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世界一流國際學科?Brain Talk院士論壇第四期開講,中外校長齊上陣

如何打造世界一流國際學科?Brain Talk院士論壇第四期開講,中外校長齊上陣

作為大洋兩岸的兩大名校,復旦大學如何打造包括腦科學在內的全球重點國際學科?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如何佈局腦科學研究以及推動成果轉化?“這些宏大且深邃的建設性問題,恐怕只有校長才能解答。”華山醫院院長、天橋腦科學研究院轉化中心(Tianqiao and Chrissy Chen Institute for Translational Research)主任毛穎教授在主持會議時打趣地說道。

如何打造世界一流國際學科?Brain Talk院士論壇第四期開講,中外校長齊上陣

主持人毛穎教授

10月12日上午,由天橋腦科學研究院(TCCI)與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神經外科基礎與臨床分會主辦的“對話大腦”院士論壇第四期迎來了兩位重量級嘉賓: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院長金力教授與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校長Sam Hawgood教授。他們相聚雲端,同青年科學家和近30萬人次的線上觀眾分享和交流。

金力:

學科核心是學術共同體,學科建設的關鍵是融合創新,腦科學是很好的“試驗田”

如何打造世界一流國際學科?Brain Talk院士論壇第四期開講,中外校長齊上陣

復旦大學校長金力教授作主題報告

金力認為,保持學科的動態性、時代性和開放性是構建優良學科生態體系的三大特徵。學科的核心是匯聚科研、育人和管理的學術共同體。腦科學的發展不可能僅依靠單個學科來完成突破,只有強調學術共同體,實現基礎研究、類腦研究、臨床研究的融合發展,才能打造具有國際一流競爭力的腦科學研究平臺。從這個意義上說,腦科學是打造學術共同體的優質“試驗田”。

金力指出,大學融合創新的核心是融合,是不同學科的人的融合,其最終目的是實現一流水平的育人、作出一流水平的學術貢獻、奉獻人類文明進步。近年來,復旦大學透過基礎、前沿、新興、交叉科研平臺的梯次佈局,在生命健康醫學、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關鍵共性技術等領域建立了一系列研究機構,在腦科學研究的融合創新上也進行了有益探索。學校既有由附屬醫院支撐的神經疾病診療,也有系統化的研究院進行神經科學研究,讓科學家走進醫院,讓醫生和科學家交朋友,在科學探索中滿足臨床應用,在臨床應用中激發科學探索。

Sam Hawgood:跨學科合作帶來腦科學研究碩果累累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校長Sam Hawgood教授自豪地說,“雖然我並不是一位神經科學家,但我很樂意展示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深耕,UCSF在腦科學領域取得的累累碩果。”

如何打造世界一流國際學科?Brain Talk院士論壇第四期開講,中外校長齊上陣

UCSF校長Sam Hawgood教授作主題報告

在神經調節技術方面,UCSF致力於開發先進的神經刺激裝置,以更好地瞭解導致腦部疾病的神經迴路。比如深部大腦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領域,UCSF正在向精準調節的目標邁進。不久前,團隊給一位罹患難治性抑鬱症患者的腦部植入改良的DBS裝置,透過繪製患者的抑鬱腦回路,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開創了里程碑式的個性化治療精神障礙方式。

解碼大腦的語言訊號併合成語音,由此幫助失語患者實現意念說話是腦機介面技術的一項核心功能。Edward Chang教授團隊將電極植入失語患者的大腦,讓患者“說”一些常見詞,定製神經網路模型可以辨別大腦活動的精細波形,從而檢測他的語言意圖。據悉,這個系統可以每分鐘15個單詞的速度解碼大腦活動所產生的單詞,準確率高達74%。

UCSF還在多個交叉領域取得成果。Weill神經科學研究所的Stephen Hauser團隊與製藥公司合作研發的治療復發和原發性多發性硬化症的藥物OCREVUS™(ocrelizumab)通過了美國FDA的批准。Stephan Sanders團隊發現自閉症障礙的發生與鈉離子通道受體SCN2A基因的突變相關。

Hawgood校長表示,這些突破性的研究離不開跨學科的合作。UCSF會持續與不同國家和不同機構保持深入合作。他認為,合作包括多個層面,打破大學內部各學科的壁壘,促進跨學科團隊融合;推動大學之間的合作,如UCSF和美國四所頂尖大學合作創立神經研究樞紐實驗室,和美國國家級實驗室合作引入人工智慧和演算法;推動國際間的合作。

如何打造世界一流國際學科?Brain Talk院士論壇第四期開講,中外校長齊上陣

追問環節

金力:

只要做成代表性成果,不升也能留,特別歡迎有志於成果轉化的人才

在特色追問環節,上百位科學家、學生透過天橋腦科學研究院旗下蘇格拉底社群提問,社群追問觀察員挑選出有代表性的高質量問題,由毛穎教授與兩位校長進行交流。

一批目前正在海外進修、有意回國發展的青年學者,非常關心復旦引進海外人才的政策,以及“非升即走”的考核制度。

金力說,復旦將在青年人才學術事業起步階段提供全方位支援幫助;打造青年人才成長的最佳“沃土”;提供寬鬆的學術環境;積極幫助青年科技人才解決後顧之憂。

他透露,復旦將推出“非升即走”的替代計劃,不升也能留,只要青年科學家可以在行業內做得足夠好,就可以留下來,化解“五唯”壓力。他強調,文章並非科研的全部,青年科學家重要的是有自己的代表性成果,包括科研成果、教育成果以及重要應用的成果。學校也正在努力構建更完備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其中最大的短板是缺少優秀人才,特別期待有志於成果轉化的科學家加入復旦。

金力提出,未來複旦大學將多點發力,大力引進基礎學科頂級人才;多方協同,創新“卡脖子”關鍵核心人才引進機制;多線並進,搭建世界級科研平臺,加強與世界頂尖大學的科研合作,加強國際協同創新及成果全球傳播推廣。他也對海外青年學者回國參與祖國建設、助力復旦發展表示歡迎。

Sam Hawgood:多管齊下推動成果轉化

不少學者很感興趣UCSF的成果轉化,全球第一款遊戲處方藥物產品正是在這個校園裡孵化的。對此,Hawgood校長說,對於像“遊戲處方”這樣的創新性專案和想法,UCSF會有幾個不同的路徑幫助其進行轉化。學校內部設立了直接由校長領導的創新風險辦公室,負責在校園內蒐集各種創新理念,在最早期透過創新基金推動落地。學校組建了100多個來自不同行業的志願者隊伍,比如不少人來自不同的著名生物醫藥公司,提供系列幫助,推動專案的進一步轉化。此外學校也會尋求外部投資,在這個過程中有很多專案得到了UCSF校友的支援。

關於 Brain Talk院士論壇

由天橋腦科學研究院(TCCI)主辦的“Brain Talk院士論壇”持續舉辦腦科學高階國際學術交流和科普講座,不僅面向業內人士,也面向對腦科學感興趣、受過良好教育的非專業人士。Brain Talk希望透過倡導“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科學精神,提供更多機會讓青年科學家追問國際大咖,讓非專業人士追問科學家,吸引更多的科學家共同探索腦科學的邊界,吸引更多的公眾共同關心和支援腦科學。

關於TCCI

天橋腦科學研究院(Tianqiao and Chrissy Chen Institute,TCCI)是由原盛大網路創始人陳天橋、雒芊芊夫婦私人出資10億美元建立的,旨在支援、推進全球範圍內腦科學研究,造福全人類。TCCI一期投入5億元人民幣支援中國的腦科學研究,與上海周良輔醫學發展基金會合作成立上海陳天橋腦健康研究所(又名TCCI轉化中心),致力於提升腦健康和腦疾病治療研究和成果轉化。後又與華山醫院、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等建立戰略合作設立了應用神經技術前沿實驗室和人工智慧與精神健康實驗室,投入相關技術的直接開發和研究。在國際上TCCI與加州理工學院合作成立TCCI加州理工研究院,設腦機介面、社交與決策神經科學、系統神經科學、分子與細胞神經科學、大腦成像、神經科學教育等多箇中心,重點關注大腦基礎研究。TCCI還在全球持續支援了中國、歐洲、日本、美國等地的神經科學年會。TCCI已經成為全球最知名和最大規模的支援人類腦科學研究的研究機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