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剛上臺,任性?心機?翻案雍正朝2大鐵案,莫須有打擊康熙長孫

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凌晨,總管太監找出立儲密詔,由張廷玉在燈下宣讀,立寶親王弘曆為皇太子,繼皇帝位。弘曆根據雍正的遺詔,命允祿、允禮、鄂爾泰、張廷玉輔政。

此立儲密詔是否和“正大光明”匾後的御書名單一致呢?

乾隆剛上臺,任性?心機?翻案雍正朝2大鐵案,莫須有打擊康熙長孫

弘曆和眾大臣匆忙中找了幾匹老馬,拉著靈柩,踉踉蹌蹌往回趕,半路上還差點兒翻了車。早晨四五點鐘,趕到乾清宮。內廷太監取出收藏了十三年的密匣。

兩份密詔相互印證,二十五歲的弘曆,成為大清帝國新一代君主。弘時、弘曆、弘晝、弘慧都是庶出,密詔證明,在沒有嫡子可選的情況下,雍正選擇了立賢不立長。

九月初三清早,弘曆穿上孝服,向雍正梓宮行九拜禮後,換上禮服,到永壽宮給太后行九拜禮。禮畢後,去中和殿接受內大臣的跪拜。這套程式走完了,弘曆到太和殿即皇帝位,受王公大臣和屬國使臣朝賀,然後,頒詔天下,年號乾隆。

1、父皇的政治遺產

乾隆登基之後,所要邁過的第一道門檻,就是如何對待雍正朝的政治遺產。

這是任何一個接班人都要面對的政治問題。

在對待前任的政治遺產上,籠統說來一般有三種方式:

全盤接受;全部推翻;部分接受,部分更改。

事實上,任何一個接班人都有自己的執政理念和思路,都渴望在歷史的天空上留下個人飛翔的痕跡,不願意庸庸碌碌地活在前任的陰影之下。然而如何對待前任的遺產,不僅關乎權力的穩定、政策的連續和小集團的既得利益,而且還關係到將來後任如何面對自己所制定的政策問題。

全盤接受,會給人留下毫無作為的印象;全部推翻,則又容易背上白眼狼的惡名。聰明的接班人往往在接過權柄之後,把前任的政治遺產作為一種宏觀思路肯定下來,然後披著繼承和發揚的外衣,因時而異,因地制宜,舊瓶裝新酒,實施自己的政治理念與政策措施。

乾隆剛上臺,任性?心機?翻案雍正朝2大鐵案,莫須有打擊康熙長孫

乾隆顯然是一個聰明的接班人。

早在八月二十四日,雍正去世第二天,他就釋出諭旨,聲稱自己受皇考託付,凡是皇考沒有辦理完的事,今後當“敬謹繼述”。

他釋出這種命令的目的,就是藉助於維護政策的連續性,打消臣子們的顧慮,保持政權的穩定。

前任的政治遺產,一般包括三塊,一塊是人事,一塊是財政,一塊是舊有矛盾。

貫穿著三大塊政治遺產的,是個人的執政理念和風格。在皇權社會時期,人事問題是最大的政治。而財政則涉及國家經濟政策,也是重要的政治問題。舊有矛盾是接班人執政的試金石,如何解決前任留下來的矛盾問題,為社會各階層所廣泛矚目。

乾隆接手皇權當天,即八月二十三日,就根據雍正的遺詔,任命允祿、允禮、鄂爾泰、張廷玉為輔政大臣,二十四日,諭旨額爾泰、張廷玉配享太廟。

乾隆不傻,自己能不能儘快坐穩江山,前朝這些肱骨之臣的擁護至關重要,所以他全盤接受過來,拉攏住允祿、允禮,尤其是鄂爾泰、張廷玉這兩位滿漢大臣的領軍人物。

事實上,乾隆拉攏雍正舊臣,純屬過渡時期的權宜之計。

這些舊臣很容易藉助老皇帝的衍生權力,結成利益集團形成對新皇帝的掣肘之勢。而新皇帝要貫徹自己的政策,肯定要起用得心應手的新人。

乾隆四年(1729),即允禮病故後第二年,乾隆罷掉允祿議政大臣等職務,打破了四臣輔政局面。鄂爾泰、張廷玉作為滿漢大臣的領袖,麾下結黨成風,相互拆臺。

乾隆認為,“滿洲則思依附額爾泰,漢人則思依附張廷玉,不獨微末之員,即侍郎尚書中亦所不免”。

乾隆剛上臺,任性?心機?翻案雍正朝2大鐵案,莫須有打擊康熙長孫

這兩個集團發展數十年,盤根錯節,牽一髮而動全身,輕易動不得。為了使皇權不旁落,他步步為營,穩紮穩打,採用限制、削弱、剷除的策略,用了10年時間,將他們逐出權力的視野。

2、剛上臺就“翻案”的藝術

在處理允禩案和曾靜案上,最能體現乾隆對待前朝政治遺產的態度和思想。

允禩案和曾靜案,是雍正朝兩個最有影響的案件。

對於和自己爭奪皇位的允禩集團,雍正痛下狠手,毫不留情地予以打擊;

對於曾靜投書反清案,雍正為利用曾靜為自己辯誣,則採取了寬縱之策。

乾隆即位後,他採取了和雍正相反的政策,寬柔對待允禩案,剛猛處理曾靜案。

雍正十三年(1735)十月,乾隆下令重新討論處理允禩案。因為這件事關乎雍正,誰也不敢拿主意。大臣們討論了一個月,也沒弄出個子醜寅卯。

乾隆出面說:

“康熙五十四年增修玉牒時,聖祖仁皇帝將從前革去宗室莽古爾泰、德克賴(即德格類)、阿濟格等之子孫,加恩給予紅帶,收入玉牒。此即聖祖加恩之成憲也。今應遵照此例,將阿其那、塞思黑(滿語,豬之意,雍正給允禟改的名)之子孫,給予紅帶,收入玉牒。”

隨意改變父輩的政策,會留下不孝的誣言。乾隆打著康熙的旗號,改變了雍正的政策,巧妙地給允禩集團翻了案。

不僅將允禩、允禟收入玉牒,還把弘時也返還入宗譜之中。次年,他下令將允䄉、允禵釋放,並賜予爵位。

對待曾靜案,乾隆則是打著雍正的旗號,改變了雍正的政策。曾靜投書案發後,雍正將呂留良戮屍,其子呂毅中斬首,留下曾靜和張熙,巡迴演講,替自己宣傳,並說“即朕之子孫將來亦不得以其詆譭朕躬而窮誅戮之”。

乾隆當上皇帝后一個月,即十月初八,就違背雍正的旨意,命人將曾靜、張熙鎖拿入京。如果殺了曾靜、張熙,會違背雍正的意願;如果不殺的話,將無法壓制住曾靜之流的口舌。

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呢?

乾隆剛上臺,任性?心機?翻案雍正朝2大鐵案,莫須有打擊康熙長孫

乾隆顯示出了高明的政治手腕。

他說,呂留良誹謗的是祖父,所以父親殺了他;曾靜誹謗的是父親,所以父親寬宏大量放了他。

我必須“遵皇考辦理呂留良案之例,明正曾靜之罪,誅叛道之渠魁,洩臣民之公憤”。

十二月十九日,將二人殺掉。

乾隆之所以從寬處理允禩集團,可以說是看清了當時的政治形勢。

允禩集團主要成員經過雍正的打壓,已經沒有了絲毫威脅,如果這個時候替他們翻案,不但有利於樹立自己寬仁之威望,還能加強宗室的團結和對自己的擁護。

而之所以從嚴處理曾靜案,則是為了抑制不斷泛起的排滿情緒,維護皇權的壟斷和威嚴。

在如何面對雍正朝的政治遺產上,乾隆曾說:

“茲當御極之初,時時以皇考之心為心,即以皇考之政為政。”

其實,這只是說給外人聽的。實際操作中,乾隆採取了“法祖”而不“泥祖”的實用主義策略。

其實,歷朝歷代中聰明的接班人,其策略大抵如此。

3、“莫須有”罪名1。0

乾隆四年(1739)十月十六日,宗人府向皇帝報告了一起案件,揭開了乾隆朝唯一一場涉及皇權爭鬥案的序幕。

此起案件之所以由宗人府出面報告,是因為涉案的主要人員,都是宗室成員。

其中,核心人物是弘皙,後臺是允祿,在弘皙周圍,聚集了弘升、弘昌、弘皎、弘普等一大批皇族。

如果說弘皙是一般人也就罷了,他是前朝太子允礽之子。雍正當了皇帝后,出於拉攏人心,優待允礽,封弘皙為理郡王。過了幾年,又封其為親王。

允礽失去太子之位後,弘皙一直耿耿不能釋懷,平日出行,一副東宮太子的派頭。乾隆繼位後,弘皙更是眼紅。在他心目中,這個位子本來是他的,如今被別人坐了,心裡就像打翻了五味瓶。

早在兩年前,乾隆就發現弘皙和允祿經常鬼鬼祟祟地聚在一起。弘皙是前朝太子之子,允祿是總理王大臣,食雙王俸祿,兼管工部和理藩院。

這兩個人經常活動,不能不引起乾隆的警惕。在經常參加聚會的人中,大部分是宗室成員。弘升是康熙第五子親王允祺之子,弘昌、弘皎是康熙第十三子親王允祥之子,弘普則是允祿之子。

這幫子人攪在一起,究竟要幹什麼,乾隆一想起這件事,心裡就莫名地發堵。

乾隆剛上臺,任性?心機?翻案雍正朝2大鐵案,莫須有打擊康熙長孫

當時,由於乾隆沒抓到真憑實據,並未採取強制性措施。但這種朋黨集團的存在,卻讓乾隆如坐針氈。在任何社會中,你可以犯顏直諫,混個諍臣做做,也可以尸位素餐,做個甩手掌櫃,甚至可以渾水摸魚,搞點兒回扣,佔點兒便宜,只要你會做人,骨子裡是個順臣,皇帝就不會拿你怎麼樣。

甚至要是有本事,即便貪墨如和珅,奸佞如秦檜,照樣出將入相,無限風光在頂峰。但如果打皇權的算盤,試圖挖權力的牆腳,任你功高如韓信,也只能成為肉中之刺,非拔除而不快。

乾隆四年(1739年)八月十三日,乾隆二十八歲生日那天,弘皙呈上了一份禮物,沒想到馬屁拍到了馬蹄上。

當日,弘皙進了一乘鵝黃肩輿。乾隆認為他居心叵測,“朕若不受,伊即留以自用”,完全是欲加之罪。弘皙進的是生日禮物,乾隆豈有不受之禮?

退一步講,即使弘皙傻到了家,也不會拿生日禮物做文章。

堂堂一個親王,政治智商就這個水平?

乾隆之所以如此疑心,拿莫須有的罪名套在弘皙頭上,完全是以意逆志,偏見作祟。在他看來,你弘皙是前朝太子之子,肯定對皇位賊心不死,而你又與允祿過從甚密,必然是有所圖謀。

4、“莫須有”罪名2。0

不久,有人看穿了乾隆的心思,出面揭發弘皙大逆不道。宗人府立即出面調查,雖沒有謀逆的證據,但仍認為允祿結黨營私,奏請將弘皙、允祿、弘升、弘昌、弘皎、弘普革爵圈禁。

乾隆看過奏章後,予以從寬處理,允祿免革親王,但雙王俸、議政大臣、工部和理藩院尚書沒了;弘皙革親王,圈禁在家,不準出城;弘升革王爵,永遠圈禁;弘昌、弘普分別革去貝勒、貝子;弘皎的王爵是世襲,所以保留王號,但一輩子不發工資。

客觀地說,弘皙等人的確有覬覦皇權之心,但有可能只是一種念頭,並沒有付諸行動。

乾隆大動干戈的真實目的,就是消滅後患於萌芽狀態。

乾隆坦白地承認,允祿“若謂其胸有他念,此時尚可料其必無”,也就是說他並沒有反意,而是因為“惟務取悅於人,乃一庸碌之輩”獲罪,而“只恐弘皙、弘升、弘昌、弘皎輩,群相趨奉,將來日甚一日,漸有尾大不掉之患”。

這才是乾隆大動干戈的真正意圖。

不久,宗人府福寧告發弘皙,說他曾經問算命先生安泰,準噶爾能否打到北京,天下是否太平,皇帝壽命如何,將來我能否升騰。經過審訊,確有其事。十二月初六,乾隆頒佈諭旨,安泰造謠生事,實施絞刑;弘皙從寬免死罪,革出宗室,永遠圈禁;允祿本應革去王爵,從寬罰俸五年。

乾隆剛上臺,任性?心機?翻案雍正朝2大鐵案,莫須有打擊康熙長孫

嚴格說來,弘皙所問的四個問題,前兩個關乎時事,不能人罪。而問及皇帝壽命如何,可以看做是關心乾隆健康。將來能否升騰,不一定就是想做皇帝,也可以理解成卜問仕途。

乾隆重處弘皙,無非認準了他“妄以伊父系舊日東宮,心懷異志”。

從乾隆處理弘皙案,折射出這樣一幅權力地獄圖:

乾隆身處萬聖之尊,卻如同跌落地獄,認為人人都是心懷叵測的魔鬼;而弘皙等人則權迷心竅,成了一群不知死活的小鬼,不斷挑戰閻王的權威,觸控老虎的屁股,最終落入十八層地獄。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