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史研讀:“科技創新生態系統”的外部結構特徵有哪些?

引言

科技史研讀:“科技創新生態系統”的外部結構特徵有哪些?總的來說,從二十世紀末開始,得益於相對完善的科技創新法律體系,美國科技創新整體水平的不斷提升,從《拜杜法案》解決了美國高校在科技成果轉化中面臨的體制性障礙和合法性質疑,到《史蒂文森—威德勒技術創新法》明確聯邦研究機構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法律依據和體制保障,再到制定《國家技術轉移與進步法》、《技術轉移商業化法》等一系列法律政策,推動了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配套制度體系變革的不斷深入。

一、

科技創新生態系統外部環境分析

健全的科技創新政策體系能夠改善市場失靈問題,引導和規範科技創新生態系統中各創新主體的行為。法國和德國在推動研發人員流動方面提供了示範,法德兩國在針對科研人員流動方面都制定了詳細的法律規範,法國在

一九九九

年頒佈了《技術創新與科研法》,規定了科研人員在研究機構和企業之間雙向流動的合理性,並對科研人員在企業任職與工作做了詳細規定,使得這種流動有法可依。

科技史研讀:“科技創新生態系統”的外部結構特徵有哪些?

研究人員既可以在企業服務,企業也可以與研究人員所在的實驗室繼續簽署有關技術轉讓的合同,保持該研究人員在兩邊工作的合法性。而德國不僅注重研究人員之間的交流,而且還鼓勵學術人員與實踐第一線技術人員的互動。

如大學教授可以到大學之外的研究機構任研究課題負責人,大學之外的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可以在大學參與博士生的培養,企業資深工程師可以承擔大學的教學任務,研究機構鼓勵企業參與後期研發工作等。通過出臺一系列針對性政策,有效地促進了研究機構、高等院校與企業間的知識流動,使研究內容更符合實際需求,極大地方便了新技術新發明的快速轉移。

科技史研讀:“科技創新生態系統”的外部結構特徵有哪些?

市場導向機制能夠對科技創新方向、要素價值和創新要素流動起到引導作用,推動科技創新生態系統的高效執行。在市場導向的科技創新方面,日本的改革經驗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鑑,

二十

世紀

八十

年代開始,日本

3/4

的企業面向產業需求參與了基礎研究,由於部分公司的戰略定位就是透過基礎研究實現技術突破,因此這一發展戰略不僅有利於推進科研成果的產出和轉化,甚至使得部分企業培養出了

田中耕一這類

諾貝爾獲獎者。

而同一時期,美國同樣經歷了由集中研發實驗室轉化為部門分散研究的模式,側重強調研發與業務合作關係的研發模式,而此後

學者的跟蹤調研結果也顯示,當時在客戶驅動和競爭者驅動方面表現更好的企業獲得了成功,顧客驅動有助於企業更為明確地響應顧客需求,進而使得其高科技產業具有更好的市場表現。

二、

四重巢狀科技創新生態系統的結構分析

要素層科技創新生態系統是模型的最內層,也是最為重要和核心的一層,是四重巢狀科技創新生態系統模型的基礎。

科技史研讀:“科技創新生態系統”的外部結構特徵有哪些?

(一)

要素層科技創新生態系統的結構

在創新主體系統中,其結構由內部系統和外部空間兩部分組成。內部系統主要由創新要素和職能部門構成,規劃、組織、管理、技術與創新部門透過對創新主體內的資金、人才、資訊、裝置、技術等最基本要素進行合理配置,使得相互分離的創新要素產生內在聯絡。

研究主體在自身的發展需要與研發目標導向下,推動內部資源的配置流動,透過將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匯入到現有成果中,實現了科技創新成果的產生和舊技術的迭代升級;在創新主體的外部空間,主要是由與之研究內容相互補充的合作主體、與之研究內容相互替代的競爭主體,以及研究主體之外的資金、人才、技術等科技創新資源,呈現出

外匹配,內聯結

的主要框架特徵。

科技史研讀:“科技創新生態系統”的外部結構特徵有哪些?

要素層科技創新生態系統路徑的形成過程,就是伴隨創新要素流動並帶動原始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基礎環節。在這一層次中,原始創新能力是保障要素層科技創新生態系統產出質量,提升原始創新效率和邁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

在要素層科技創新生態系統中,各創新主體研究內容呈現出不同的側重點,高校作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應用研究的重要力量以及人才培養的第一陣地,其科技創新的綜合性最強,研究方向涉及到理論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等各方面。研究機構作為技術性和專業領域劃分更細緻的創新主體,往往側重於某一專業門類的理論或應用研究,同時也承擔起相關領域技術開發的職責;

科技史研讀:“科技創新生態系統”的外部結構特徵有哪些?

而企業作為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創新主體,其科技創新由經濟效益最大化與創新成果經濟價值驅動下開展,研究內容自然側重應用研究與技術開發領域。在不同創新主體科技創新動力驅使下,產生了學術論文、發明專利等不同層面的科技創新成果,而要素層科技創新生態系統內部資源的自然流動,也使得原始創新成果能夠透過人才流動、知識共享與技術積累,進一步提升創新主體內部的技術升級和產業創新,為產業合作和區域協同奠定了基礎。

)科技創新在要素層科技創新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機理

1。

科技創新驅動創新效率不斷提升

在要素層科技創新生態系統中,科技創新的經濟效應大致可以從短期和長期兩個層面進行分析。短期來看,科技創新透過帶動高校、研究機構、企業等創新主體開展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活動,不斷最佳化其科技創新渠道,促進理論研究成果和技術創新成果在行業內的流動,同時科技創新投入透過對各類創新資源的彙集和整合,產生新的創新效能,引導創新主體的技術、人才、資金等資源在創新主體內部的有效整合、最佳化配置以及創新要素的流動;

科技史研讀:“科技創新生態系統”的外部結構特徵有哪些?

長期來看,隨著科技創新的不斷深入,科技創新投入也進一步擴大了其規模和存量,能夠促進科技創新的要素在高校、研究機構和企業之間的流動,並進一步提高創新資源配置效率以及要素增值的依存性,確保各個創新主體在科技創新過程的初期便能夠形成知識和技術的共享,從而提升要素層科技創新生態系統中的科技創新效率和整體創新水平。

此外,科技創新透過進一步提高創新主體的知識積累和技術存量,增強其對知識和技術的獲取能力,使得創新主體自身知識積累量進一步提升,透過充分發揮知識的

內部效應

,助推企業獲得更多的壟斷利潤,使高校、研究機構的基礎理論與科研水平進一步提升,為高質量的創新要素產出奠定基礎。

科技史研讀:“科技創新生態系統”的外部結構特徵有哪些?

2。

科技創新進一步提升要素產出質量和效益

在要素層科技創新生態系統中,科技創新的本質就是透過高水平的投入,推動科學發展、技術迭代和社會經濟發展。

一方面科技創新的過程,就是開發新的生產要素,改變生產要素組合方式的過程,不僅能夠透過提高要素的利用效率,提升勞動生產率和創新主體效益,還是推動有型生產要素合理組合和迴圈利用的重要環節,透過打破對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和路徑的依賴,實現經濟增長由速度規模向質量效率轉變;

科技史研讀:“科技創新生態系統”的外部結構特徵有哪些?

另一方面科技創新有助於推動技術進步、人力資本素質和生產效率的提高,透過從源頭上對科技創新活動的質量加以提升,能夠為後續高質量的科技創新產出提供源源不斷的高質量動能,有助於創造出一系列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經濟結構的最佳化和技術進步率的提升。因此,科技創新能夠助推創新要素質量的不斷提升,從而促進經濟結構的最佳化和資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