便辭官歸鄉,就住在東大街的魏家衚衕。

魏尚賢的忠勇和節氣還不止這些。在清乾隆四十一年,為表彰在明朝義烈可嘉,忠於殉節的大臣,朝廷編撰了《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其中卷八·通諡節愍諸臣一章裡,就收錄有魏尚賢和另一位曾任明朝戶部主事,後歸隱在鄭州“主事衚衕”的陰化陽。兩人都是在1662年,李自成農民軍攻破鄭州之時,拒絕投降而死。

張慧霞介紹說,在魏尚賢殉節後,魏家後人仍住在魏家衚衕,繁衍不息,而且名人輩出,如當代作家魏巍,以豫劇《朝陽溝》聞名的豫劇名家魏雲,還有管城名醫魏清波等。此外,在明、清至民國期間,東大街還住過很多有名望的人家,比如嘉慶年間曾任候選布政使,分出自家糧食賑濟災民的陰風儀,道光年間出任沔陽州判的沙起賢等。

鄭州最熱鬧的廟會,曾經萬人空巷的旱船舞

東大街上的名人多,古蹟也多。有著3000多年曆史的商城遺址自不必說,這裡還有始建於東漢明帝永平年間,曾幾經興毀、多次修繕的鄭州文廟,以及興建於唐開元元年(713)的開元寺,後又於宋太祖開寶九年(976)在寺中修建的舍利塔。

《鄭州文物志》中記載:開元寺舍利塔,塔高50多米,為八角十三層樓閣式建築,後毀為十一層。原先每層均有棚板和木梯,人可盤旋登塔觀景。四周風景幽雅,古柏參天,晴日遙望藍天,浮雲掠塔而過,歷史上素有“古塔晴雲”之稱,是鄭州著名的八景之一。

慈禧迴鑾經此行,古今融匯第一街——鄭州東大街

(塔灣路附近的開元寺舍利塔 資料圖)

可惜是,開元寺舍利塔曾屢次遭受毀壞,後世僅留有塔基埋入地下。博愛街社群的老書記陳春枝回憶說,在1970年代,在鄭州第一人民醫院院內,曾挖掘出舍利塔的塔基,以及一些石刻,後來塔基被填土、封實,從此完全泯滅。開元寺舍利塔原來所處的地方,後來被叫做塔灣。今天在第一人民醫院西邊有一條小街,名叫塔灣西路,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

而鄭州的文廟以及臨近的城隍廟,著實承載了很多老鄭州人的記憶。每年一度的盛大廟會,是鄭州民眾最喜愛的熱鬧去處。

慈禧迴鑾經此行,古今融匯第一街——鄭州東大街

(大年初一的城隍廟 攝影:白周峰)

民國5年(1916年)的《鄭縣誌》中記載:“廟會最盛,自十五日起,士女答賽拈香,或奠獻花果,或恭懸匾額,或割股披紅,或枷鎖伏罪,並有賣買趕趣,香茶細果,酒中所需。凡兒童玩物,例如彩妝傀儡、蓮船戰馬、餳笙鼗鼓、槍刀劍戟、零碎戲具,在在成市。至一切耕具農器,尤屬色色俱備。”

對於舊時的鄭州廟會,陳春枝印象深刻,特別是廟會上的旱船舞表演。

“東大街的旱船舞,在鄭州市都很有名氣。一到春節和廟會的時候,熱鬧得很。也沒人給發工資,都是群眾自發的,就圖個高興熱鬧。”

在河南作家、民俗學家孟憲明主編的《圖文老鄭州·老街道》一書中,也對東大街的旱船舞有記載。書中介紹,旱船是用竹劈和鐵絲紮成一箇中空的船形,周圍用綵綢花紙圍起來,用綢帶系在舞者的腰間。旱船除一人坐船外,另有一人撐篙,一人劃漿,扮成船伕。表演時的主要形式有“跑場”、“亮相”、“舞把”、“撥水”、“臥船”、“劃漿”、“撐篙”等。坐船者與撐船者密切配合,表演各種划船的動作和姿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坐船的都是男青年,但都要花上濃妝,男扮女裝,才有滑稽的效果。廟會的時候一演岀,一街兩巷站的都是看熱鬧的人,擁擠不動。”陳春枝回憶說。再後來,隨著時代發展,群眾的娛樂方式越來越多,旱船舞也已沒人表演了。

陳春枝今年70歲,在10年前從社群主任退休後,她依然每天為社群的事情義務操勞,不辭辛苦,我們也為她送上了由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專為老人備下的生活用品套裝。

商都歷史文化區建設正酣,東大街新貌呼之欲出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鄭州成為了河南省省會,東大街也依靠自己緊鄰市中心的優勢,一改“窮東街,富西街”的舊印象,飛速發展。在解放初期,人民政府曾多次對東西大街進行翻修,鋪成了柏油路面。2000年初,隨著二七商圈的崛起,東大街也借勢再次進行了升級改造,街道兩邊高樓大廈也拔地而起,成為鄭州知名的商業街。

慈禧迴鑾經此行,古今融匯第一街——鄭州東大街

(東大街舊景 2000年 攝影:白周峰)

慈禧迴鑾經此行,古今融匯第一街——鄭州東大街

(正在拓寬的東大街 幾位老人在回望自己居住的老房子 攝影:白周峰)

在2016年底,經歷了10多年的考擦論證之後,投資近百億元的鄭州商都歷史文化起步區正式開建,將按照“一心、兩軸、三街、四區”勾勒態勢,打造出成為一個集歷史、文化、創意、藝術、科技等元素為一體的世界商都文化創意旅遊示範區,其中,東大街就是文化區建設的主戰場。既有厚重的歷史,又有嶄新的風貌,相信在不久後的將來,東大街將成為鄭州古今交融的形象第一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