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這麼好,漁人為什麼要離開?用4個關鍵詞讀懂《桃花源記》

自從陶潛寫出《桃花源記》以後,中華民族心中的理想社會,不僅有了個好聽的名字,還有了具體的所指。桃花源影響深遠,一代又一代藝術家們在作品裡,描繪和演繹著它。今天,小寒就藉助陶潛文章裡的四個關鍵詞,和你說說桃花源的事。

桃花源這麼好,漁人為什麼要離開?用4個關鍵詞讀懂《桃花源記》

桃花

東晉年間,有個打漁的武陵人,沿溪划船而行,為多打幾條魚,行了很遠的路,忘了時辰和歸途。正當他下定決心不再往前的時候,忽然有一片桃花林出現在他的眼前。

長達數百步的桃花林,綿延在溪的兩岸,枝頭的花朵,和地上的落花與青草相映成趣。從未見過如此美麗的風景,

把個漁人看傻看呆了

桃花源這麼好,漁人為什麼要離開?用4個關鍵詞讀懂《桃花源記》

為什麼是桃花?因為陶潛選的是桃樹。

那五柳先生為什麼不選柳樹呢?

柳樹青青,垂下來的枝條間有著大大的縫隙,桃樹則不然。桃樹的花朵,緊密、碩大,而且顏色鮮豔,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這與“

忽逢

桃花林”也是一致的。

此外,桃樹與人的關係更近,是一個帶有家園色彩的意象,寄託著豐衣足食、人丁興旺的美好願望。所以,桃林指向的是一個“宜室宜家”的、可遇不可求的

安樂福地

當然,桃花的生命也十分短暫。正所謂“薄情桃花逐流水”。

桃花的開和敗,桃花源的美與幻,註定要同行

桃花源這麼好,漁人為什麼要離開?用4個關鍵詞讀懂《桃花源記》

雞犬相聞

漁人走到了桃花林的盡頭,看見了一座帶著小洞的山。於是,他把船安置在岸邊,進入了小山洞。走著走著,山洞變得開闊起來,最後竟到了一個有田池房舍的地方。

此起彼伏的雞犬之聲和田間勞作的年輕男女,嬉戲耍鬧的孩子和神態安祥的老人,把個漁人又

看呆看傻了

。近年來,戰爭頻發,那安安靜靜、耕田生活的日子,漁人早已忘了是個什麼樣子。

桃花源這麼好,漁人為什麼要離開?用4個關鍵詞讀懂《桃花源記》

“雞犬相聞”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老子的《道德經》裡。“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便是老子所追求的理想社會,是

老子心目中的桃花源

需要澄清的一點是,老子所說的“不相往來”,和我們現在的“不相來往”,並不是一個意思。

《道德經》裡的“不相往來”,與前文的“有什伯之器而不用”、“雖有甲兵,無所陳之”是一致的。意思是說,

人們在同一個小小邦國裡生活,彼此熟識,所以沒有偷竊,沒有爭鬥,也沒有戰爭。

和柏拉圖的理想國相比,陶潛的桃花源很特別。它不是演繹哲學思辨的隱喻工具,而是有著良田屋舍、雞犬之聲和男男女女的地方,充滿了生活和人間美的氣息。

桃花源這麼好,漁人為什麼要離開?用4個關鍵詞讀懂《桃花源記》

絕境

“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其實,這裡的“絕境”,包含著雙重意思。

第一重意思,指的是

空間

上的與世間隔。如果不是漁人發現並走進了桃林盡頭的小山洞,桃花源裡的人不會與外界之人有任何往來,這個地方也將永遠不為外界之人所知。

第二重意思,指的是

時間

上的與世隔絕。桃花源裡的人不知有漢,更不用說什麼魏晉了。

桃花源與任何的改朝換代都沒有關係,他們用的是桃花源自己的時間,用是自然的時間。

桃花源這麼好,漁人為什麼要離開?用4個關鍵詞讀懂《桃花源記》

那桃花源的人,自己不跑出去嗎?

不會,所以才有了“不足為外人道”的臨別叮囑。

漁人的到來,受到了大家的歡迎。人們準備了雞鴨魚肉款待他,伺候他舒舒服服地住了好幾天。最後說的卻是“不足為外人道也”。

有評論者說,這句話表明人家很謙虛。但小寒認為,我們不能只看詞語的字面意思。

是,他們沒經過魏晉,沒見過漢,可他們怎會忘記秦朝的噩夢呢?桃花源裡的人們深知,

如此頻繁的改朝換代,對老百姓來說,意味著什麼。

當然,桃花源裡的人們也深知人心的惡俗。雖然對漁人已經有過叮囑,還是在他走了以後,將入口堵死了。

他們不想從外界得到什麼,只求不失去現在已有的。

桃花源這麼好,漁人為什麼要離開?用4個關鍵詞讀懂《桃花源記》

不復得路

漁人辭別桃花源,他走了,卻並沒有就此止步。他小心細緻地沿路做滿了標記,跑到太守那裡說自己發現了一個風水寶地。之後,他帶著一幫人按圖索驥,想再次進入桃花源。然而,結果卻是沒找到。

小寒心中一直有個疑問:

桃花源這麼好,漁人為什麼要離開?

是桃花源的人不同意他留下來嗎?應該不會。如果漁人願意留下來,桃花源的人不僅不必再加班加點地把入口封住住,而且徹底不用擔心漁人會將桃花源的秘密說出去。

桃花源這麼好,漁人為什麼要離開?用4個關鍵詞讀懂《桃花源記》

是因為漁人家裡有一個八十三歲老母親,一個身心脆弱的妻子,兼及一個剛剛兩歲三個月大的兒子?所以,他不得不回去,照顧一家老小。他去告密是生活所迫,也是無奈之舉。

可既然這般無奈,效仿桃花源的先輩,“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豈不更好?小寒實在是搞不懂,

或許漁人真是“愚人”吧!

那世間是否真有這樣的“絕境”,是否真有桃花源呢?

桃花源並不在虛無縹緲的仙界,它就人間,生活在其中的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所以

它當然是存在的

。“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並不是說桃花源消失了,而是說沒有找尋到入口。

桃花源外的人們找尋不到入口的原因有二:其一,桃花源人主觀上拒絕和外界聯絡。其二,錯失良機,福地之門已關,俗世之人無緣進入桃花源。

桃花源這麼好,漁人為什麼要離開?用4個關鍵詞讀懂《桃花源記》

小寒想:幸虧這群人沒能再進去。不然,世間再沒有一片讓人神往的淨地,也不會有王維那空靈的詩句。山水畫裡不會出現深山藏古寺的意境,沈從文的筆下也不會有《邊城》。

結語

存一方少有人去的天地,留一片還算安靜的疆域,安往事,置靈魂。或許那個地方並不如我們這些漁人想象這樣好,

幸運的是這些我們並不知道

,其它的也都替代不了。

END。

看人生百態,知人性情懷,更多精彩,歡迎關注@小寒讀小說。看了好文,記得轉發點贊哦,謝謝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