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西尼紅糖“熬製”傣家甜蜜生活

新平縣漠沙鎮西尼村地處漠沙集鎮北部,這裡熱量充足、雨量充沛, 西尼河穿流而過,田地屬砂質土壤,非常適宜種植羅漢甘蔗。每年12月前後,這裡的大量甘蔗迎來成熟期,西尼村沉寂了大半年的製糖作坊陸續開機榨糖,當地傣族群眾迎來了一年一度的“甜蜜生產季”。

走進西尼村蚌蛾小組的製糖作坊,空氣裡瀰漫著甜甜的糖香,陽光下一塊塊才出爐剛定型的西尼紅糖色澤金黃,正在風乾。一片甜蜜蒸汽瀰漫中,製糖師傅們手拿大勺,不斷地滾動翻攪糖水,期間穿插撇浮沫,濾雜質的嫻熟操作。隨著鍋裡的甘蔗汁大量水分蒸發,糖水逐漸變得黏稠、金黃。

新平:西尼紅糖“熬製”傣家甜蜜生活

西尼村蚌蛾小組黨支部書記白曉東說:“我們小組有33戶人家,經營紅糖加工的有28戶。今年甘蔗產量2000噸左右,預計能生產200噸左右紅糖,產值大概在200萬左右。西尼紅糖的主要特點是色澤金黃、口感軟糯,保留了甘蔗的原始香味。”

新平:西尼紅糖“熬製”傣家甜蜜生活

西尼紅糖的熬製工藝十分複雜,需要4口大鍋同時操作,經過燒開、過濾、熬製、攪拌、風乾等8道工序,歷經5到6小時,才能從甘蔗汁變成金黃可口的紅糖,一道道工序的流暢運作靠的全是熬糖師傅年復一年練就的手工經驗。

“我們小組的紅糖加工都是每家每戶自己做,跟著老輩人(學習),一代一代地把製糖手藝傳承下來。純手工製作,製作過程中不新增任何新增劑。手工製作要求相當嚴格,每一個流程都有一個時間節點,必須要掌握好這個時間點,才能把紅糖做好。”白曉東說。

新平:西尼紅糖“熬製”傣家甜蜜生活

據考證,漠沙鎮西尼村的製糖歷史,可追溯到千年以前。千百年來,勤勞樸實的花腰傣人把製糖技藝口耳相授,代代相傳,延續至今,手工製糖技藝已成為了銘刻在他們基因裡的本民族技藝。

西尼村蚌蛾小組農戶白富先說:“我今年種了8畝甘蔗,可製作7000斤左右的紅糖。去年甘蔗全部完成榨糖後,有七八萬的純收入,我們沒出去打工,熬糖最划算了。”

新平:西尼紅糖“熬製”傣家甜蜜生活

堅守傳統工藝的同時,西尼村的製糖師傅們也在不斷豐富西尼紅糖的品種樣式,他們把玫瑰花、薑絲、枸杞與古法紅糖相融合,製作出了圓形、心形、方形的各式紅糖,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新平:西尼紅糖“熬製”傣家甜蜜生活

白曉東說:“現在透過網路平臺、家鄉人和各地的消費者的宣傳,西尼紅糖已經銷往全國各地。下一步,我們計劃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產業振興,同時,(西尼紅糖)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把紅糖加工的手藝一代代傳承下去,增加西尼紅糖的知名度,把它推向更大的市場,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全媒體:雷萍 刀凱春 :吳帆

作者/來源:玉溪網

新平:西尼紅糖“熬製”傣家甜蜜生活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