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離過婚的人,再婚會很難”?心理學:“刺激泛化”!

跟一個什麼樣的人結婚,才永遠不可能離婚?

許多人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思考這個問題上,卻全然忘記了:

婚姻的好壞,是經營的結果,誰都不可能一勞永逸。事情之所以有回報,是因為我們在持續付出。我們之所以付出,也從來不是因為看到了回報!(回報是付出之後的結果,而不是付出的起因)

換言之:跟一個什麼樣的人結婚,離婚的可能性一直都是存在的。唯有經營好婚姻,才能降低離婚的機率。否則一旦離婚,就會陷入一種死迴圈之中,再婚一定很難!

為什麼說“離過婚的人,再婚會很難”?心理學:“刺激泛化”!

為什麼說“離過婚的人,再婚會很難”?

一、刺激泛化、自我設限

不論年紀大小、性別男女,對待曾經傷害過自己的東西,我們都會從心底產生一種莫名的恐懼,且紮根記憶、難以消除。當我們再遇見類似的事情時,便會自然而然的產生條件反應,這就是刺激泛化!典型的例子有:草木皆兵、杯弓蛇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等。

離過婚的人,不論是提出離婚的一方還是被離婚的一方,大都在上一段婚姻中也曾掏心掏肺、也曾愛得深沉、也曾因為對方的愛而不知所措、也曾因為對方不愛而死去活來……問題就出現在這裡!

現在不愛了,但誰也不能否認曾經愛過。所有閉口不談、拒之門外,不過都是偽裝堅強、自欺欺人罷了!

正是因為害怕付出沒有回報、正是因為擔心再一次受傷害,離過婚的人,大都沒辦法全心全意的付出、真心實意地去愛。不能說不愛,但也不能說愛,大致就是這樣的狀態。

說不愛吧,在一起了、結了婚了、偶爾也會為對方著想;說愛吧,做啥都得留一手,什麼事情都得藏一些。不時,還會吵一架,吵架的原因恰恰就是因為對方“欺瞞”了自己,而自己卻不能接受對方的欺瞞。這就是再婚夫妻的真實寫照!

為什麼說“離過婚的人,再婚會很難”?心理學:“刺激泛化”!

以上情況還算是樂觀的。更多的情況是:根本無法進入下一段婚姻。

在選擇物件這件事上,離過婚的人大都畏首畏尾,沒了年輕時的灑脫、也沒了往日的氣魄,但凡有異性前來搭訕,不由分說就將對方拒之門外,甚至走極端。

電視劇《與你相遇、別來無恙》中就講述了這麼一段感情:

1、男主對女主一見鍾情,而後想盡辦法接觸、全心全意付出。女主卻對男主嗤之以鼻,不僅鄙視男主所有付出的行為和思想,甚至還加以貶低。跟姐妹們,她說:他不過就是想泡我罷了,這樣的男人,我不感興趣。

2、在男主一次次的幫助中,女主感動了,但她又不願意欠男主的人情。於是將男主叫到房中,激動的、極端的將男主推倒在床上,大喊道:你不就是想睡我嗎?好,我滿足你。隨後動手去解自己上衣的紐扣。

3、這可傷了男主的心了,面對自己深愛的女人,面對她這種極端的思想與行為,男主雙眼含淚,無奈地說道:你就是這麼想我的嗎?我在你心裡就是這樣的人嗎?隨後憤怒離去。

女主之所以有這樣的行為,是因為她在上一段感情中被“渣男”深深傷害,而她始終也走出不上一段感情的陰影。於是對人對物,她都充滿了熱情,因為她知道“我要愛自己,哪怕全世界都已經不再愛我”。但是,對於喜歡自己的異性她又極度防備,因為她真的害怕受傷害,或許,這也是她愛自己的一種方式!

無獨有偶,這樣的情況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因為在婚姻中受過傷,於是害怕接觸新的感情,進而害怕所有異性——生怕對方都是不安好心的小人。這隻會造成一種結果:

拒絕交流,就不會有人與你交流;拒絕接受,就不會有人為你付出。人心都是肉長的,沒有人能真的承受你的一次次誤解和帶著刺的行為與話語。哪怕你有一點接受,對方也會拼盡全力。怕只怕,從頭到尾你都在拒絕,絲毫沒有商量的餘地。

為什麼說“離過婚的人,再婚會很難”?心理學:“刺激泛化”!

二、德不配位、身不由己

老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強調的就是人的“自我調節系統”。

自我調節,是個體認知發展從不平衡到平衡狀態的一種動力機制。第一小節中說的“拒絕交流、拒絕接受”,實際上就是在感情中受傷的人,根據自己的處境對自己做出的一種“自我調節”(行為上的調節、思想上的調節),是一種“自我防禦機制”。

我們其實不難理解,離過婚的人對再婚物件的種種要求。實際上,他們不過就是把上一段感情中沒有得到的東西放入“計劃”之中,渴望在下一段感情中擁有。

例如:上一任物件脾氣很好,但是好吃懶做;上一任物件雖然沒有錢,但是很愛自己;上一任物件長得挺帥,但是身高才一米六出頭……於是,她就想在下一段婚姻中找一個“脾氣好,並且也很勤奮的;很愛她,同時也很有錢的;長得既好看還不矮的……”

每個人都有一個“思想誤區”,就是不會再去關注已經得到的東西。

就像例子中的女人,她上一任物件脾氣好、愛自己、長得帥,她就會覺得,我已經擁有這樣的男人了,於是不再把這些因素納入考慮範圍之中,只需要找一個勤奮的、有錢的、長得高的就行。問題就在於:

當他遇見了勤奮的、有錢的、長得高的男人,相處了一段時間之後,才發現對方其實沒有她想象中的脾氣好、愛自己、長得也很一般(看習慣了)。於是失望撲面而來,感情不歡而散。這就是離婚女人的心理,男人也相差無幾!

為什麼說“離過婚的人,再婚會很難”?心理學:“刺激泛化”!

生而為人,難得見識這個世界。我們當然希望自己得到的都是最好的、擁有的都是滿意的、所有的遇見都是期待已久的。但不得不說一句,世間真有這麼多巧合嗎?你怕不是上輩子拯救了銀河系吧?

1、退一步講,你真的遇見了,且得到了長在你心坎裡的人,你真的配嗎?一開始,可能你們的相處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因為初次相遇、難得相遇,為了感情,你們都在委屈自己。

2、漸漸地,你發現:他說的話你是一句也接不上,因為他接受的教育遠高於你,講的、說的,你是從來也沒有聽過;他做的事,你是一件也不理解,因為他的生活環境與你天差地別,你無法融入他的生活;他的朋友和你的朋友、他的家人和你的家人、他的事業和你的事業……你們之間充滿了差距與隔閡。

3、縱然,他依然會很愛你,也時常理解你的愚昧,甚至,每一次你不懂、不理解,他都會耐心地向你講解。但是,你真的可以厚著臉皮繼續賴在他身邊、問心無愧嗎?你真的可以做到不自卑嗎?當更優秀的女人出現時,你會沒有“讓位”的思想嗎?又或者,他真的可以做到對你的“無知”一而再的容忍,永遠不會煩躁和失去理智嗎?

該你做的,你做不到;該他做的,你也無法保證他能做到。這就是這段感情的問題所在。

我們不否認坑蒙拐騙能讓你得到大多數你想要的東西,不論是人還是物。但是誰也無法保證,你持有這些東西的時間長短,甚至就連你自己都無法確定。這就是“德不配位”的必然結果。

你的實力配不上你的地位,那麼,你的地位就會不保;你的才華配不上你的慾望,那麼,你的慾望就只能是慾望。這就是世界的運轉法則!(近期吳某凡的事件就是典型的德不配位,他的私德(人品),配不上他身處的位置)

為什麼說“離過婚的人,再婚會很難”?心理學:“刺激泛化”!

三、整理偏見,重頭再來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老鼠不知道自己的食物是偷來的,毒蛇不知道自己有毒。

其實,我們“人”也是如此,“偏見”的產生正是因為“(自我)認知不足”,但有偏見的人往往並不覺得自己有偏見。

五十步笑百步的人與事,相信你我常常遇見:

1、辦公室裡吹著空調的,嫌棄掃大街的;掃大街的看不起拾荒的;拾荒的又看不起乞討的……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教育的普及,這樣的現象確實越來越少,甚至現在的年輕人大都不存在這類似的“偏見”。但就這類似的偏見而言,真的誰比誰高尚嗎?

2、辦公室吹著空調的忍受著工作的壓力、領導的謾罵,工資水平卻和掃大街的相差無幾,反倒是掃大街的過得安逸自由,還不時迎來路人的一句“謝謝你、辛苦了”;路邊拾荒的和乞討的又有多少差別?本質上不過都是為了生活、為了填飽肚子罷了!

前不久,鄭州暴雨肆虐,一位乞討者上了電視。原來,他將自己乞討所得的所有積蓄,都捐助給了災區,就這舉動而言,試問,多少生活比他容易的人能做到?就思想覺悟層面而言,他就比很多人強。這樣的人,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尊重,又有什麼理由帶著偏見去嘲笑?

為什麼說“離過婚的人,再婚會很難”?心理學:“刺激泛化”!

關於婚姻,許多人在擇偶標準上挑挑揀揀。當然,這也無可厚非,畢竟婚姻是一輩子的事。

我們也從來不是否認這樣的方式,我們無法接受的是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而過度選擇。

離過婚的人,偏偏就愛在物件的選擇上“過度選擇”,絲毫不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也絲毫不在意外人的目光。他們不斷喊著要再婚,要重來一次。但面對感情、婚姻,甚至是正在相處的物件,他們嫌棄這、嫌棄那,覺得對方這也不好、那也不行。一心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沾沾自喜、得意洋洋,總覺得自己就是最優秀的,這個世界誰也配不上……

其實,他們並不是真的想重來一次,他們只是在不斷整理自己的偏見,渴望以此滿足自己內心的私慾。殊不知,誰也不是小丑,沒有人會傻到一邊被你嫌棄、唾罵,另一邊還對你掏心掏肺。

當你用帶有偏見的眼睛去看世界,這個世界就一定會令你失望;當你把所有的偶然都當成必然,那麼你必然絕望。我們都不是完美的人,就不要幻想會有完美的人青睞自己,也不要幻想去匹配完美的人,這不是自卑,而是基本的自知之明!

為什麼說“離過婚的人,再婚會很難”?心理學:“刺激泛化”!

自我設限,是因為害怕再次受傷;整理偏見,是因為想要滿足自己的慾望。其實誰都沒有錯,大家不過都是想讓自己過得更好罷了,又有什麼錯呢?

如果你是自己一個人活著,你的行為並不會妨礙到任何人,那麼你可以我行我素。

但是,你想要再婚,想要陪伴,你就不該把自己封閉,拒絕交流、拒絕接受,這隻會寒了愛你的人的心;也不該帶著偏見、充滿私慾去談“愛”,這無異於在玩弄別人的感情,因為根本就不會有好的結果。

離婚,不一定是件壞事;想再婚,也不一定不好。還是那句話:若愛,請深愛,放下防備好好愛,不要拒絕接受對方的付出和真心,也不要先入為主帶著偏見去傷害。若不愛,放過對方,也放過自己。當你照顧好了自己,便有了談愛的資格,也才能談好“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