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歷秋景山水捲圖軸區域性臨摹步驟

吳歷秋景山水捲圖軸區域性臨摹步驟

吳歷 秋景山水捲圖軸(中段 區域性)

吳歷(1632年—1718年)清初書畫家,天主教傳教士。字漁山,號墨井道人、桃溪居士,江南常熟(今屬江蘇)人 。

吳歷早年曾跟王鑑學畫,同時做王時敏的學生。故早期作品很似王鑑作風,皴染工細,清潤秀麗。中年時期,在遍臨宋元諸家基礎上,著重吸取王蒙和吳鎮之長,形成自己風格。作品佈局取景比較真實,安置得宜,還富有遠近感,用筆沉著謹嚴,善用重墨,積墨,山石富有立體感,風格渾樸厚潤。

吳歷摹古而不拘囿古人,能融匯諸家之長,自創新意,還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西法,如佈局、明暗等方面,故史傳論其:“作畫每用西洋法,雲氣綿渺凌雲,迥異平時。” 他的山水注意取法自然,使作品富有一定真實感。如其自述:“不將粉本為規矩,造化隨他筆底來。”這些都是迥異“四王”之處的。更加不同於“四王”之處的就是吳氏能畫人物,非同凡格。

吳歷秋景山水捲圖軸區域性臨摹步驟

第一步:勾勒

左下角近景起,隔小路向上大片樹石,轉向右隔泉水有巨石。後邊坪臺有院落草屋、籬笆門,院內有竹。左上有云和遠山,右邊有遠水,水後虛空。

此幅雖擷取區域性,卻是構圖完整的畫面。畫幅用小路、流水、坪臺,將山林分成四部分。左下為一小三角,中部從左上角到右邊中間一條斜線。下分兩組山石,左約三分之二,右約三分之一。其餘自山而下至草舍遠水,又一條斜線。雖然上中下三條斜線,但因有樹破開而不顯其平板。畫面小而景物繁,應細緻勾勒。每棵樹有分有合。山石小間大,大間小,大小相間,有零有整。

吳歷秋景山水捲圖軸區域性臨摹步驟

第二步:皴擦

山石用細小披麻皴,暗部密而濃重,亮部疏而淡。既有王蒙牛毛皴意,又有唐寅亂麻皴意。用筆乾溼疏密結合,皴中有擦,質感和立體感均強。

吳歷秋景山水捲圖軸區域性臨摹步驟

第三步:點染

近樹大米點、小圓胡椒點。中樹介字點、圓點、橫點和介字雙勾夾葉。後有竹葉。青苔多為胡椒點。

用淡墨染點葉樹,夾葉不染。山石明暗清楚,暗部先淡後加濃,樹石都應一遍又一遍加染,亮部要留白。

吳歷秋景山水捲圖軸區域性臨摹步驟

第四步:設色

樹的枝幹和小石染赭,近樹近石以墨青為主。中景點葉樹墨青,夾葉樹一草綠,一朱磦,枯樹點朱磦。山石以草綠為主。草舍竹門牆赭石調藤黃。小路、坪臺淡草綠。

山染赭,遠山花青,水、雲和天無色。

作者:劉松巖(1927-2020),著名畫家,北京文史館館員。中國長城學會、中國老年書畫會、北京市書法家協會、北京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三峽畫院、中國鐵道老年書畫會、中國清風書畫協會及中國公共關係協會藝術顧問。他系統研究歷代名家技法,傳統功力深厚。啟功先生曾稱道他的山水畫“筆墨如繁弦密節,絲絲入扣。信可謂古不乖時,今不同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