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年前,一月20元的工資怎麼花

文 | 崔方春

1972年1月,我高中畢業後透過國家招幹進入人民銀行系統,並被分配到一個最基層的人民公社銀行營業所成為一名出納員。自從端上公家的飯碗,便開始月月領工資。按照有關規定,新職工要有一年的實習期,其間執行實習生工資。實習期滿不發生問題,轉為正式職工後定級。入行第一年實習期間,我的全部收入也就是月工資為人民幣20元。當時,對我這個很少見到錢的農村孩子來說,也算是不小的數目,但真正用起來就捉襟見肘了。

那個營業所,包括我在內共四個同志。按領取金額,部隊團職幹部轉業的所主任老馮最高,為64元5角。連級幹部轉業的農村金融信貸員老劉次之,是53元5角。從事銀行工作20年的會計老郭同志,只有48元5角。錢到手,他們留下生活費和必需的花銷之後,多數要捎回老家安排在農村的老婆孩子及父母的生活,每個人都是過著儉樸拮据的日子。我一個月的工資怎麼花,也經歷了不斷適應和調整的過程。

開始,由於心中無數和計劃不周,往往是上半月松下半月緊,不到月底手裡就“淨糕”了。有時急需,不得不向老同志借個塊兒八毛的。後來,老郭同志結合他的經歷給我出主意提建議。他深情地告訴我:“你一個月20塊錢的工資,看起來比我們少得多,但不拖家帶口,牽掛少,負擔輕。要量入為出,要學會精打細算周密安排。該花的要花,該省的要省;急辦的要辦,不急的可以拖一拖。不要吃空頭糧,更不要養成借錢的習慣。”在他的教育和影響下,幾個月下來,我慢慢形成了自己的安排,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大體擺佈是,首先按每天4毛錢的標準計十二三元,一次買成飯菜票,確保吃飯不發生問題。其次,留出3至5元用於購牙膏肥皂洗衣粉等,不影響日常生活。第三,餘下的3至5元儲存備用,攢幾個月後添件衣物或向父母表示一下孝心。為此,我特別在營業所開了個活期儲蓄存摺,但最多時一個月只存了5元錢。

48年前,一月20元的工資怎麼花

那時候,大家手裡的錢都不寬鬆,我掙得少手頭緊巴,掙得多的他們幾位也很緊巴。因為,他們養家餬口要辦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所以,我們這些人從不出去下個飯店小館,吃頓飯喝場酒。連從街上集上買點熟食菜餚,在宿舍裡湊堆端端酒杯的情況也少有發生。一天到晚,都是端著飯盒到搭夥單位的食堂買飯吃。

每天4毛錢的生活費,用一斤糧票換成一斤飯票花去1毛8分,早飯2分錢的鹹菜,中午晚上各1毛錢的菜金。食堂裡賣的基本是,夏天炒黃瓜茄子西紅柿,冬天燉白菜蘿蔔加豆腐粉條。遇到改善生活,吃次燉肉炸魚大包子什麼的,超支的菜金下幾頓飯必須壓回來。否則,月底就得斷頓兒。所以,我常常是盼著改善生活吃頓好飯,又怕吃多了造成透支,形成吃飯的窟窿。有時候去打飯,老遠聞著肉香魚香,可到了近前又不捨得花菜票買一份,只得買份青菜端回宿舍悄悄地吞下去。當然,有時候與食堂師傅討討說說,買半份排骨或半份炸魚回來,一邊回味一邊吃,心裡還是美滋滋的。

至於日常生活用品,基本路子就是“湊合著辦”,能省的省,能拖的拖,能替代的替代。包括像洗衣服是用肥皂還是洗衣粉,都會在腦子裡掂對半天。因為花同樣的錢,洗衣粉可以多洗幾件衣服,雖然它沒有肥皂好用。一支價格很低的普通牙膏,也會節約著用,到最後也不捨的扔掉,能擠擠用一次就賺一次。

記憶最深的是,1972年7月份,我搞了一項大的基本建設,為自己買了一件的確良襯衣。所謂“的確良”,就是用化學纖維織成的布料。用它做成的襯衣諧音叫“的確涼”,是20世紀70年代倍受人們追捧的衣物。

現在,人們穿襯衣講品牌、講款式、講布料、講舒適,含天然棉的比例越高,價格越貴。純棉襯衣已經是不少人的一種追求。但在那個時候,人們穿村衣,一是樣子簡單,二是價格低廉,三是不講什麼品牌,但要結實耐穿,“的確良”正好適應了人們的這一要求。它結實挺括不變形,時尚新穎趕潮流,但與一般的純棉粗線襯衣相比,價格高出一倍還多。不但普通老百姓穿不起,就是工薪階層也不是隨意可買的。

為買這件襯衣,我前後思量了好幾天。一方面,欣賞它的時髦,看好它的質地,內心十分想買。另一方面,圍繞13元5角的價格舉棋不定,也圍繞如何籌集這筆錢而躊躇不前。

這時,我很不好意思地徵求了一下老郭同志的意見。沒想到,他不但贊成購買,還表示可以借幾塊錢給我。他十分理解和體貼地說:“的確涼”品質好,耐穿易洗也好打理。雖然貴一些,但一件可以頂幾件穿。作為已經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可以穿得好一些。若錢不夠,我可以借給你。”又說:“你買回來試試,要是好穿下月我也買一件。”

就這樣,我向他借了5元錢,又取出自己的存款,當天下午到公社供銷社百貨門市部,買回了那件已經看了三四次的灰色襯衣。這件衣,我前後穿了好多年。後來,領口袖口洗的發白起毛,顏色也由淺灰色變成花白,實在穿不出門了,我把它捎回了老家。

48年前,一月20元的工資怎麼花

作者簡介:

崔方春,

山東青州人,從事銀行工作41年,退休職工。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2016年,出版35萬字個人傳記《往事記憶》一書。

壹點號山東創作中心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釋出,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