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在位期間爆發的三藩之亂,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清朝前期,曾爆發了一場席捲半壁江山的大戰,史稱“三藩之亂”。當時,三位明朝降將,共同抵抗清朝統治者的撤藩詔令,雙方展開了長達八年的戰爭。最終,清朝獲勝,三藩被徹底平定,鞏固了清朝的大一統之勢。

三藩指的是明末清初投降的降將,分別是: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他們投降後,為清朝統治者拿下中原的統治權,作出了重大貢獻,因此,被分封為外姓藩王。這可不是一般意義的藩王,在封地擁有實權的王爺,可謂是位高權重。

只是,清朝統治者在分封時,沒有意識到自己給得太多了。三藩就任之後,逐漸攫取了對該區域的控制權,皇權已然難以深入,成為了事實上的自立區域。這是任何一位王朝統治者都無法容忍的事情,尤其是對於當時的情況來說。

康熙在位期間爆發的三藩之亂,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當時,清朝已經平定天下,開始鞏固自身統治,此外,一代雄主康熙也開始走上了歷史舞臺。從王朝統治到皇帝本人,都要求清朝對三藩做出裁撤,不然,會影響其統治的穩固。

對於清朝來說,遊牧民族入關讓他們與傳統王朝相比,多瞭如何獲得中原人士認同的一個難題。如何獲得中原人士的認同是皇帝們需要認真解決的一個難題,而對於早已習慣王朝大一統的中原來說,是不大能接受三藩的存在的。

一個未完成大一統的中原王朝,實在難以獲得中原人士的支援,若不盡快解決,隨著時間發展必然離心離德,於王朝統治不利。

而對於皇帝玄燁來說,也難以容許三藩的存在。這位少年繼位便很快扳倒權臣鰲拜的皇帝,很想有一番作為,將王朝帶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簡單來說,這是一位意圖與秦皇漢武比肩的帝王。

康熙在位期間爆發的三藩之亂,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因此,裁撤三藩很早便成為了康熙要做的事情之一,因為此時的三藩,早已割據一方,若無藩王同意,皇帝的詔令也難以在當地推行。

必須拿下三藩,這是康熙皇帝內心發出的吶喊,這也是完成華夏大一統的必然選擇。不然,王朝大軍無法獲得攻打海外島嶼的有利地形,後方不穩的情況下,也難以舉兵渡海遠征。

其實對於三藩來說,自己土皇帝當得好好的,現在清朝統治者竟然要收回之前給的權力,也屬實難以接受。畢竟,當一個人手握大權之後,實在難以放下這一誘惑。因此,對於王朝撤藩的命令,大家都是堅決抵抗。

面對削藩就會爆發戰爭的可能,很多皇帝對此必定會踟躕不前,而一旦皇帝軟弱下來,情況便難以扭轉。對於藩王來說,他們必定會堅定地抵抗到底,這就考驗著君王的決心與定力。

不巧的是,三藩雖然態度堅決,但康熙皇帝更堅定。很快雙方爆發了戰爭,很快成為了一場席捲半壁江山的叛亂,經過短暫的作戰不利,清廷很快調兵遣將,奪得了戰場優勢。

康熙在位期間爆發的三藩之亂,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之所以會如此,也與天下民心有關。當時,剛經過明末清初的戰亂,民心思定,清廷削藩之舉是每一個封建王朝都會做的措施,也獲得了民眾的支援。與之相對,本就受天下人唾棄的三位降將,又一次反叛,讓人不齒。

最終,經過八年作戰,公元1681年,清軍攻破了三藩最後的抵抗地雲南昆明,平定了三藩之亂。為之後,揚帆遠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實現了華夏的大一統。

感謝各位的關注支援,歡迎點贊、評論與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