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許州官點火背後的文化含義,古人眼中的名字避諱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一個典故,那就是隻許州官點火不許百姓點燈,意思是說寬己嚴他,行為霸道的含義。但很少人卻知道,這和名字文化有關。實際上古人生活有很多的禁忌,而且還有這一些避諱制度。比如古代帝王的名字就不是百姓能夠隨便喊的,甚至書寫也必須避開或者是用代詞。尤其是古代統治者,對這一制度要求非常嚴格,要是臣民不小心犯了錯輕則受罰,重則會惹來殺身之禍。

只許州官點火背後的文化含義,古人眼中的名字避諱

秦始皇

就像是說春秋戰國時的秦國,秦始皇的父親名字是子楚,所以在談到楚國的時候就用荊蠻來作為代替。秦始皇的名字也一樣,因為有政字,所以農曆的正月也被稱為端月。當然這也並不只是說貴族的忌諱,哪怕是在普通百姓這裡也一樣重要。對名字的避諱一直是一種禮儀,更是後人對先人的尊重。書寫《史記》的司馬遷,在提到自己的父親時就有講究。司馬遷的父親也是一位史官,他的名字是司馬談。所以當司馬遷在說道有關於談字時,就會用同字來代替。

只許州官點火背後的文化含義,古人眼中的名字避諱

李賀

那麼古人到底有多麼重視避諱呢?李賀和李白、李商隱兩人並稱為唐代三李。但相比起另外兩位,李賀的道路非常坎坷。李賀為人直率也不畏權貴,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排擠。就比如說在考取進士的時候,就有有心人出面阻攔。原因是李賀的父親名字叫做李晉肅,而晉和進士的進同音,所以李賀不能參加考試。也正是仕途上的艱難,使得李賀最後鬱鬱而終,生命也停止在了二十七歲。不得不說這是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也難怪韓愈會留下“刳肝以為紙,瀝血以答書辭。”的詩句來描述李賀了。

只許州官點火背後的文化含義,古人眼中的名字避諱

只許州官點火,不許百姓點燈

同樣我們前面提到的只許州官點火,不許百姓點燈實際上也是因為名字避諱。當時有一個州官名字叫做田登,因為驕橫跋扈,所以要求轄區內的百姓也要有做忌諱。不但是不能說和名字同音的字,更是不能寫。一旦被發現了,則會被田登痛打一頓。然而燈是百姓經常用到的東西,這可怎麼稱呼呢?原來整個州都把燈寫作火。到了元宵節的時候,百姓能夠到州府觀賞燈展,但貼出的告示卻是說“依例放火三天”,這次有了後來我們所熟知的“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麼看來是不是覺得非常奇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