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跟愛因斯坦,會面交流1.5個小時,卻說沒學到有價值的東西

楊振寧跟愛因斯坦,會面交流1.5個小時,卻說沒學到有價值的東西

兩位大師,兩代人,兩個改變世界的理論,一場巔峰會面。

這兩位大師就是愛因斯坦與楊振寧。前者創造了相對論,後者提出了宇稱不守恆定理。他們對物理學的貢獻幾乎旗鼓相當。他們像

兩顆璀璨的流星劃破長空,幸運的擦肩而過,但也不無遺憾的只是匆匆的一瞥。

驚才絕豔的愛因斯坦

1879年,愛因斯坦出生於德國符騰堡王國的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親的年齡比母親大11歲,據說這種父母之間較大的年齡差可能與愛因斯坦的高智商有關。他的母親愛好音樂,在愛因斯坦五歲起就讓他學習小提琴,從小的音樂薰陶讓拉小提琴的這個愛好一直陪伴了這位偉大的科學家一生。

與他日後的驚人成就不同的是,愛因斯坦從小並沒有表現什麼驚人的天賦。甚至在蘇黎士大學畢業後也沒有找到一份像樣的工作,只是在瑞士專利局謀得一名普通職員的位置。但

愛因斯坦註定不是一個平凡的靈魂

楊振寧跟愛因斯坦,會面交流1.5個小時,卻說沒學到有價值的東西

1905年,26歲的愛因斯坦,在3月份發表了,提出,解決了一直困擾科學界的光電效應問題。4月份,完成了蘇黎世大學的博士論文《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5月份,完成了那篇著名的《論動體的電動力學》的論文,

完整而獨立地提出了狹義相對論,開創現代物理學的新紀元

。1905年這一年是這個專利局小職員的奇蹟年。

從此,這個還很青澀的年輕人完成了人生的蛻變和飛躍,他發現的光電效應奠定了量子力學的理論基礎。之後的1915年,愛因斯坦36歲時,提出《廣義相對論》,並且利用該理論成功地解釋了水星近日點運動。由於在基礎物理學方面的巨大貢獻,他成為

繼牛頓之後人類最偉大的科學家,開創了物理學的嶄新時代。

仍舊健在的大師

1922年10月1日,楊振寧生於安徽合肥肥西縣。

從小天資聰穎

,5歲時在母親的教導下就識得了3000個漢字。1938年,年輕的楊振寧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中國戰時的最高學府西南聯大,並在那裡完成了大學學業。在抗戰勝利的那一年,楊振寧獲得了公費留學美國的機會,就讀於芝加哥大學。畢業後楊振寧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研究工作。

楊振寧跟愛因斯坦,會面交流1.5個小時,卻說沒學到有價值的東西

1957年,楊振寧與另外一個華人物理學家李政道一起因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了

諾貝爾獎

,他們

兩人成為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

。後來,兩人之間圍繞諾獎頒發期間的待遇、論文排名先後等問題,加上一些媒體的推波助瀾,產生了嫌隙。甚至有人說是因為彼此夫人之間的一些事,最終走向了決裂。

七十年代,兩位著名華人科學家的決裂,不但國際科學界深以為憾,日後兩人在返回祖國大陸講演交流的各種重要場合,

兩人的不睦也成為中國科學發展上的一個陰影

。為此,據楊振寧回憶說,一次總理請他吃飯,想調和他與李政道的矛盾,問他們之間是否不合,他說是的。又問是否是因為夫人之間的事不合,他說不是。聰明且洞悉人情世故的總理就不說話了。

楊振寧跟愛因斯坦,會面交流1.5個小時,卻說沒學到有價值的東西

實際上,宇稱不守恆理論雖然是兩人合作提出的,但以科學界的視角來看,一個成就貢獻的大小,不光是看你在這一件事情上付出了多少努力,更為重要的是要看你在圍繞這個理論上下游一系列的工作,你佔有多大的份額。這就像一個導師帶領一幫博士研究生搞出了一項成果,可能導師什麼都沒幹,但以其在這個成果的上下有一系列的其他成果的貢獻,也

足以在第一作者的位置署上自己的名字

楊振寧與李政道雖然不是這種師徒關係,但以楊振寧在宇稱不守恆原理提出之間,以及之後的有關這個理論的貢獻來看,他排在第一的位置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宇稱不守恆理論屬於基礎物理學的範疇,有科學家認為,這個理論還將繼續在21世紀發揮對科學研究的指導作用,

對人類未來的貢獻不可限量

楊振寧跟愛因斯坦,會面交流1.5個小時,卻說沒學到有價值的東西

兩位大師對理論的終極探索

愛因斯坦最主要的貢獻被認為是相對論的提出,以及光電效應等。這些成就

基本上都是在1915年之前,也就是他36歲之前作出的

。可能正是因為相對論的偉大,掀開了物理學的新的篇章,再往後的物理學以當代人類社會的發展水平,很難再有什麼突破了。此後的愛因斯坦一直到晚年都堅信整個宇宙一定存在一個終級理論,他甚至給宇宙假想了一個宇宙常數。後來隨著宇宙膨脹被觀測證實,愛因斯坦承認自己犯了錯誤。

但他的宇宙常數卻一直存在著爭議,或許他是對的,這個宇宙真的需要一個常數。

愛因斯坦之所以獲得諾貝爾獎是因為光電效應的提

出,而不是他的大名鼎鼎的相對論,這主要是因為,相對論屬於基礎物理的範疇,人們理解需要時間,某些方面也有待於進一步的證實。

楊振寧跟愛因斯坦,會面交流1.5個小時,卻說沒學到有價值的東西

而楊振寧在統計力學、粒子物理、凝聚態物理以及場論4個領域中都做出了世界級的貢獻。

他提出的宇稱不守恆定理,也屬於基礎物理的範疇,雖然提出後的第二年就被科學界所接受,獲得了諾貝爾獎。但這個理論的應用場景還需要隨著的物理學和其他學科的發展不斷的拓展,很可能在不遠的將來,

宇稱不守恆定理會成為繼相對論之後的又一個改變世界的偉大理論

。而楊振寧也很可能會成為繼牛頓、愛因斯坦之後的又一位改變世界的偉大的物理學大師。

巔峰會面

愛因斯坦和牛頓這兩位大師由於年代差距過於久遠沒有見過面,愛因斯坦只是訪問英國的時候去拜謁了牛頓的陵墓。但是愛因斯坦和楊振寧卻不僅見過,而且還在

一起交流了一個半小時

,這對於這兩拉大師來說不能不說是一大幸事。

楊振寧跟愛因斯坦,會面交流1.5個小時,卻說沒學到有價值的東西

那時的楊振寧還是一個研究員,甚至還沒有獲得諾貝爾獎,他去會見愛因斯坦完全是像參拜物理學教的教皇一樣,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聆聽教誨。但由於過分的緊張,使他本就生澀的英語還夾雜了不少粵語,愛因斯坦也沒有聽明白楊振寧到底說了什麼,當然自己對這位大有前途的後輩也就沒有什麼有價值的指點了。當楊振寧被問起這次會面的時候,他也

坦然承認,沒有學到大師的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愛因斯坦與楊振寧的會面,是他們的幸運,也是歷史的幸運。不論歷史是否給了這次會面賦予意義,也不論兩位大師是否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

兩個大師在各自領域的貢獻已足以驚豔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