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本書恨上常貴田?也說郭德綱為什麼極少參加相聲界追悼會

郭德綱曾提到過,誰要是結婚辦喜事兒邀請他,他只要時間抹得開都願意去。但是如果有老人去世參加追悼會,他就挺彆扭的,能免則免,不為別的,心裡頭彆扭過不得。

“說再多的話都是給活人聽的,好不好死人心裡最明白。”

1.

2006年12月,馬季因心臟病復發搶救無效去世,郭德綱前往悼念。卻因為穿了件貂皮大衣成為了媒體報道的一個焦點。

因為一本書恨上常貴田?也說郭德綱為什麼極少參加相聲界追悼會

其實我們看現場的照片,這只是一件普通的黑色大衣,既不花哨也不張揚,完全符合出席葬禮的衣著禮儀,但是因為這天出席追悼會的相聲界明星太多了,這媒體總是要找出不同的點來貼標籤。於是“穿貂皮炒作”又成了郭德綱的標籤了,再加上以訛傳訛,恐怕在很多人的想象裡以為郭德綱是掛了一身的貂現身追悼會呢。很多年以後郭德綱也只能無奈地說:“這幫人準沒有貂皮大衣”。

其實2006年那時候郭德綱還屬於相聲界的一顆新星,出席馬季追悼會的相聲界內外的大腕兒有的是,媒體的焦點並不止他一位。很多現場明星被媒體瘋狂圍堵,除了媒體還有大量的群眾到場,有來送別馬季先生的,更多是來看明星看熱鬧的,混亂的現場一度失控,甚至還發生了保安與圍觀群眾撕打的事件。

因為一本書恨上常貴田?也說郭德綱為什麼極少參加相聲界追悼會

這人群一聚一鬧,哪還有葬禮的肅穆和莊重呀?再加上媒體添油加醋的發揮,好好的追悼會都快成了一場鬧劇了,你說這參不參加追悼會還能作為尊重與否的標準嗎?完全成了外界炒作看熱鬧的素材了。

2.

咱們中國人講究個禮儀形式,尤其是在以傳統文化自居的相聲界更是如此。但是還有一句“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很多時候好事兒辦成了壞事,這追悼會也變成了名利場。

2007年6月,相聲名家侯耀文去世。正在安徽做節目的郭德綱肝腸欲裂,連夜趕回北京,協助侯家辦理後事。然而“侯門深似海”,因為一樁遺產案,侯家鬧出了官司,郭德綱也因為替師父遺孤說了幾句公道話,與侯家“話事人”翻了臉。從此在師父的後事上再也說不上話了。侯耀文的骨灰這一放就是四年,直到2011年3月才得以下葬。葬禮當天,郭德綱沒有到場,至今還有一句“沒接到通知”被拿來說事,其實郭德綱的這句話是迴應“侯耀文的徒弟們集體選墓地”,而不是下葬日期。

因為一本書恨上常貴田?也說郭德綱為什麼極少參加相聲界追悼會

侯耀文下葬當天那是什麼場面呢?侯家主事兒人領著一幫徒子徒孫喪事當成喜事辦,又是收徒,又是宣告,要替兄“開除”徒弟。還有徒弟打板就唱:“打竹板、心激盪,我師父終於下了葬”,這還是葬禮嗎?這場面你讓郭德綱怎麼出席?所以郭德綱留下了一句詩:“羞與他人共典儀”。

因為一本書恨上常貴田?也說郭德綱為什麼極少參加相聲界追悼會

不久後的清明節前夕,郭德綱親率德雲社全體為師父掃墓,千般無奈、萬般委屈,只化成一句悲痛的吶喊:“師父……”

因為一本書恨上常貴田?也說郭德綱為什麼極少參加相聲界追悼會

其實對有些人來說,出席這個葬禮也許只是一個活動,但對郭德綱來說,自從師父在八寶山火化後,就把師父侯耀文的遺像請到了德雲社的後臺,初一十五、逢年過節、生辰忌日、開箱封箱都要燒香祭拜,這已經是德雲社生活的一部分了。對長輩的尊重和懷念是融在心裡的,那些出頭露臉的名利場就留給名利人兒吧。

因為一本書恨上常貴田?也說郭德綱為什麼極少參加相聲界追悼會

3.

最近幾年,相聲界可謂是群星隕落,不斷有前輩藝術家逝世。每次都有媒體盤點:誰誰誰到了,郭德綱沒到場。其實據我分析,除了郭德綱自己說的“不愛出席葬禮,糟心”這樣的理由,原因無非是上面的兩點:

不想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給人家的葬禮造成額外的話題和麻煩。再就是不願意和那些混跡於業內追名逐利之流“共典儀”。

你不來,媒體最多就是數落幾句禮數不周。你要是來了,那就難免成了聚光燈下的焦點,別說你穿什麼衣服開什麼車,就連你鞠躬下腰高了低了都能給你編出個一二三四來。你不信?就真有這樣的人。

因為一本書恨上常貴田?也說郭德綱為什麼極少參加相聲界追悼會

有位自稱圈內靈通人士的作家,寫了個文章分析常貴田去世為什麼郭德綱不出席,得出的結論就是“郭德綱恨常貴田”!他的依據就是常貴田生前寫了一本書,裡面提到自己晚年越來越不喜歡相聲界拜師的舊俗,比如拜師磕頭,比如設立“引、保、代”三師,併為此反省:“我也幾次受邀充當三師中的一師,我錯了”。造謠者認為,常貴田是郭德綱拜師侯耀文時候的“引師”,晚年寫書反對“引保代”,所以郭德綱恨上了常貴田,(你無情,就休怪我無義——造謠者語)於是拒絕出席常貴田的葬禮。

因為一本書恨上常貴田?也說郭德綱為什麼極少參加相聲界追悼會

你就說這人心能髒到什麼程度?且不說郭德綱與常家密切的關係,就說這相聲界拜師的儀式上,郭德綱與常貴田也許對具體做法上有不同選擇,但新事新辦的理念是一致的。比如常貴田書裡提到的“磕頭、收禮、擺宴席”等等,郭德綱在收徒儀式上早就摒棄了。除了保留了“引、保、代”三師(更多的是為了讓德雲社同門叔侄親上加親),德雲社拜師都是在舞臺上由觀眾見證,鞠躬拜師,師徒互換禮品的形式。而不是像相聲界其他人一樣在酒店大擺宴席磕頭拜師,還得交上一筆不菲的拜師費。這個不用舉例子了吧?網上的小影片刷一刷,比比皆是。這些人不恨常貴田,怎麼郭德綱反而恨上常貴田了?

因為一本書恨上常貴田?也說郭德綱為什麼極少參加相聲界追悼會

造謠者為了給自己造謠留點餘地,還給自己圓了一句:“不是XX想多了,而是相聲界太複雜了。準確的說,不是相聲界太複雜了,而是相聲界被一些人搞複雜了。”其實要我看呀,人家相聲界好著呢,有演出的上臺掙錢,沒演出的寫書練字,相聲界一點都不復雜,倒是網上有關相聲界的話題被這種造謠生事的人給攪和複雜了。

因為一本書恨上常貴田?也說郭德綱為什麼極少參加相聲界追悼會

郭德綱德雲社一直被放在聚光燈下,隨著年歲的增長,觀眾們共同見證了郭德綱的成長。年輕時候性格剛烈大殺四方,用於謙的話說:“郭德綱如何性格象我一樣,那就沒有今天的德雲社了”。但是這些年,郭德綱明顯已經與這個世界以及他心中的怨念和解了,尤其對待相聲界的前輩,那是面兒不看事兒上看,由心的尊重是有目共睹的。比如侯家主事兒的那樣對待他,侯家的各種紀念演出也從來沒有他的份兒,但是侯寶林的女兒,師姑侯錱卻要把紀念品送到他的手上,郭德綱事兒做的怎麼樣,明白人心裡都有一本賬呢。

因為一本書恨上常貴田?也說郭德綱為什麼極少參加相聲界追悼會

就像穿貂也是罪一樣,相聲圈子裡有些人慣於把郭德綱打扮成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的形象。但是德雲社二十多年的發展成就已經證明,誰才是相聲界真正的主流。郭德綱敢於打造“德雲社”這個金字招牌,用一句時髦的話說就是“降低社會的監督成本”。面對各種流言蜚語,聚光燈下的郭德綱從來都是付之一笑,原因就是心底無私天地寬。但是監督可以,造謠可得適可而止,“作家”可算不得免死金牌呀,萬一有個萬一,你有想過誰會出席你的“名利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