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生活處處有趣

作者丨李家麗 編輯丨李童

青年白居易曾在蘇杭擔任刺史長達三年有餘。期間,他漫遊江南,觀錢塘潮頭捲雲擁雪,聞桂影清風暗香浮動。此後數十年,江南魅影在白居易的心中縈繞不去。晚年的他終於寫下了那首流傳千載的名篇: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是啊!江南好,能不憶江南?

可是,那個令白居易念念不忘的江南,是怎樣的江南?

當我們在詠歎江南之時,又在詠歎什麼呢?

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生活處處有趣

7月28日,“江南生活美學展”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開幕,將江南故事娓娓道來,一展中國人在平凡生活中的雅俗樂趣。此次展覽展出了101組(共計117件)文物,絕大部分為珍貴文物,其中近三分之一是首次展出。重點展品包括:東晉越窯青瓷點彩香薰、五代白釉花口盞託、北宋景德鎮窯青白釉注子溫碗、明代白玉螭耳觥形杯、嘉定封氏手刻荷花螃蟹筆洗等。

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生活處處有趣

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生活處處有趣

展覽分為“聞:此曲只應天上有”“香:一枝紅豔露凝香” “意:忘憂清樂在棋枰”“賞:水墨乾坤詩畫情”“味:人間有味是清歡”五大板塊,試圖圍繞人的聽覺、嗅覺、意念、視覺、味覺這些感官,幫助觀眾建立與傳統文化的心靈聯結,讓觀眾感受來自江南的器物之美、生活之美、文化之美,從而獲得歷史的鮮活感。

琴棋書畫酒茶香

江南文化,在千年後仍舊如此令人神往,便在於其以審美態度自處於世俗之中,將美學貫徹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之中。在對生活細節的觀照之中,他們提煉出對生命的感知和自然的感悟,同時又將這感知和感悟注入到生活之中。江南人,將生活活成了一首詩。

焚香、飲酒、品茗、讀書,是江南生活美學之中不可避過的四件雅事。在其中,人們追求精神的釋放,彰顯自己的審美品位。

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生活處處有趣

雖然燃香並非東方專利,但在這個詩性、含蓄的國度,香是中國茶的浮沉溫厚,是江湖中的俠骨柔腸,是在五千年的四季輪轉中,記憶中的細雨流光…香,在中國,總是那麼富有詩味。

人們用香薰燃、懸佩、塗敷甚至飲用。尤其是歷代王公貴族、文人墨客對薰香更是推崇有加,認為它是頤養性情、啟迪才思的妙物,在日常生活中無不以薰香為伴,並進而將其作為“禮”的一種表述,成為古代宮廷和貴族居室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

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生活處處有趣

東晉 越窯青瓷點彩香薰(左)在展覽現場

右為清 剔紅團花小圓盒 浙江省博物館藏

既然是如此雅事,在器具上,自然也不能馬虎。此次展出的東晉《越窯青瓷點彩香薰》便顯示出江南文化對於日常器具的美學觀照。

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生活處處有趣

東晉 越窯青瓷點彩香薰 浙江省博物館藏

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生活處處有趣

明 嵌銀銅香爐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藏

晉朝最開始並不在江南,而是在晉建武年間,晉元帝率中原漢族臣民從京師洛陽南渡,史稱“永嘉之亂,衣冠南渡”,這是中原漢人第一次大規模南遷。自此,江南文化滋養著來自中原的文化,兩者相互滲透、融合。那麼,江南文化給北方文化帶來了什麼?我們看到西晉的香薰爐造型就明白了。

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生活處處有趣

西晉越窯青瓷燻 浙江省博物館藏 非此次展品

不難看出,西晉香薰爐造型有兩大特點:幾何狀鏤空、爐頂有動物造型。但在東晉的香薰爐中,幾何鏤空的面積大大縮小,且形式美感得到了加強;而爐頂的動物造型也被剔除,從整體上顯露出典雅、素淨和樸拙的特點。

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生活處處有趣

清牙質酒令 安徽博物院藏

中國文人酒文化歷史悠久,從竹林七賢縱酒狂歌,到“天子呼來不上船”的詩仙李白,“今宵酒醒何處”的柳永,“又把桃花換酒錢”的江南才子唐寅等,都使“酒”脫離了本意而具有了雅文化的疏狂傲世的內涵。明清時期的江南審美生活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精緻的古典生活方式之一。“越名教而任自然”,這種氣質和風度同樣也滋生於江南生活美學之中。

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生活處處有趣

白玉桃形杯 安徽博物院藏

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生活處處有趣

青白玉乳釘紋雙龍耳杯 安徽博物院藏

此次展覽展出的清《牙質酒令》便使我們一窺那狂狷不羈的酒文化的細節。酒令是流行於明清時期社會各階層的飲酒娛樂用具。飲酒時,眾人每人抽取一根酒籌,根據籌條上的辭令內容,或罰酒、講笑話、獻殷勤等,增添樂趣,頗具風雅。《紅樓夢》中,眾姐妹和賈寶玉也曾在大觀園中行酒令,並由酒令揭開了眾人的命運暗語。此次展出的十二支籌條正面雕刻人像及人物名稱,黑紅分明,人物影象風格簡潔,背面刻有角色相應的辭令。根據圖案內容,這是分屬於兩套不同的牙籌:訪西施令和鶯鶯令。訪西施令包括有范蠡、伯嚭、越王、吳王、文種、子胥、東施和西施,鶯鶯令有夫人、杜確、紅娘和法聰,數量皆不全整。

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生活處處有趣

青白玉龍紋雙龍耳扁瓶 安徽博物院藏

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生活處處有趣

長沙窯青釉鶴斑水盂 安徽博物院藏

江南人的生活怎麼少得了茶?閉門讀書,烹茶品茗,是為雅趣。文徵明嗜茶如命,曾言“吾生不飲酒,亦自得茗醉”。午睡初醒,讀書睏乏之時,他都愛啜一杯清茶,靜靜享受閒雅時光。洞庭西山張源,性情恬淡,隱居求志,他曾在嘉萬年間,隱居山林讀書烹茶,經過三十餘年的研習,“得茶中三昧”,著成《茶錄》。就連我們熟知的明書畫家陳繼儒也十分愛茶,他曾在《贈醉茶居士》中描述了這樣一個場景,堪稱文人生活的典型模式:“山中日日試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石枕月侵蕉葉夢,竹爐風軟落花煙。點來直是窺三昧,醒後翻能賦百篇。”

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生活處處有趣

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生活處處有趣

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生活處處有趣

展覽現場的書籍

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生活處處有趣

清乾隆五十七年《納書楹四夢全譜》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藏

江南多士人,士人以耕讀傳家。讀書,自然是江南生活美學之中必不可少的內容。事實上,江南讀書氛圍自南宋時便已經十分發達了。在南宋三大坊刻(書商組織刻印)中心中,兩浙坊刻(主要集中在杭州和金華)位列首位;明代之時,南京、蘇州也有眾多老字號書坊聞名全國;在清代,坊刻數量最多的三個地區中,有兩個(南京和蘇州)都位於江南。印刷量如此龐大,自然是因為江南地區圖書市場十分龐大。這也是為何,我們在此次展覽中看到許多書籍的緣由。

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生活處處有趣

北宋景德鎮窯青白釉注子溫碗 安徽博物院藏

江南美,美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即便只是日常溫飯的容器,也要十分考究。此次展出的北宋景德鎮窯青白釉注子溫碗,出土於宋哲宗期間的大內皇城瓷器倉庫管理員吳正臣夫婦合葬墓,是一種讓飯菜保溫的瓷器器形。全器蓋頂塑一隻可愛的蹲獅,溫碗形如一朵蓮花,七瓣蓮瓣合成一個深腹的大碗。整體觀之,注子溫碗造型猶如一朵含苞欲放的仰蓮,輕盈俏麗,氣度高雅。

讀書、烹茶,閒散時光,山靜日長。江南人在生活中窺見靜謐的秘密,享受著屬於日常的樂趣。

江南生活美學作為整體

儘管江南生活美學十分注重細節,但這並不意味著其是美好事物的堆砌。相反,江南生活美學十分看重品質和整體呈現出的格調和自我性情的表達。今天我們再看江南文人留下的千古詩篇,會發現,即便是在歌頌某一事物之時,他們所著重的往往也是事物所在的氛圍和與自我情緒間的關聯。換言之,他們所看重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處在由事物構成的某種狀態裡的自己。

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生活處處有趣

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生活處處有趣

前邊我們提到文徵明很愛喝茶,他在諸多詩中都曾表達自己對喝茶的熱愛。但他是如何描述這件事的呢?

“小院風清橘吐花,牆陰微轉日斜斜。午眠新覺書無味,閒倚闌干嗽苦茶。”

“茗椀鱸薰意有餘,日長人散閉精廬。俄然屋角涼風順,吹起新蟬亂讀書。”

第一首詩中,小院清風徐徐,日暮斜斜,午睡初醒,無心讀書,便閒倚闌干,吃上一杯苦茶。那種慵懶、閒適的心境便躍然紙上了;在第二首詩中,在屋裡焚香喝茶,人是如此閒散以至覺得時間也走得緩慢起來,突然涼風習習,蟬聲陣陣,我也胡亂讀起書來。那種恬淡又轉為微微躁動的心緒,不正是此時苦夏之中的你我嗎?

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生活處處有趣

同樣身處苦夏,江南生活美學希望透過這種生活方式,尋求到一種超越,以實現內心的平靜和閒散。那麼,江南士人是如何踐行生活美學的呢?

明代文學家、書畫家陳繼儒的做法是:“餘嘗淨一室,置一幾,陳幾種快意書,放一本舊法帖,古鼎焚香,素麈揮塵。意思小倦,暫休竹榻;餉時而起,則啜苦茗。信手寫漢書幾行,隨意觀古畫數幅,心目間覺灑空靈,面上塵當亦撲去三寸。”不大的空間),少量的器具,放上幾本令自己快意的書籍,再加上一本舊時的法帖。古鼎焚香,素麈揮塵。躺在竹榻上小憩,起來便喝一杯苦茶。信手寫上幾筆漢書,隨意觀賞幾幅古畫,心地便瞬間空靈起來,臉上的塵土也覺得少了幾寸。陳繼儒透過營造室內空間,平定煩亂的心緒,去到空靈閒散的境地。

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生活處處有趣

象牙雕人物詩文筆筒 安徽博物院藏

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生活處處有趣

紫檀刻花筆筒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藏

空間與心境,在江南生活美學之中,是緊密聯絡,一以貫之的。在這首詩中,陳繼儒還無意間提點了江南生活美學之中很注重的關鍵詞——古、隨意。他多次提到古的器物狀態和隨意的心境。鼎是古的,畫是古的,法帖是舊的,漢書是信手而就,觀畫也是隨意而行。古蘊含著一種時間感,而時間感又粘連著空間中的人與物的所有境況、遭遇。與古的相遇,便是與這豐滿的時間與空間相逢。隨意是一種順其自然而不強為的態度,是一種剔除了急躁、渴求、慾望的悠閒的狀態。人們在悠閒之中,獲得是自足和內在的豐滿。我想,這也是江南生活美學留給我們的遺產,它為人們緩解精神焦慮做出提示。

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生活處處有趣

“蕉雨軒”墨 安徽博物院藏

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生活處處有趣

鬍子卿制梅花知己墨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藏

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生活處處有趣

胡開文萬年紅硃砂墨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藏

事實上,江南生活美學注重空間作為整體,便是在注重人與物的聯結。它透過賦予物以精神的內涵,並在與物的同處之中,不斷滌盪和提升自己的靈魂。對江南文化來說,物固然具有使用價值,但更重要的是其美學價值。人不是去駕馭物,而是在相互使用之中獲得各自的價值——物實現自己的使命,人也在滿足生活訴求之時獲得愉悅。在其中,人把自己放在和物同等的位置,以謙卑的態度自處於世。甚至有時,江南文化還透過對無用之物的觀照,獲得一種滿足。

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生活處處有趣

清剔紅團花小圓盒 浙江省博物館藏

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生活處處有趣

銅掐絲琺琅龍紋圍棋盒 安徽博物院藏

這也是為什麼,江南生活美學會如此注重古,注重物之中凝結的時間,那是一種生命感,是在生物意義上本為冰冷的事物之中窺見性靈的觸動。所以,人們並不隨意丟棄任何物,也不踐踏任何一個生命。在江南生活美學之中,透過無用之物,以及物與物的組合,透出一種生命的趣味。這便是禪宗所謂“一朵花有一朵花的意義”。

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生活處處有趣

嘉定封氏手刻荷花螃蟹洗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藏

江南生活美學作為一個整體,不僅體現在上述空間內部的聯結之中,還體現在江南作為生活場景和自然場景的聯絡之中。

“鐵馬秋風塞北,杏花煙雨江南”。江南,天然地帶有優美的格調。江南多雨,草木豐茂。即便是在蕭瑟的冬日,江南也總是鬱鬱蔥蔥,生意盎然。煙雨籠罩之下的江南山水,更是氤氳靈動,魅力無窮。“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說的便是江南。杜牧那首婦孺皆知的《清明》,道的也是江南。

這樣的氣候條件加上江南的富庶,很容易便滋生出享樂的氛圍。鶯歌燕舞,軟語綿綿,是人們對江南文化最直觀的感受。但在這之外,作為一種審美品格,江南文化具有更豐厚的人文內涵。

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生活處處有趣

唐陶棋案 浙江省博物館藏

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生活處處有趣

蔣寶齡仿古雜畫冊-菊花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藏

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生活處處有趣

異金桃形水注 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藏

如今的人們很少能記起,江南文化的源頭是吳越文化和楚文化。吳與越,及南方諸國之間的恩怨戰爭,所激發出的愛國情懷,給江南文化烙印上不可磨滅的痕跡。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伍子胥“抉吾眼縣吳東門之上,以觀越寇之入滅吳也”,又為江南文化留下發奮圖強,鏗鏘堅韌的個性。江南軟,但不懦。而楚文化昂揚激奮,以及幽憤纏綿的情調,以及那瑰麗的想象,都成為了江南文化的審美基調。

這些文化基調混同煙雨濛濛的江南,使得身處其中的人,像是活在一首詩,一場夢之中。如今,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之中,這場夢,這首詩還在持續著。。。

原標題:《雅昌專稿|苦夏宜居江南 生活處處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