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莞城:打造內外兼修的“美麗圩鎮”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賀林平

近來的東莞市莞城街道,不少市民驚喜地發現,莞城的市橋河破舊的商業街雨棚被拆除了,不用擔心走路時被雨棚碎片砸到頭了;不少遠離主街道“隱密”的角落道路完成了升級改造和美化工程;文化宣傳長廊、健身長廊等公共基礎設施悄然出現在身邊……莞城的人居環境變得更加宜居、宜業、宜遊。

市橋社群的變化,只是莞城“顏值”十年蝶變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莞城大力推動城市品質提升以及建立文明城市等重點工作,推動城市管理更加精細化、規範化、標準化,打造了內外兼具的美麗莞城。

東莞莞城:打造內外兼修的“美麗圩鎮”

“開啟門,隨便看”:城市環境深度潔淨化實現“外在美”

今年以來,莞城城管分局多次邀請上級部門來開展“行走·品鑑東莞”專項行動,給街道的市容環境衛生檢查評分,莞城分局局長張毅剛說:“我對莞城的衛生有信心,我們經得起考驗,‘開啟門,隨便看’”。

張毅剛自信的底氣來自莞城街道一直以來緊抓城市精細化管理“五件套”、落實網格化管理,推動城市環境深度潔淨化。

據介紹,自2021年以來,莞城 緊緊圍繞“乾淨、整潔、有序、安全”城市管理目標,落實落細落具體各項措施,壓實責任,全員上陣,翻箱倒櫃查擺問題,全覆蓋大清掃、大清洗,創新實施“公交車式”點對點收運,力爭全域掃乾淨。

莞城是老城區,街道密集、商鋪多、人流量大,城管積極引導街道兩邊的商鋪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力爭商圈環境過關。同時以監督倒逼提升,加強行走巡查監督發現問題,以“潔淨莞城”指數測評考核督促社群提升,以媒體平臺曝光為抓手,徹徹底底整治,舉一反三全域提升環境衛生。

今年4月份以來,莞城內街巷保潔由之前的社群負責改為市場化運作,由城管分局統一招標,由第三方承接社群的保潔工作。按照新的要求,人手不能缺,裝置不能少,標準不能低,如全域沖洗基本達到一週一次,保潔時間從早上7點延長到晚上12點……目前內街巷的環境衛生已有了明顯改善,莞城全域環境衛生再上一個新臺階。

東莞莞城:打造內外兼修的“美麗圩鎮”

“熱心群眾參與城市管理”:“片長”下沉塑造“內在美”

社群環境的改善,讓莞城基本上實現了外在美,但東莞城管認為,真正的美是內外兼具,有“和諧”“宜居”的人居環境才是真正的美,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莞城城管又有了“新作為”。

近年來,莞城城管遇到執法效率偏低、與群眾聯絡不緊密、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高的問題。為突破瓶頸,莞城城管率先在東莞成立社群城管工作站並實行片長制,在8個社群建立7個城管工作站,並以此為載體設立7名片長,所有執法人員全部下沉一線,執法關口前移。7名城管片長作為工作站責任人,負責工作站日常管理和該站負責區域日常巡查、執法監管等。

為了提高轄區群眾的知曉率,莞城分局在轄區內居委會、居民小組、主要商業街以及主幹道設定了160個片長公示牌,公佈了片區責任人電話熱線、分局24小時熱線,受理各類城市管理問題。除了設定各片區公示牌,城管片長及隊員還會主動上門,為轄區單位、企業、商鋪、居民等派發社群城管工作站服務聯絡卡。聯絡卡上除了有各片區責任人的聯絡方式外,還列明瞭片區責任人的主要受理範圍,方便群眾甄別。

藉助“片長制”的實施,莞城還開展黨員固定分片駐點,建立“微信連心橋”、引入“城市管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城市管理格局等。“城市管家”是我們的一個亮點,每個片長都組建了微信群,讓一些熱心群眾加入進來成為“城市管家”,他們發現問題直接在群中提出來,城管利用“資料城管平臺”進行派單,並同步監督相關部門的落實情況,真正打通群眾需要的最後“一米”。

收到莞城鰜魚洲路9號東莞市玻璃鋼材廠職工宿舍樓用電無法分表到戶的投訴後,分局執法人員很快到現場進行勘驗,最快時間內讓拖了10多年無法解決的歷史遺留問題徹底解決;創業社群兩居民在家彈琴影響鄰居休息,雙方協調未果,找到片長陳汝權後,他耐心溝通和協調,終讓雙方滿意而歸。這樣的事例在片長們的工作簡報中,記錄了很多很多……“把群眾滿意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解民憂、紓民困、暖民心,讓城市管理更有溫度,讓市民生活更有品質就是我們的目標。”面對住戶送來的錦旗,陳汝權這樣道出了片長們的初心。

此外,在管理手段上,莞城城市管理變“執法為主”為“服務為主”,實行“721”工作方法,即70%的問題用服務來解決、20%的問題用管理來解決、10%的問題用執法來解決。從目前來看,基本消除了城管工作與群眾之間的隔閡,城市管理實現更精細、更有溫度。

大力開展“垃圾分類”“美麗圩鎮”建設:老城區煥發“時代美”

今年6月,位於莞城卓越中寰和步步高小區的兩個24小時全天候垃圾分類投放亭精彩亮相。這是莞城城管在東莞創下的又一個率先。

東莞莞城:打造內外兼修的“美麗圩鎮”

垃圾分類及處理是現代城市的大難題。莞城對照時間節點,有計劃、有目標、有標準、有措施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併成功建立示範片區,率先打造物業小區、學校、醫療機構、餐飲機構、酒店五大前端重點板塊示範點,因地制宜創新社群和物業小區分類模式,健全“管理責任人+街道第三方考核”雙重檢查制度,持續升級改造485個分類收集點(站),建設2個垃圾分類投放廂房並投入使用,將原博廈垃圾轉運站改造為“兩網融合”點,實現可回收物便民回收覆蓋率達100%;建設1座垃圾分類主題宣教館,持續開展“小手拉大手”垃圾分類宣傳活動,並充分藉助網格化力量入戶宣傳,讓垃圾分類知識日漸深入人心。

此外,莞城城管在東莞首創生活垃圾分類直收直運,讓垃圾中途不落地;對可回收垃圾藉助社會力量進行規範化回收處理,並將資料入庫城管平臺,每日更新。

垃圾分類推行後,城區垃圾亂扔的情況少了,很多原本髒亂差的角落和建築容顏大變,呈現出古樸的街景。莞城城管以此為契機,推進街區“微改造,小提升”,街角空地、路邊綠地全面納入人居環境品質提升計劃,帶動美麗圩鎮建設。

同德街是市橋社群出名的老街,街上的建築處處透漏著地道的莞式風情,近年來吸引了不少年輕人來遊玩。然而這裡因街道排水系統年久失修,下雨天道路上常存在積水現象,影響居民安全出行。莞城城管工作人員多次走訪,實地勘察,於今年8月對路面進行改造升級。東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莞城分局工作人員刁雄鋒說:“我們透過修舊如舊的方式,查詢史料、檔案,制訂方案,希望最大限度還原同德街的美貌,留住歷史、延續文脈。這樣做,不僅美化了街面、更方便了居民出行,還讓老街區回覆歷史韻味,得到群眾的普遍認可。”

東莞莞城:打造內外兼修的“美麗圩鎮”

接下來,莞城城管將持續以“群眾所需所盼、圩鎮所有所能”為導向,統籌規劃,注重打造連片風貌帶,將亮點景觀串珠成鏈,逐步打造“面上顯風貌、線上有特色、點上出精品”的新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