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首例“流線型”非鳥獸腳類恐龍:鵝頸恐龍,像一隻潛水鳥會潛水愛吃魚

發現首例“流線型”非鳥獸腳類恐龍Natovenator polydontus:會潛水 愛吃魚(Yusik Choi)

《通訊·生物學》雜誌發表的一項考古學研究描述了一個新種恐龍,其擁有類似於現代潛水鳥類(如企鵝和海雀)的流線體型。這一發現展示了首例擁有流線型身體的非鳥獸腳類恐龍(即雙足行走的食肉恐龍)。

發現首例“流線型”非鳥獸腳類恐龍:鵝頸恐龍,像一隻潛水鳥會潛水愛吃魚

韓國首爾大學研究團隊此次檢查了一個化石遺骸樣本,鑑別出了這一新物種,並將其命名為“Natovenator polydontus”,意為“有許多牙齒的游泳獵手”。該樣本是一個大多完好的骨架,包括有頭骨、脊柱、一個前肢和兩個後肢殘骸。

藝術家對白堊紀時期的鳥狀恐龍Natovenator polydontus的生活重建,它擁有類似潛水鳥的流線型身體,生活在大約7200萬年前的蒙古戈壁沙漠。

這種名為納托維納多頓龍(Natovenatorpolydontus)的恐龍生活在大約72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外形像一隻潛水鳥,身體呈流線型,擁有像鵝一樣細長的脖子和扁平的長鼻子,嘴巴上長著100多顆小牙齒。他們補充說,幾乎可以肯定,它上面覆蓋著羽毛。

龐大的恐龍群中包括了像雷克斯霸王龍這樣的大型捕食者,也有一些古怪、古怪和被遺棄的人。最近發現的一種來自蒙古的恐龍符合這一描述,它有鵝那麼大,看起來也有點像鵝。

研究團隊報告了數種適應特徵,表明“游泳獵手”龍可能是一個半水生的潛水捕食者,這些特徵包括與現代潛水鳥類相似的流線型身體(肋骨指向尾部),以及與現代水鳥(如雁)類似的長頸。這些適應特徵可能降低了“游泳獵手”龍在水中時遭遇的阻力,有助於它捕捉獵物。

沒有多少被稱為“非鳥類”的恐龍——換句話說,不是鳥類——過著半水生的生活方式。2017年發現的一種名為Halszkaraptor的納托維納龍的近親,在大致相同的時間在同一地區過著類似的生活方式。兩者都有非常像鳥類的外觀,與鳥類譜系密切相關。

Natovenator長約18英寸(45釐米),頭顱長約3英寸(7釐米)。它的前肢有些扁平,可能是為了適應划水和游泳。它身體的流線型表現在肋骨指向尾部,就像潛水鳥一樣,這種佈局可以減少水中阻力,使游泳更有效率。

研究人員還推斷,“游泳獵手”龍擁有相對頜部大小而言不尋常的大量牙齒,或表明它的飲食基於魚類或昆蟲,但還需要進一步證據(如胃內容物的化石化殘骸)來確認這一點。這些發現共同表明,“游泳獵手”龍是一種半水生潛水捕食者,為獸腳類的演化提供了更多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