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5篇論文完成物理學革命,愛因斯坦,他是唯一開上帝視角的人

歷史上的0418年,這一天屬於科學。

公元1955-科學巨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逝世

在朗道獲頒諾貝爾獎後,有人這麼說:“大多數科學家得諾貝爾獎是他們的榮耀,而朗道的得獎是諾貝爾獎的榮耀。”

而愛因斯坦有過之而無不及

一年5篇論文完成物理學革命,愛因斯坦,他是唯一開上帝視角的人

1905年,愛神發表了五篇論文,都是開天闢地之作。

第一篇《關於光的產生和轉變的一個啟發性觀點》,說的就是光電效應,也是愛神後來獲得諾貝爾獎的論文,光電效應最早由赫茲發現,完美解釋卻是愛神,而且啟發了以後波粒二象性概念的提出,所以說愛神一人敵一門有點不太準確,量子學派的很多東西都是愛神提出的。

一年5篇論文完成物理學革命,愛因斯坦,他是唯一開上帝視角的人

第二篇《分子尺度的新測定》,這是他的博士論文,倒是中規中矩,博士論文嘛,不能太出奇,否則怎麼獲得學位啊,不過也重新測定了阿伏伽德羅常數,阿伏伽德羅常數的重要意義不要多說了,那可是直接打通宏觀和微觀的重要常數。

一年5篇論文完成物理學革命,愛因斯坦,他是唯一開上帝視角的人

第三篇《根據分子運動論研究靜止液體中懸浮微粒的運動》,這篇論文意義重大,這是討論布朗運動的,布朗運動是植物學家布朗發現的,是分子存在的重要證據,當時雖然物理學界已經開始研究原子電子,但是對於分子電子原子是否存在一直爭論不休,偉大的玻爾茲曼堅持原子論,殺神馬赫的學生德國化學家奧斯特瓦爾德則堅持唯能說,兩派展開巨大爭論,幾乎所有學界大牛都捲入其中,愛因斯坦當然沒有參與,因為當時還是學生,普朗克雖然內心支援玻爾茲曼,但此翁一生不好爭辯,不發一言,玻爾茲曼內心孤苦,最後被逼得無奈自殺,當然玻爾茲曼自殺爭論不是唯一原因,但至少是一個重要推手,想想明明自己說的對,偏偏一群人來搗亂,這也夠心塞的。

一年5篇論文完成物理學革命,愛因斯坦,他是唯一開上帝視角的人

這篇論文和上一篇論文一起論證了分子的存在,由物理學家佩蘭做實驗證實了愛神的理論,也證明了分子的存在,奧斯特瓦爾德於1908年主動宣佈:“原子假說已經成為一種基礎鞏固的科學理論”。此時玻爾茲曼已經逝世兩年,愛神憑一己之力平息了爭論,這簡直就是張無忌“排難解紛當六強”。

一年5篇論文完成物理學革命,愛因斯坦,他是唯一開上帝視角的人

第四篇就是大名鼎鼎的《論動體的電動力學》,俗稱“狹義相對論”,這個故事稍後詳說。

第五篇就是《物體慣性和能量的關係》,E=mc^2就是在這裡提出的,原子彈就是這麼造出來的。

僅僅在1905年,愛神就完成了物理學革命。而2005年還被定位“國際物理年”用於紀念奇蹟年100週年。

一年5篇論文完成物理學革命,愛因斯坦,他是唯一開上帝視角的人

1915年給出廣義相對論,給出了全新的時空觀

愛因斯坦說:“如果我不提出狹義相對論,五年後就有人提出來。但是如果我不提出廣義相對論,五十年後也不會有人提出來”

公元2014-NASA首次在太陽系外發現類地行星(Kepler-186f)

2014年的四月,NASA藉助超級無敵神奇望遠鏡開普勒太空望遠鏡(Kepler Space Telescope)還真就發現了一顆非常可能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一年5篇論文完成物理學革命,愛因斯坦,他是唯一開上帝視角的人

這顆Kepler-186f不僅大小和地球差不多,非常可能存在液態水,就連公轉自轉週期,與太陽距離都和地球很相似。開普勒186的一年大約是130天,受到光照是地球的1/3。大概就是能住但住著沒地球這麼舒服吧。

當然雖然開普勒看起來很厲害,但是這顆星星距離我們500光年,

一年5篇論文完成物理學革命,愛因斯坦,他是唯一開上帝視角的人

說下個人觀點,紅矮星周圍行星不太看好會出現比較適合地球生物繁衍生存的環境,潮汐鎖定,紅矮星不定時發脾氣等因素,對於Kepler-186f也適用,這顆行星在所處恆星宜居帶位置靠外緣,根據nasa說法,該行星正午時分接受恆星照射光度約等於地球黃昏日落時分,這樣一來氣溫不可能舒適,隨便想象一下,如果人處在這顆行星表面,大致看到的就是昏暗的大氣(如果有的話)四處瀰漫塵埃和冰雪,在向陽面恆星直射點,永不停歇的巨巨巨型氣旋肆虐不休,液態水很難固定存在行星表面。如果沒有大氣,則是死寂一片的低溫沙漠星球。

一年5篇論文完成物理學革命,愛因斯坦,他是唯一開上帝視角的人

雖然生命不太樂觀,但是我們的探索永不會停止,到目前為止,NASA累計已經發現4034顆系外行星的候選行星,其中2335顆已被確認。這其中又有49顆類地行星,超過30顆已經被證實,且都在宜居帶上。

一年5篇論文完成物理學革命,愛因斯坦,他是唯一開上帝視角的人

相信對於宇宙的探索會有越來越多的,奇幻的,不可思議的發現,有無數的物理學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包括前段時間黑洞的第一張照片問世,宇宙的探索我們剛剛起步,但是這絕對不是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