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戰20年一遇寒潮|最冷時間 最冷地方 逆風而行

02:16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昨天,上海釋出氣象史上首個低溫橙色預警。今天早上,本市出現此輪冷空氣影響下的極端最低氣溫:市區-6℃,郊區-8~-6℃。寒風凜冽的天氣裡,工程專案建設進度會不會耽擱?菜籃子供應穩不穩?群眾生活出行還正常嗎?帶著這些疑問,本報記者分赴臨港、寶山、青浦、崇明等地,在最冷的時間裡,感受最低的氣溫,記錄下寒流中的暖心瞬間。此刻,外面天寒地凍,仍有不少人奔波在抗寒一線。他們逆風而行,用行動溫暖了這個寒冬。

迎戰20年一遇寒潮|最冷時間 最冷地方 逆風而行

圖說:“霸王級”寒潮的到來,把臨港的滴水湖裝扮成了冰的世界。

寶山 現場最低溫 -6.5℃

走街串巷救助“露宿”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新民晚報記者 吳健/文 李銘珅/攝

迎戰20年一遇寒潮|最冷時間 最冷地方 逆風而行

圖說:救助站內,工作人員為救助物件吹乾頭髮。

昨夜今晨,記者在寶山徒步於寒風中,身體的不適暗暗告訴自己:“走快點!”但記者所跟隨的寶山區“三合一”聯動救助小組是不能隨便“快”的,他們實地巡查,儘可能幫助街頭露宿人員。“不遺漏,是我們最大的要求。”區救助管理站副站長楊勇峰說。

巡查就怕“掛一漏萬”

民政救助考驗的是耐力與細心。早在寒潮來臨前,寶山區民政、公安、城管等部門就將救助站的避寒安置措施安排到位。記者從區救助站出發時,特意用溫度計記下已有受救助者入住的房間的溫度——24℃。

昨晚出發的聯動小組有兩支,一支巡查車站碼頭、地下通道、橋樑涵洞等露宿者易出沒的地點,發現一個、救助一個;一支則根據各街鎮志願者日常巡查中發現的目標人群,晚上重點巡查,提供幫助。

當救助隊員巡走於吳淞、楊行、通河等地時,溫度計顯示氣溫已跌到-5℃。記者跟楊勇峰談起剛才“24℃溫暖”的吸引力時,有著22年救助工作經歷的楊勇峰卻保持著謹慎:“露宿者是訴求複雜的群體,他們中有不願救助、不願住進避寒場所的情況。”同行的城管隊員臧常洲告訴記者:“有些人習慣了流浪生活,覺得進救助站會被‘管頭管腳’,不自在。換句話說,我們和他們不在一個語境上。”

這種情況出現了。根據志願者提供的線索,民政、公安和城管人員組成的“三合一”小組趕到有露宿者的通河新村某立交橋,目光所及,人不在,但生活物品俱全。“救助站其實跟這個物件接觸過幾次,一直關注他,我們還跟街道打過招呼,爭取他能搬到站裡暫住,可他還在‘打游擊’。”楊勇峰的話語中透著無奈,望望溫度計上的標識,“已經-5℃,我們真的不放心,不怕十訪九空,就怕掛一漏萬。”為了不耽誤後面的巡查,服務隊員把棉衣棉被放到這個露宿者呆過的位置。“我們有大致的判斷,他還會回來。”楊勇峰邊說,邊把救助聯絡卡交給附近24小時便利店裡的營業員,讓他們發現物件,就給救助站打電話。

勸說成功一陣歡呼

“讓露宿者來救助站,最關鍵的本事是溝通,我們光從人情的角度去勸人家‘瞧這麼冷,你扛不住的’,這未必管用。”楊勇峰告訴記者,“很多時候,你得設身處地站到他們的角度想問題,讓他們明白進救助站或去旅館棲身,不光是政府的關懷,更是對自己和家人負責。”在大場鎮一個工地裡,“三合一”小組碰到一名年紀頗大的露宿者,此人是另一種狀態——流浪乞討算不上,但平時在周邊收廢品,為了省住宿費,就在工地裡搭起簡易棚屋,裡面塞滿雜物。寒潮前,救助人員已找過他,他仍不願離開,只承諾馬上搬到出租房去。這一回,記者看到,三四平方米見方的簡易棚裡,他給自己蓋了5層被子,可房子還是四面透風。“你不能這樣,瞧瞧多少攝氏度。”小組裡的幹警特意從記者手裡拿過溫度計,“你看,現在外面溫度-5℃,你呆在這裡,容易感冒,生病了怎麼出去收廢品?搬到房子裡住吧,不用你掏錢。”面對這些,對方只是呵呵笑著說“沒事沒事”。楊站長抱著希望繼續規勸,老人用濃重的外地口音說:“我答應,明天一定搬,謝謝你。”為了後續巡查,隊員們只好把禦寒用品和食物送進簡易棚,臨走時還用力把擋風的波紋板扶正。

“希望你們再去找找這個老人,設法讓他搬走。”路上,楊勇峰不停地用手機跟大場鎮民政科的同事聯絡,讓他們再去勸勸。“有用嗎?”記者問。“多試試,總歸起點作用。”楊勇峰用手摸了摸手機上的汗漬,“這麼冷的天,手機都耗電那麼快,老人呆在外面,心裡總是懸著。”快到凌晨時分,楊勇峰口袋裡只剩一格電的手機突然響了:“楊站,老人跟我去住旅館了,你放心吧。”頓時,大家發出一陣歡呼,此刻溫度計的刻度定格在-6℃。“你知道我心裡的感受是多少攝氏度嗎?”楊勇峰告訴記者,“就是你剛才唸叨的24℃。”

24℃,這是2020年冬日裡的“最佳溫度”!

崇明 現場最低溫 -7.6℃

樹木覆上地膜保暖 花卉有了避寒之處

新民晚報記者 李一能/文 徐程/攝

迎戰20年一遇寒潮|最冷時間 最冷地方 逆風而行

圖說:寒冷天氣沒有影響花博會場館建設進度。

明年5月,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將在崇明召開,目前諸多花卉苗木已經陸續入園培育種植。而這場突如其來的寒潮,是否會對它們造成影響?記者驅車前往花博會園區一探究竟。

“不耐凍”受特殊照顧

昨天下午,從市區行駛到崇明花博會園區,大約要1個半小時的車程。還沒有進入崇明島,在上海長江大橋上已經能感受到這場寒潮的威力。橋面上路況非常好,但車輛都開得很慢。原來伴隨著寒潮,橋面上颳起了橫風,重心較高的車輛會感到明顯位移,速度一快,開車就如同開船,一路顛簸不止,必須用力控制方向才不至於跑偏。

來到崇明島,沿著陳海公路一直向花博會園區工地行駛,眼看著顯示屏上車外溫度一直在下降,從市區出發時還是-2℃,進入崇明島後已經跌到-4℃左右。而根據天氣預報,崇明會在1月1日前迎來-8℃的最低溫。

進入正在建設中的花博會園區,在室外受到特殊照顧的,主要是不耐凍的苗木。花卉組工作人員已經用草繩和薄膜包裹主幹和大枝,園區內7萬株左右樹木均已覆上地膜保暖。

陪同記者入園的保安說,寒潮到來後,他們加強了巡查力度,特別是在29日深夜,園區颳起大風,保安們騎著電動車,頂著風雨嚴寒在園區巡視,對樹木倒伏等突發事件及時報告處置。此外,他們也提前準備了各種應急保障物資,以備不時之需。

記者在車外和保安聊了幾分鐘,就感覺寒氣從四面八方滲入身體,即便風還不算大,但很快耳朵就失去了知覺,人止不住地發抖。島上特有的冷風水汽充沛,此時能明顯感覺到它的威力,即便穿著羽絨服也不頂用。

棚內棚外兩個世界

今天早晨,感覺風沒有昨天大,但氣溫更低,車內溫度顯示為-7℃,車裡放了一晚上的水已經結冰。

記者再度來到花博會現場,進入花卉的避寒之地——一個佔地7萬平方米、非常壯觀的智慧溫室大棚。走進大棚,暖意撲面而來,感覺一門之隔完全是兩個世界,外面的溫度在-5℃左右,而暖棚則透過一臺鍋爐將管道中的熱水輸送到各處,把暖棚加熱到20℃左右。

光明集團下屬上海花卉集團花博會現場負責人王瓊介紹,目前該暖棚只啟用了一個大棚,有五六個品種40萬盆左右的花卉正在培育中。先期進入暖棚的都是開花週期在五六個月左右的品種,從現在開始培育到花博會開幕,正好可以盛開。隨著會期臨近,其他品種開花週期時間較短的花卉也即將入棚,到了明年3月,所有大棚都會啟用。

王瓊說,這座大棚除了讓花卉有一個避寒之處,其智慧還體現在可以透過技術手段讓不同花期、不同生長週期的品種同時開花,起到調控作用。普通的大棚不能加溫,不能加水分,各方面都依賴人工,但智慧大棚可以透過電腦和全機器化控制好花卉生長,保證花博會順利召開。

臨港 現場最低溫 -6.2℃

混凝土上加蓋棉被“追雲保安”巡守大堤

新民晚報記者 楊歡/文 陳炅瑋/攝

迎戰20年一遇寒潮|最冷時間 最冷地方 逆風而行

圖說:南匯嘴觀海公園“司南魚”雕塑處,溫度-5。2℃。

寒潮來襲,申城溫度驟降。一夜風雪過後,天氣轉晴,但風力仍然強勁。昨天一早,記者來到臨港,這裡靠海,空氣潮溼,溫度比市區更低。在戶外,即便穿上最厚的保暖裝備“全副武裝”,也耐不住刺骨的寒風在臉上“拍打”,站上幾分鐘,人就被凍得手腳發麻。

雨水汗水打溼衣服

在兩港大道快速化工程建設工地上,有一群人正與“寒潮”賽跑。為了不耽誤工程進度,減少寒冷天氣對專案建設的影響,建築工人們換上防寒服,在0℃以下的戶外作業,為剛澆築的混凝土加蓋棉被。他們的臉頰被凍得通紅,手上的活卻一刻不停,厚厚的衣服幾乎溼透:外層被雨水打溼,裡層被汗水浸透。

“我們負責的這一段跨線橋施工進入到關鍵階段,頂板混凝土剛剛澆築完,寒潮就來了。幸好公司提前有準備,加購了一批薄膜土工布。從29日下午5時到30日凌晨,工人們頂著風雪連夜鋪設,就是為了保障混凝土在恆溫條件下凝結到預定強度,工程不受寒潮影響。”爬上腳手架,中建八局兩港大道專案三工區技術負責人孫承澤正和同事一起檢查薄膜土工布的鋪設情況。

由於周圍沒有建築物遮擋,站在橋樑上,寒風從四面襲來,孫承澤幾乎寸步難行。“我們在建築工地上風吹日曬,糙慣了,所以天氣寒冷還能接受。關鍵是,站在高處風太大,我這個體重走路都有些艱難,邁出去的腿像是被人拽住往後扯。所以趁著白天天氣好,大家更得加把勁,弄完最後的收尾部分,晚上才好安心躺被窩。”

兩港大道快速化工程建設分為三段進行。孫承澤負責的北段(S2-大治河)跨東大公路節點共設計有三跨,由24節鋼結構箱梁組成,其中最大跨度達66米。“我們有明確的工程節點,整個吊裝週期持續52天,2021年2月1日完成吊裝合龍。所以天氣寒冷,我們也不能放鬆,要趕在溫度降到最低前鋪好保溫被,確保混凝土凝結。這樣,氣溫回升後,後面的進度也不會被耽誤。”孫承澤告訴記者,為了應對寒潮來臨,工程隊早已提前制定了專項應急預案:為施工人員發放冬季防風保暖服;調整混凝土的配比,針對低溫天氣增加防凍劑,確保混凝土自身效能抵抗低溫;採購專用保溫被,保證混凝土順利度過寒潮;採購專用融雪劑,確保道路暢通。

公園執勤無心拍雲

天氣嚴寒,專案建設卻熱火朝天。車子繼續往東開,沿途見到的行人愈發少了。到了滴水湖,景觀步道上難覓一人。不過,在這裡,記者見到了頗為壯觀的一幕——湖邊的欄杆上掛滿冰凌,陽光透過,如鑽石般璀璨。美麗“凍”人的景色,讓記者忍不住駐足觀賞,但站了沒一會兒,從腳趾傳來的刺痛感把思緒瞬間拉回現實。

為了測量最低溫度,記者來到海邊的南匯嘴觀海公園。原以為這裡風大,不會遇到什麼人。但剛走上沿海大堤,就迎面遇上了正在巡邏的李國強。他是一名保安隊長,在南匯嘴觀海公園執勤,每天都要沿堤巡邏,即便寒潮來襲也不例外。

“這裡是開放式公園,靠著海邊,經常會有遊客來玩,我的職責就是要守護好大家的安全。這兩天風大,到了晚上光線暗,潮漲潮退看不清,灘塗上全是碎石、雜草,很危險,所以我得出去多巡邏幾趟,如果遇到逗留在岸邊的人,也好及時勸返。”李國強告訴記者,1月1日舉行的臨港迎新跑活動的終點站就設定在南匯嘴觀海公園,目前已有一批裝置被運至現場準備佈置,巡查另一方面也是檢查裝置有沒有損壞。

李國強是本地人,一直生活在海邊。平日裡,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外,他還有個愛好——站在南匯嘴觀海公園拍攝臨港的雲。因為越拍越專業,李國強被攝影愛好者送了個外號“追雲保安”。“在海邊站崗的時候,我就喜歡看天上的雲,有人問我雲有什麼好看的,他們不懂這裡面的門道。地上有什麼,天上就有什麼。”他告訴記者,自己對雲的感知力來源於父親的影響,“他看雲識天氣比天氣預報還準,什麼雲下雨、什麼雲天晴,一說一個準。”

最近,寒潮來襲,李國強要時刻盯著沿堤的情況,便沒心思拍雲了。他說:“追雲是為了記錄臨港的美。如今,夜巡大堤,追風也很酷,畢竟守護臨港人的安全更重要。”

青浦 現場最低溫 -6.7℃

連體大棚五重防護 旺季搶摘新鮮草莓

新民晚報記者 屠瑜/文 郭新洋/攝

迎戰20年一遇寒潮|最冷時間 最冷地方 逆風而行

圖說:“草莓阿婆”在大棚裡搶摘新鮮草莓。

-6。7℃!早上6時許,天還矇矇亮,青浦白鶴草莓產業園內,大風咆哮著,猛烈地拍打著一排排連體大棚,側面薄膜直往外鼓,發出嘩啦啦的聲響,像海浪翻滾,但大棚依然紋絲不動。大棚旁的一條條水渠已經結了厚厚的冰,一根根白色的排水溝管道上結起冰柱,有些冰柱長達40多釐米。記者被風吹得感覺站都站不穩,凍得牙齒直打顫,身體直哆嗦,拿著手機拍照的雙手已經僵硬通紅。

實時監控溫度溼度

7時整,開工第一件事——採摘草莓,時間比天暖和時晚了2個小時,“太早的話溼氣太大,不利於採摘”,記者跟隨上海源怡種苗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軍明來到3號大棚。120米寬、70米長的連體大棚內,草莓被白色的無紡布覆蓋著。“這些無紡布是專門為了抵禦這次寒潮新增的保溫措施,苗的抗寒性還可以,主要是影響花和果,夜間棚裡水汽大,無紡佈防水透氣,溼氣能排得出,溫度能保證,避免霜打在草莓上,也阻止流動的冷空氣打上去。”唐軍明解釋道。

據介紹,包括無紡布在內,大棚水平方向一共有五重防護措施。第一層是黑色的外遮陽網,除了夏季遮陽外,嚴寒天氣會開啟防止霜凍;第二層是大棚頂膜;第三層用棉被材料做成的內保溫;第四層就是無紡布;第五層是黑地膜。大棚四周邊緣方向是兩層防護措施,分別是大棚薄膜和大棚內膜。下午4時許會早點關棚,讓太陽的熱量儲存在溫室裡,熱量積蓄得越多,溫度越能得到保證。大棚內一根柱子上有個溫溼度感測器,10分鐘讀取一次資料,唐軍明手機上裝有一個微信小程式,可以實時檢視資料。“這種天氣短時期影響不大,但長時間的話,對草莓的生長非常不利,如果嚴寒再持續的話,會採取其他成本更高的加溫措施。”

新鮮草莓運往市區

家住附近響新村的68歲“草莓阿婆”周美文每天早上都會提前來。她說:“我以前家裡就是種草莓的,現在不種了,來這邊工作,一天8個小時,種植、採摘、分裝都做,感到很開心。”

採摘時,記者看到工人們首先掀開無紡布,一顆顆草莓探出小腦袋,白色的小花間,有些白色的草莓還未成熟,而成熟的草莓鮮紅透亮,嬌豔欲滴。這個大棚裡四分之一不到的是“海麗甘”,多數是“紅顏”,外形上看差不多,主要是口感上有差別。記者品嚐了一口剛採摘的“紅顏”,水分豐富,肉質鮮嫩,甜味在咀嚼中慢慢釋放,帶有一絲酸味。而“海麗甘”口感更糯,顏色比“紅顏”要暗一點。

8時許,工人們帶著採摘下來的草莓來到分揀室集中力量分揀。分揀室內充滿著沁人心脾的草莓香味,工人們熟練地把品相一致的草莓裝在不同規格的盒子中包裝好,目前有3個包裝品種——“紅顏”“聖誕紅”“海麗甘”,都貼有綠色食品的標誌。

10時許,裝上第一車的草莓被運往市區商場超市……

白鶴鎮是“中國草莓之鄉”,2018年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這個產業園種植面積100畝,90%以上的產量都是供應市區的。為了保證每天新鮮供應,我們堅持每天保質保量生產,這幾天正值高峰期,園裡一天的採收量在七八百斤,目前公司訂單量在500斤左右,300斤左右走市場批發渠道,天氣對產量的影響還看不出來,後面幾天會逐漸顯現。”唐軍明盼望寒潮快點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