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宰相寇準,人們為何稱呼他為“寇老西兒”其實都喊錯了

大宋宰相寇準,人們為何稱呼他為“寇老西兒”其實都喊錯了

我國的帝制社會時期,歷史上出現過不少的宰相,但是在後世的影視作品裡,不知為何,宰相這個職位總是出來不少反面人物,不過有一個人倒是個例外,那就是宋朝時候的宰相寇準,他是一位愛國愛民的好官,為此關於寇準的民間傳說,後世演繹也是多種多樣,不過在這些作品裡,寇準都會被老百姓親切的稱之為“寇老西兒”這又是怎麼回事?怎麼好好的就給人家改名了,難道就跟包拯一樣,被後世的人們成為包青天是一樣的?是老百姓對於他們公正愛民做法的肯定,才改的愛稱?

大宋宰相寇準,人們為何稱呼他為“寇老西兒”其實都喊錯了

其實,老西兒這種叫法是山西人的稱呼,之所以被稱之為寇老西兒,大概是由於評書大師劉蘭芳的緣故,這位老先生在評書《楊家將》中有過對於寇準的描述,他在扮演寇準的時候總是會說出一口地道的山西腔,因為劉蘭芳認為寇準是山西人,所以才認為寇準說話才會帶點山西口音,久而久之的才會被人稱之為寇老西兒,可據歷史記載,寇準是華州人,在宋朝年間的時候,華州就是現在的陝西,因此把他叫成寇老西兒,是不準確的,並且因為明清小說的流行,群眾才會對寇準的事蹟存在越來越多的誤解。

大宋宰相寇準,人們為何稱呼他為“寇老西兒”其實都喊錯了

因為,小說評說之類的藝術作品,很多的內容都是創作者們極力想象出來的,在真正的歷史中是完完全全沒有發生過的,要知道在正史中記載,寇準可是出生在名門望族,祖上幾代人都在朝廷為官,因此寇準自幼年開始就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年紀輕輕的時候就中了舉人,後來是因為考取進士的時候,不知道是何人告訴他,皇上喜歡比較老成的官員,所以就建議寇準就把自己的年齡給改的稍微大一點,但是寇準卻不這麼想,雖然這是一件小事,可在朝為官,憑藉的就是誠信二字,既然要考取功名,又豈能做出這等道德敗壞的事情。

大宋宰相寇準,人們為何稱呼他為“寇老西兒”其實都喊錯了

也因為這樣,皇帝趙光義才看準了寇準為人正直的性格,但同時也擔心他這樣剛正的性格會引起朝廷紛爭,所以在寇準可以上任當朝宰相的時候卻還是不停地推遲,希望寇準能夠變得圓滑一些,可有些人生來就是如此,不會輕易改變,所以在寇準終於成為了宰相的時候,朝廷上的各路奸臣賊子都不敢越過底線,整日裡都是提心吊膽的過日子,不敢造次,而寇準的為官之路則有些像大唐時期的魏徵,皇帝雖然表面上經常對他愛答不理,但其實心裡還是非常尊敬他的,而寇準的原則一向是你完全可以打我,罵我,甚至是把我給殺了,但如果我要是對的,那麼即便是皇上,也都要聽我的,所以和皇帝趙光義也是沒少吵架,有時候都能把皇帝氣得掀桌子走人,不過事後,還是會同意寇準的做法。

大宋宰相寇準,人們為何稱呼他為“寇老西兒”其實都喊錯了

試想一下,寇準在面對皇帝的時候都能無所不言,更何況是其他的朝廷大臣,早在他還不是當朝宰相的時候,為人就敢直言不諱,有一次大宋發生旱災,百姓民不聊生,生靈塗炭,而朝廷上的亂臣賊子卻總是在用各種藉口來欺瞞皇上,而寇準卻不與這些人同流合汙,更是直言不諱的指出,這看似是天災,實則是人禍,因為祖吉和王淮是兩個大貪官,不過貪得少的祖吉卻被斬殺了,而真正的頭目王淮卻被放了,就因為王淮是宰相的弟弟,皇上聽了後,果然是龍顏大怒,迅速將當朝宰相撤職,並將寇準升為了宰相。

大宋宰相寇準,人們為何稱呼他為“寇老西兒”其實都喊錯了

不過,就算是再聖明的皇上也會有腦子短路的時候,因為畢竟趙光義還是皇帝,所以在寇準屢次以下犯上之後,也就被貶為青州知府了,但由於寇準太過於有才,因此也被多次召回京城為官,可也不如被貶的次數多,於是在寇準最後一次被貶到雷州的時候,路上感染了疾病,並且還因為水土不服的關係,使得他病情加重,最後不治身亡,皇帝得知訊息後,也給了寇準家人錢財,希望能讓寇準落葉歸根,誰知在半道上,這些錢就花光了,因此在洛陽的時候就把寇準給安葬了,這才有了現在的寇準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