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紀錄片」浙裡故事 技·藝永存|游龍繞柱,最精彩的舞龍在坎門

05:48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李蔚

2021年12月8日起,小時新聞客戶端與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聯合推出非遺微紀錄片《浙裡故事 技·藝永存》,短短5分鐘,一起來感受非遺之美,以及非遺傳承人的所思、所想、所盼。戳這裡,刷第一季9集。

第二季跨年推出,共9集。10至18集裡,有濃濃年味的非遺年俗 ,有巧奪天工的刺繡、鑄劍、有鄉情滿滿的土布編織、聲聲蓮花調……

農活、修船、張網、燒蠣灰,鮑木順都幹過,還是一把好手,但要論起他身上最精湛的功夫,還是坎門花龍。

節慶的日子,很多地方都時興舞龍,又叫“滾龍”。在花龍滾舞的大家族中,坎門花龍是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舞蹈,在臺州玉環一帶廣為流傳。《玉環廳志》記載:“里社各制龍燈,鳴鑼擊鼓,旋繞為盛。制禽獸鱗魚花燈入人家串演戲陣。笙歌達旦,環觀如堵。”

坎門花龍,以“龍繞柱”最為精彩,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1922年出生的鮑木順,20歲時就隨父親學習“龍繞柱”的舞龍技藝,對各種陣勢套路瞭如指掌。在他舞的龍頭帶領下,八段龍節和龍尾可在32根甚至64根廟廊柱子間穿插旋繞,首尾相顧,交叉迂迴,進退有序。

從執龍頭的小夥壯漢,到表演隊的指導老師,鮑木順不僅自己舞得漂亮,還教出了眾多徒弟。

在傳承花龍製作傳統工藝的同時,鮑木順在原有的龍頭、龍檔和龍尾的結構上進行了減重和增加長度的設計,龍頭重量從5公斤降到3。5公斤不到,龍身長度從30米擴充套件到70米。

龍頭一輕,女生也舞得起來。玉環後來出現了坎門女子拼字龍表演隊、漁家女龍燈隊,這多虧了鮑師傅所做的改進。

又是一年鬧春舞龍時。當舞龍隊出現在玉環漁區的大街小巷時,沿途都沸騰了,花龍游走的身影裡,請別忘記,有一位老人幾十年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