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不花一毛錢就得了金箍棒, 東海龍王咋這麼好說話呢 原因有兩條!

這一回且說說龍王。

孫悟空不花一毛錢就得了金箍棒, 東海龍王咋這麼好說話呢 原因有兩條!

其實,在唐僧西遊的那個時代,尚無四海龍王之說。直到宋代,宋徽宗冊封的龍王,也不是四位而是五位,是什麼青龍廣仁王、赤龍嘉澤王、黃龍孚應王、白龍義濟王與黑龍靈澤王。

所以,所謂的四海龍王,其實也非官方說法,他的權力,來自佛道兩教。

孫悟空不花一毛錢就得了金箍棒, 東海龍王咋這麼好說話呢 原因有兩條!

先說這佛教之龍,或者說龍王。佛經中有一種叫做“那迦”的怪物,身子很長,佔水為王——實際上這就是熱帶雨林中的蟒。而在佛教傳說中,這“那迦”便是佛的護衛,打佛一誕生就在左右,還曾吐出一種溫水一種涼水為佛洗浴,在空中則更是能吐雲布雨。

當這種佛教之龍的說法傳入中原之際,恰好與道教傳說中的“龍”有機地結合到了一處。在此之前,中國的龍是修道成仙之人的“交通工具”,但凡要上天,就要召喚來神龍,就拿那個做飛行器上天(古人的神話概念還是很質樸的,他們覺得上天總歸要有一種媒介,起初是龍,後來便是雲,而龍與雲往往又結合在一處)。

孫悟空不花一毛錢就得了金箍棒, 東海龍王咋這麼好說話呢 原因有兩條!

可是現在佛教的龍來了,道教便不免來了箇中西合璧,龍王從原來的上天為主變成下海為主了,而且逐漸成了大海的主人,於是這便有了四海龍王:東海敖廣、南海敖閏、西海敖欽、北海敖順。

此外,龍王還兼了許多種角色,下雨之外還兼職救火,甚至還管人的福氣兇吉、長生不老乃至做官生病住宅風水等等,簡直就是個總務主任。

孫悟空不花一毛錢就得了金箍棒, 東海龍王咋這麼好說話呢 原因有兩條!

所以,西遊記裡孫悟空沒有稱手的兵器之際,群猴便跟他說:找龍王去!為什麼找他呢?因為這傢伙什麼角色都玩一把,他的倉庫裡也必定藏了許多珍寶,而其中便有許多人間沒有的神奇兵刃。

於是猴子便撲的一聲,鑽入了汪洋大海——花果山在傲來國,傲來國又在東邊,所以這海必然就是東海。說來也奇,這東海的神靈見了這突兀出現的猴子,居然個個慷慨講道理。第一個你看那夜叉,就很客氣地問猴子是何方神聖,說個明白,我好跟你去通報迎接。而那龍王,一聽說是花果山的孫猴子,立馬就帶著子孫蝦蟹出來迎接——按理說他不該如此客氣,要知道孫悟空此時畢竟只是個猴子,沒有任何官方身份,老龍王完全可以說聲傳他進來,這便傲氣十足地坐在寶座上。

可是龍王偏就這麼客氣,親自出來迎接孫猴子,叫他上仙,還請他喝茶。猴子說要借兵器,他毫不推脫,立馬就讓人拿出大刀一把,孫猴說輕,他更拿出3600斤的叉和7200斤的方天畫戟來,可是孫猴還是嫌輕。

這是這“嫌輕”二字,竟惹出一根大禹治水之際充當定海測量器的神鐵來,那便是如意金箍棒,足足有13500斤,大小長短又能隨意變化——有了這物,才有了日後的孫猴傳奇。

於是孫猴張嘴就要這根神鐵做兵器,按說這是定海神針,價值非凡,可老龍王居然一毛不要,就這麼送給了孫猴子。孫猴還要什麼盔甲披掛,東海龍王又找來其他三家親戚,籌齊一整套裝備,讓孫猴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哎呦!問題這就來了——龍王怎麼這麼好說話呢?是不是因為之前被那個叫哪吒的小朋友暴打了一頓,所以變得斯文有涵養了呢?

孫悟空不花一毛錢就得了金箍棒, 東海龍王咋這麼好說話呢 原因有兩條!

事實上還是有原因的:第一,這金箍棒在東海龍王手裡其實沒啥大用處,雖然號稱是定海神針,可沒了它,魚照樣遊,蝦照樣爬,顯然所謂“定海”,已然是很久遠的歷史記憶了。而龍王也過了許多年太平日子,無需打仗,所以也不需要這棍子做什麼兵器。簡單說,這玩意就是個擺設,既然只是擺設而已,猴子拿去那就拿去吧!

第二,龍王很客氣,猴子卻很囂張,這筆賬還是要算的。可是這算賬的事也用不著勞煩龍王自己,有管天管地管江河湖海的玉皇大帝在,龍王只需向他報告一下就可以了。

孫悟空不花一毛錢就得了金箍棒, 東海龍王咋這麼好說話呢 原因有兩條!

哈哈,所以龍王不著急,猴子你且玩去,會有人跟你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