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郃:曹魏五子良將,智勇雙全可敵諸葛,卻死於司馬懿的私心之下

談及一千七百多年前的三國時期,人們一定能夠想到那眾如繁星的文臣武將在亂世中彰顯自己的威名。

張郃:曹魏五子良將,智勇雙全可敵諸葛,卻死於司馬懿的私心之下

當時的魏蜀吳三國都有各自的良臣以及天下聞名的武將,蜀國有著五虎上將關張趙馬黃,江東多才俊就更不用說了,更是人才輩出。

對於當時最強大的軍閥政權曹魏來說,也有著

五子良將威震一方

。並且從能力和戰功上來講,五子良將絲毫不遜於五虎上將。

五子良將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以及徐晃

。雖然五位都是名將,但結局卻天差地別。尤其是張郃之死,後世人無不對他感到惋惜。

張郃:曹魏五子良將,智勇雙全可敵諸葛,卻死於司馬懿的私心之下

這是因為張郃在對蜀漢的作戰中掉入諸葛亮的圈套,並且誓死不降,最終戰死沙場。按照正常的邏輯來看,一位武將戰死沙場並不令人感到奇怪。

但後世人究其死因,張郃並不是簡單的戰死沙場,而是有一個幕後推動者想要除掉張郃,這才故意讓張郃掉入諸葛亮的埋伏當中。

張郃:曹魏五子良將,智勇雙全可敵諸葛,卻死於司馬懿的私心之下

這個幕後操作者不是別人,正是後來發動高平陵政變奪取曹魏政權的司馬懿。他讓張郃赴死完全是因為自己的私心所致。

01

五子良將張郃

張郃作為五子良將之一,是曹操在平定天下過程中一位比較倚重的武將,而且能文能武,向前可為前鋒,在後也可為後衛,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名將。

張郃:曹魏五子良將,智勇雙全可敵諸葛,卻死於司馬懿的私心之下

張郃不僅是五子良將之中活躍時間最長,還是最終官階最高的將領,這也表明張郃能力出眾,軍事生涯也極為精彩。

張郃原本是實力最為強大的袁紹的部將,但無奈袁紹是一位志大才疏、剛愎自用的主公,在官渡之戰後,袁紹被曹操所擊敗。

曹操本身也是一位愛好招攬天下賢才良將的主公,張郃也有意追隨曹操征戰,就這樣官渡之戰後張郃歸到曹操帳下,成為了曹操的部將。

張郃:曹魏五子良將,智勇雙全可敵諸葛,卻死於司馬懿的私心之下

在隨後曹操征戰天下的過程中張郃屢立戰功,深得曹操賞識。事實證明,比起袁紹,曹操才是張郃最大的貴人。

張郃的才能在跟隨曹操的征戰中的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平定袁譚、征討管承,擊破馬超平定西涼,為曹操統治北方立下了汗馬功勞。

而後張郃又跟隨曹操前往漢中征討張魯,不僅一舉攻下了漢中,還下令善待百姓,讓曹操得以在漢中站穩腳跟。

張郃:曹魏五子良將,智勇雙全可敵諸葛,卻死於司馬懿的私心之下

再後來劉備率領大軍北伐漢中時,張郃與夏侯淵一同在漢中抵禦劉備的進攻,但夏侯淵在定軍山直接被黃忠斬於馬下。

夏侯淵是軍中主帥但卻被斬於馬下,這直接讓曹軍軍心大亂,但張郃這時候臨危受命,迅速就穩定了軍心,並且等到了曹操的援軍。

劉備聽到張郃逃走的訊息也是非常失望,可以看出張郃在敵我雙方的眼中,能力是非常出眾的。

02

張郃破諸葛首次北伐

在曹操死後,曹丕即位,曹丕深知張郃的能力出眾,而且對曹家是忠心耿耿,因此張郃在曹丕即位後仍舊是被委以重任。

張郃:曹魏五子良將,智勇雙全可敵諸葛,卻死於司馬懿的私心之下

後來諸葛亮集結軍隊發動第一次北伐戰爭,曹魏君臣上下也是束手無措,張郃再次臨危受命統率大軍與諸葛亮對峙。

這一次征戰又一次讓張郃名揚天下,這是因為這一次戰鬥中張郃用計大破馬謖,讓諸葛亮在街亭之戰受到挫敗。

這一舉動直接導致諸葛亮進無可攻,只能退兵結束第一次北伐,同時還平定了曹魏國內的一些內亂,讓張郃再次加官進爵。

張郃:曹魏五子良將,智勇雙全可敵諸葛,卻死於司馬懿的私心之下

後來曹丕去世之後,魏明帝曹叡即位,

司馬懿憑藉曹丕的賞識成為四大輔政大臣之一,被曹叡派往吳魏邊界指揮作戰。

當時最後的一位五子良將張郃正在此地與東吳作戰,就這樣司馬懿和張郃進行了第一次合作,並且在後續作戰當中大破吳軍。

正是透過這次戰鬥,

司馬懿深深意識到張郃對曹魏江山是忠心耿耿的,這無疑對自己日後的發展有所障礙。

03

司馬懿借刀殺人終殺張郃

到後來諸葛亮再次發動北伐,張郃又被曹叡調往魏蜀邊境抵禦諸葛亮進攻。魏蜀邊境本來是由曹真做主將,張郃配合曹真來一同鎮守。

張郃:曹魏五子良將,智勇雙全可敵諸葛,卻死於司馬懿的私心之下

但由於曹真病逝,曹叡無奈只能派司馬懿前往邊境擔任主將,在謀略上來看司馬懿優於張郃。

張郃就作為他的副手一同指揮戰鬥。

但曹叡不知道的是,忌憚張郃的不僅有敵方的諸葛亮,還有司馬懿。

這是因為司馬懿想要完全掌握軍隊,只能除掉張郃。

張郃:曹魏五子良將,智勇雙全可敵諸葛,卻死於司馬懿的私心之下

隨後兩個月的時間內,司馬懿以守為主,並沒有發起什麼大的進攻,諸葛亮也沒有什麼行動,雙方就這樣陷入了僵局。

但後來由於蜀漢內部原因,糧草斷更,劉禪還讓諸葛亮班師回朝,諸葛亮面的種種壓力,只能準備撤退的事宜。

司馬懿眼看蜀軍要撤退,意識到在蜀軍撤退的時候一定會在路上設下埋伏,以此來掩護撤退的部隊。

張郃:曹魏五子良將,智勇雙全可敵諸葛,卻死於司馬懿的私心之下

司馬懿同時意識到,若讓張郃主動掉入這個埋伏,自己就能借蜀軍之手名正言順的除掉張郃,自己的意圖也不會被別人所察覺。

就這樣,司馬懿立即召開軍事會議,並下令讓張郃率兵進攻撤退的蜀軍,打他一個出其不意。張郃對此提出了異議。

張郃向司馬懿建議窮寇莫追,但司馬懿仍舊堅持讓張郃出戰,官大一級壓死人,無奈之下張郃只得率兵追擊。

張郃:曹魏五子良將,智勇雙全可敵諸葛,卻死於司馬懿的私心之下

為了掩飾自己的意圖,司馬懿還帶了一直部隊在後邊跟著張郃,號稱時刻準備支援張郃。張郃就這樣踏上了一條死亡之路。

諸葛亮早已在木門道設下了埋伏,張郃直接率軍進入了木門道追擊蜀軍,諸葛亮隨即下令萬箭齊發,直接將張郃射殺在地。

得知張郃戰死之後,司馬懿立即下令撤軍,還張郃得死表示十分的惋惜,就這樣最後一位五子良將張郃戰死沙場。

張郃:曹魏五子良將,智勇雙全可敵諸葛,卻死於司馬懿的私心之下

但在這背後最高興的無疑是一手將張郃送入絕境的司馬懿,這是因為張郃一死,司馬懿就對軍隊享有了絕對的話語權。

手下那些隨軍出征的將領,除張郃以外都是比較搞好關係的,例如郭淮等人,這些人都是司馬懿後來發動高平陵政變的主要支持者。

04

結語

可以說,正是由於司馬懿想要剷除異己,才借諸葛亮之手殺死了張郃,為自己日後奪取曹魏政權剷掉了一大障礙。

要不然,按照張郃在軍中的威望以及對曹魏的忠心,司馬懿的高平陵政變能不能成功,還是另外一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