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白登之圍刺激的劉邦,做出的這個決定,讓人迷惑不解

大漢開國的這段歷史,最過於莫名其妙的的人物,當為“陳豨”無疑。

關於他的傳記,被放在《史記韓信盧綰列傳》之中,《漢書》中,更是根本沒有。

那麼,這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嗎?

開始,我也這麼認為。

“陳豨者,宛朐人也,不知始所以得從。”

受白登之圍刺激的劉邦,做出的這個決定,讓人迷惑不解

只知道是哪裡人,沒什麼大作為,啥時加入的劉邦大業,也沒啥人記得了。

然而,緊接著就來了這麼一句,

“及高祖七年冬,韓王信反,入匈奴,上至平城還,乃封豨為列侯,以趙相國將監趙、代邊兵,邊兵皆屬焉。”

“上至平城還”

,這是老司馬給漢高祖留面子了。

不就是“白登之圍”麼,一把年紀的邦哥,要效仿項王的衝鋒陷陣,自己帶領幾萬車騎精銳,充當先鋒軍追擊匈奴大軍。

結果呢,沒玩好,被四十萬匈奴大軍,圍得水洩不通。

受白登之圍刺激的劉邦,做出的這個決定,讓人迷惑不解

這個事吧,的確是劉邦衝動了。

本來好好的。

叛漢的韓王信聯合匈奴,大舉入侵,圍攻太原。

劉邦親領三十餘萬大軍,連戰連捷,仗打得是順風順水。

然後聽聞情報說匈奴首領冒頓所在處不遠,也未經查證,就草率地搞起了長途奔襲。

結果就被匈奴幾十萬人馬,在白登山給圍上了。

當時的情況,把劉邦都看傻了。

人家匈奴四十萬大軍,幾乎全是騎兵,放眼望去,全都是馬。

多到啥程度,人家在白登山下玩出了花,包圍圈的四面,每一面都有同一馬色的騎兵大陣。

這場面,把劉邦震撼了。

受白登之圍刺激的劉邦,做出的這個決定,讓人迷惑不解

當時大漢開國,連他劉邦本人出行駕的輦車,都配不齊幾匹顏色一樣的馬,一眾大臣,都坐牛車上朝。

從始皇橫掃六合,中間歇了十來年,秦末亂世,楚漢爭雄,接著班的打,哪還有那麼多好馬可用啊。

好在劉邦帶出來的這幾萬人,都是百戰精銳,車兵是夏侯嬰,騎兵是灌嬰,步兵呢,該當是周勃吧,反正那都是漢軍的精華啊。

匈奴說是四十萬,那是遊牧民的天生優勢,能騎就能打,但真要說能打硬仗的,不會超過十萬。

裝備上的差距也大,漢軍用的是強弓硬弩,匈奴用的,基本是騎弓,還大多是獸骨箭頭。

得虧如此,才在這白登山上下,形成了對峙的僵局。

一個走不掉,一個攻不進,就這麼一直耗了七天七夜。

這尷尬的場面,能夠破局,大致在以下幾點,

1,漢軍主力,就快抵達戰場,相信匈奴的哨探,已經得到訊息。

2,漢軍戰力能堅持,但水糧眼看就斷了,劉邦,張良等一眾帝國精英都在這,賭不起。

3,匈奴圍攻這麼久,始終沒有進展,在漢軍主力迫近的情況下,不得不開始考慮進退的問題。

受白登之圍刺激的劉邦,做出的這個決定,讓人迷惑不解

然後,專出餿主意的陳平,說動劉邦,把漢軍隨身帶的金銀,蒐羅了送到匈奴單于帳中。

咋說呢,都到這一步了,耗下去對雙方都不利,漢軍退一步,匈奴也就順水推舟,半推半就的應了。

劉邦這一回豪情萬丈,鬧得個灰頭土臉,好歹也算是回來了。

這件事對邦哥刺激不小,他怎麼都沒想到,印象中一盤散沙的匈奴,已然成長,壯大到了這種程度。

還有,馬,那漫山遍野的馬,扎心了啊。

然後,邦哥就做了一個重要決定,

“乃封豨為列侯,以趙相國將監趙、代邊兵,邊兵皆屬焉。”

“邊兵皆屬焉”

,這還得了,這是幾十萬大軍的軍權啊,邦哥這輩子,什麼時候放手過如此之大的軍權?

受白登之圍刺激的劉邦,做出的這個決定,讓人迷惑不解

更重要的是,為什麼不是樊噲,不是周勃,不是夏侯嬰,灌嬰,也不是軍功侯第一的曹參,而是這沒見有什麼功績,更沒什麼名氣的陳豨?

這老司馬,也太糊弄人了吧。

陳豨上任前,跟淮陰侯韓信的那段對話,我就不吐槽了,說的跟老司馬當時就站在他倆身邊一樣……

看起來,還是跟這陳豨後來的叛漢有關。

為這個陳豨叛漢,史記還專門搞了些很難說得過去的理由,不說也罷。

總之這一仗,一打就是三年,反覆拉鋸,整個北方邊境,從趙,代,燕直到深入一點的韓,齊之地,打成了一鍋粥,比英布難對付多了。

受白登之圍刺激的劉邦,做出的這個決定,讓人迷惑不解

陳豨這個人,不簡單啊。

然而,邊境地區,畢竟資源稀缺,他的兵敗,是可以預料的,最終被漢軍斬殺。

這個陳豨啊,應該還是跟我們之前提到過的韓信,彭越之事一樣,被系統性的抹除了歷史。

原因我們也講過,當時的大漢帝國,大一統的根基相當薄弱,原六國貴族,民眾對此普遍不感冒。

我們今天看大一統,視為理所當然,當時可不是這樣。

為了維護這脆弱的大一統,看來劉邦,大漢帝國真是下了不少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