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著慈善外衣,卻悶聲發大財:不起眼的“舊衣回收”,有人已年賺百萬

披著慈善外衣,卻悶聲發大財:不起眼的“舊衣回收”,有人已年賺百萬

本文來自公眾號快刀財經(ID:kuaidaocaijing)

天氣轉涼,又到了“斷舍離”的季節。 網際網路購物時代到來後,潮流風向標日新月異,人們購買新衣的頻率越來越高,閒置下來的“舊衣”,就成了無處安放的“心頭患”。

披著慈善外衣,卻悶聲發大財:不起眼的“舊衣回收”,有人已年賺百萬

據相關資料統計,2020年我國服裝總產量超過220億件,平均每人每年購買16件,同時也會丟棄3-5件舊衣服,一年就能“扔掉”大半個大慶油田。 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場。不知從何時起,在各大小區樓下,總能看到寫著“慈善”、“捐贈”等字樣的舊衣回收箱,本著既能幫助社會弱勢群體,又能實現資源化、無害化、減量化環保的初衷,自然成了大家處理舊衣的首選。

披著慈善外衣,卻悶聲發大財:不起眼的“舊衣回收”,有人已年賺百萬

▲小區裡各色各樣的舊衣回收箱 然而,誰能想到,就是這些以公益為名的回收箱,明面是在做慈善,背地裡卻被“私人商販”大肆倒買倒賣,做著一本萬利的“黑箱”生意。 有做過“舊衣回收箱”的業內人士透露,這門生意幾乎沒有門檻,“每年輕輕鬆鬆賺五六十萬,如果將舊衣按照新舊挑揀後出售,利潤更高,百萬收入很正常。” 更何況,衣物都是免費拿到的,可以說是零成本銷售,空手套白狼。 最可惡的是,由於這些回收箱歸屬各異,且星羅棋佈,全面監管也非易事,一來二去,竟然形成了監管真空,經營者的氣焰更加囂張。舊衣回收箱也因此串起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讓人真假難辨,合法合規的回收箱反而被踢出局,劣幣驅逐良幣。 為公益和環保而生的舊衣箱,成了套路和利益的焦點;滿腔真誠的愛心,成了他人斂財的工具。

又怎一個“怒”字了得。

01

小小舊衣回收箱,背後暗藏“生意經”

事實上,“舊衣回收”最早並不是香餑餑。長期從垃圾堆裡討生活,“不體面”、“收入低”一直是這個行業留給大眾的刻板印象,無論如何也和“暴利”掛不上鉤。

但矛盾雙方總是在特定條件下發生著轉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衣服正在進階為快消品,舊衣服的商業價值逐漸凸顯了出來。 據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公佈的統計資料顯示,預計到2030年,我國每年丟棄的舊衣數量將上升到5000萬噸,平均每人每年將產出16件廢舊衣物。

披著慈善外衣,卻悶聲發大財:不起眼的“舊衣回收”,有人已年賺百萬

另一方面,當前舊衣回收利用率低也是這個行業成為藍海的原因之一。在2021年廢舊紡織品迴圈利用技術交流會上,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副會長透露,廢舊紡織品每年回收量不超過產出量的10%,總體效率偏低,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加上國家已經明令禁止進口包括紡織廢料在內的“洋垃圾”,不少原來以“洋垃圾”中的廢舊紡織品為生產原料的廠商,只能轉而在國內尋找貨源,催生了行業的火熱程度。 舊衣服除了作為衣服本身的用途外,經過處理還能作為新材料使用,如作為汽車或建材的內裝材料、毛絨玩具的填充物、造紙業的原料等,還有一部分能被改造成同等材料的產品,如抹布、拖鞋、鞋墊等。 按照現有資料,全中國每年大約會產生千萬噸級的“時尚垃圾”。如果按照轉手價格5000元/噸來計算,1000萬噸舊衣服被轉賣,就會產生500億元的年銷售,其中的操作空間可想而知。 除了再生,舊衣回收的利潤更多來自出口。

披著慈善外衣,卻悶聲發大財:不起眼的“舊衣回收”,有人已年賺百萬

而在金錢的驅動下,為了利益最大化,有些私人商販將目光盯上了本是公益性質的“舊衣回收箱”,來了招神不知鬼不覺的“魚目混珠”。 澎湃記者調查時發現,在某寶平臺,只需花費幾百元就可以定製一箇舊衣回收箱。在商家提供的實拍圖上,不少箱體上都毫不避諱地印著不同字樣。

披著慈善外衣,卻悶聲發大財:不起眼的“舊衣回收”,有人已年賺百萬

當記者詢問有沒有可信度更高的方法時,商家表示正規機構都會在箱體印上民政部備案號,如果客戶有需要,也可以“幫忙套(用)別人的備案號印上”。這樣居民的疑慮會減少,如果碰上民政部門臨時檢查,也能多一層保障,被查處的可能性會大大降低。

披著慈善外衣,卻悶聲發大財:不起眼的“舊衣回收”,有人已年賺百萬

▲圖/澎湃新聞 對於多數不願大費周章的私人商販來說,一般是透過給小區物業經理相應的“好處費”,來放置箱子。這種好處費也有暗中標價,通常是看小區的住戶率,住戶率在1000戶以下的,1個箱子一年大約兩三百元,住戶率在1500戶以上的,1個箱子一年為500塊錢。

矇在鼓裡的捐贈者,做夢也不會想到,這些寄託著愛的衣物,非但沒有送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上,反而為他人非法牟利提供了免費“貨源”。

02

為填私慾不擇手段,各種亂象觸目驚心

在行業內,舊衣回收箱裡的衣物被分為“桶(音)貨”和“挑單件(又稱精品)”兩種。其中“桶貨”是指將舊衣回收箱裡的衣物直接打包出售,而“挑單件”則是經挑揀後,將較新的衣物按件出售,其餘衣物打包處理。

披著慈善外衣,卻悶聲發大財:不起眼的“舊衣回收”,有人已年賺百萬

在澎湃新聞記者的暗地走訪中,有一名做該“生意”的知情人士表示:“按最低標準,一個箱子一年至少能有1噸貨,手頭200個箱子,桶貨的價格是一噸2200元-2300元,一年就是四五十萬,如果放的小區好,能達到百萬以上。” 他強調,做舊衣回收箱生意頂多是第一年投入大,後面就可以坐享其成,“200個箱子第一年投入大概20萬,包括買箱子、走關係,足夠了。後期只要有一輛麵包車,僱個工人收貨就可以了,衣服都是白拿的,第一年除掉成本也能賺二三十萬,後面每年隨隨便便都有五六十萬。” 正因如此,舊衣回收從“人人避之不及”,變成了“人人都想撈”。據廣西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基金會摸底調查,截至2017年底,整個南寧只有8家公司做舊衣回收。 到2018年,回收舊衣服的機構一下子增加到48家,如果算上桂林、柳州等地,整個廣西多達上百家。然而,這麼多機構中,僅有3傢俱有公募資質,其他都不是“正規軍”。 不是沒有居民提出過質疑,“我家前後捐出的衣服也有上百件,而且都很新,但完全沒有途徑知道衣服的用處和去向,來收衣服的人態度也很敷衍。” 也有人按照箱體上的電話聯絡到相關負責人,對方卻只是輕描淡寫地表示:“不相信可以不捐。”

披著慈善外衣,卻悶聲發大財:不起眼的“舊衣回收”,有人已年賺百萬

頗為諷刺的是,有私人商販為在競爭中實現獨家壟斷,先是將合規的回收箱蓄意破壞,之後又將所經營的箱子層層轉讓承包出去,以至於各類亂象更為猖獗。 發展到最後,鐮刀不僅伸向捐衣的普通居民們,還對著“同行”下起了手。新人要入行,必須繳納加盟費,數額不菲,大概在6000-8000元不等,錢交完之後,主動權也就喪失了。 下級收上來的舊衣,上級會透過“驗貨”的方式,以各種藉口和理由,比如1噸的貨只挑出半噸用,剩下的半噸還會降等級(由A級降為B級)等方式,來剋扣收購價格。沒有靠山的下級,只能忍氣吞聲接受壓榨。 至於衣服的流向和用途,背後的真相更加觸目驚心。據《法制日報》報道,平時居民捐贈的衣物,大部分都被用作了二次銷售。 然而,這些收上來的舊衣,根本不會進行清洗和消毒,使得一些面板疾病和細菌,也會隨著去到“新家”。有些衣服經過適當的翻新後,會搖身一變為“外貿尾單孤品”,在網購平臺上進行售賣,有些則隨著產業鏈的外延,出口到某些地區。 至於舊衣服上的五金件,包括拉鍊、鐵口等配飾,則會被拆開用於進行金屬回收,單單這項,就是一筆可觀的收入。即便是已經破爛不堪的捐贈衣服,私人商販也會將這些衣服丟入攪碎機,製成“黑心棉”。

披著慈善外衣,卻悶聲發大財:不起眼的“舊衣回收”,有人已年賺百萬

由於“黑心棉”製品吸收了大量的化學物質,使用時會釋放甲醛,將會對人體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引發多種疾病,為賺錢底線全無。

披著慈善外衣,卻悶聲發大財:不起眼的“舊衣回收”,有人已年賺百萬

▲圖/人民日報 種種所作所為,已不僅是對衣物和愛心的雙重糟蹋,而是涉及違法犯罪。03

多方合力共同行動,從源頭斬斷罪惡鏈

今年3月17日,民政部發布了《關於禁止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以慈善名義開展廢舊衣物回收的提示》。

披著慈善外衣,卻悶聲發大財:不起眼的“舊衣回收”,有人已年賺百萬

其中稱,與有相關資質的企業開展廢舊物品回收利用的性質不同,以公益慈善名義開展舊衣物等廢舊物品捐贈回收,屬於公開募捐活動。只有登記或者認定為慈善組織且取得公開募捐資格的社會組織,才能展開相關活動。 也就是說,社會組織、企業或個人,在不具備公開募捐資格的情況下,以公益慈善為名開展舊衣物等廢舊物品捐贈回收活動,透過虛構事實等方式欺騙、誘導募捐物件實施捐贈,屬於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的行為。 如今,不少地市都已展開對舊衣物回收箱的清理行動。2019年,煙臺市民政局下發整頓舊衣物回收箱的通知,對於違規放置舊衣回收箱的有關組織和個人,處以兩萬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款。

披著慈善外衣,卻悶聲發大財:不起眼的“舊衣回收”,有人已年賺百萬

2020年9月,湖北黃岡市城管執法委立案查處多家企業違規放置舊衣回收箱的行為,集中清理平均重量達200斤的箱體150餘個。 2021年4月,浙江浦江縣檢察院調查發現,多家企業未經審批擅自放置了300餘隻舊衣回收箱,對違法行為堅決予以打擊。 當然,僅僅靠著外部監管,仍不能徹底斬斷利益鏈條。要知道,舊衣回收箱是舊衣販子最重要的道具,網路店鋪及其背後的生產廠家,則是最直接的幫兇。 如果電商平臺能從嚴稽核網路店鋪的經營行為,那麼公眾愛心被欺騙和賤賣的危險將大大降低。 而作為小區安全和秩序的守護者,物業管理人員理應對進入小區的舊衣回收箱進行核實,既保障小區居民利益,也能避免瓜田李下之嫌——任由來路不明的舊衣回收箱坑蒙拐騙。 對於普通人而言,也需要提高辨別能力,主要是看箱子顯著位置是否公佈“兩證一目的”。“兩證”即組織公開募捐活動的慈善組織的登記證書,以及公開募捐資格證書,“目的”則是回收所得的用途或處理款項的目的。

披著慈善外衣,卻悶聲發大財:不起眼的“舊衣回收”,有人已年賺百萬

▲政府監製的回收箱

如果外部標示難以分辨,也可以多多留意觀察下前來收衣的人員面貌,是“李鬼”總會有破綻。 舊衣回收行業雖是前景廣闊的藍海,但其商業模式還未成熟,缺乏完備的管理體系。誰來收、如何收等相應主體和標準尚未明確,制定相關法律條款,明確各方責任,建立追溯機制,進行規範化整頓,勢在必行。 只有這個產業更加透明、健康,才能讓那些不法分子無處遁逃,才能還舊衣回收箱以清白,才能讓公眾重新建立信任。 舊衣服是有形的,但愛心捐助是無價的。無論如何,它們都不應該、也不能成為“罪惡之源”。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參考資料:1。澎湃新聞《“慈善舊衣回收”生意經,“每年輕鬆賺五六十萬”》

2。光明論《誰讓“慈善舊衣回收箱”成了一門生意》

酷玩實驗室經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分享給朋友或朋友圈請隨意斬斷罪惡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