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下的全員導師制:老師和導師,一字之差,區別在哪?

“雙減”下的全員導師制:老師和導師,一字之差,區別在哪?

“老師”和“導師”,一字之差,區別在哪?

“雙減”政策落地後,隨著全員導師制在滬上全面推行,有一線教育工作者這樣概括:在學校,班級老師與學生之間往往無法選擇,是安排的結果;而導師和學生的結對則是師生雙向自願選擇的結果。

一個個選擇的背後,也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多位校長髮現,從教書到育人,不少“導師”上崗後,育人理念隨著和結對學生距離的拉近而有了明顯改變。

最明顯的一點是:學生的心願與夢想,遭遇的失落與情緒低谷——這些在傳統課堂之外,貌似和知識、考分無關的事,如今開始納入導師視野,成為他們開展育人工作的重要切入點。

“雙減”下的全員導師制:老師和導師,一字之差,區別在哪?

“學困生”的優點,被老師“看見”

新學期伊始,寶山區求真中學語文老師徐申燁瀾對結對學生小范印象深刻。

語文課上,小范的眼神空洞無光、作業本常常一片空白,連常用字都無法不會書寫。在與小范家長溝通後,徐老師瞭解到,小范從小就有讀寫障礙,語數英三門文化課總分常常不超過50分。所有學科裡,小范學得最好的大概就是美術,因為她喜歡畫畫。

這是一位典型的“學困生”,這可怎麼辦?一次語文課上做課堂作文練習時,徐老師看到了小范難以下筆時的尷尬與等待下課鈴響的難熬表情,便將幾張美術課用的卡紙與彩色鉛筆遞到了她面前。

“當時,她臉上的表情既驚訝又欣喜。”沒過幾天,徐老師發現自己的辦公桌上多了幾張卡紙,上面正是小范所畫的課堂的模樣。

“雙減”下的全員導師制:老師和導師,一字之差,區別在哪?

“當晚,我就和小范父母又通了一次電話。我告訴家長,雖然孩子在學習上有困難,但她畫畫很好,對畫筆的熱愛可以幫助她重獲自信。”電話那頭,小范爸爸的語氣有些哽咽。家長特別感動的是,這回老師打電話不是來抱怨孩子學習能力差,而是誇獎她。“從小到大經歷這麼多老師,您是第一個這麼說的。”

那天起,徐老師與小范有了一個約定:每學期送給她一本畫冊,請她幫忙記錄下班級生活中的美好。眼下,隨著學期臨近尾聲,女孩用自己的繪畫實力獲得了班級優秀學生獎,當她站上講臺領獎的那一刻,此前“從未獲得過成功”的她,幸福地笑了。

得知這一故事,求真中學校長陳明宏隨即在工作群裡號召更多老師關注、參考徐申燁的工作方法。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生命個體,而非流水線上的商品,學習成績不佳並不意味著人生無望。”在陳明宏看來,隨著導師制的推行,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轉化視角:不再僅僅從學科的學習成績來衡量學生,而是更多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發,保護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同時“順木之天以致其性”,多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潛能,因材施教,努力成為他們靈魂的“喚醒者”。

“雙減”下的全員導師制:老師和導師,一字之差,區別在哪?

聽見學生的心聲,師生間的話語體系先要“同頻”

不深入到學生的心裡,往往聽不到最真實的聲音。在導師制的實踐過程中,不少老師發現了這樣一個訣竅:想要學生敞開心扉,就要學會和學生共情,想方設法和他們“同頻共振”。

盧灣中學最近組織六年級導師與結對學生開展了一次成團活動。十多位老師各展所長,和學生互動、增進了解。

“雙減”下的全員導師制:老師和導師,一字之差,區別在哪?

王春燕老師從與學生每天接觸最多的書入手,建立起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的“閱讀圈”,透過定期分享,讓學生慢慢習慣從書中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處理各種情緒的妙招。當學生完成閱讀後,書籍還會“漂流”,讓大家互相看到其他人的心得與體會,從而幫助部分學生緩解學習壓力,獲得更多成長智慧。

“雙減”下的全員導師制:老師和導師,一字之差,區別在哪?

另一位李文雅老師為了迅速瞭解學生的個性,精心設計了一份“秘密歌單”。她邀請學生K歌,和結對學生互相分享了彼此喜歡的歌以及心願。在歌單背後,師生還寫下了對彼此的期待。

“透過這些‘小秘密’和‘小願望’,導師可以更進一步地瞭解學生各個時期的成長變化。當導師能夠在話語體系上跟學生保持同一頻率,彼此之間的交流就能獲得更多的啟發和碰撞。”盧灣中學校長張怡表示。

“雙減”下的全員導師制:老師和導師,一字之差,區別在哪?

黃浦區盧灣三中心小學音樂老師王俊清記得,喜愛音樂的小袁曾第一次拿著一首小詩來讓他幫忙修改的場景。“當時孩子神情很低落,因為家長說這首小詩像個‘笑話’。”王俊清不僅表揚小袁,還給出進一步建議:這不只是一首抒情的詩,也可以變成一首動聽的歌,鼓勵孩子給小詩配上旋律。

“雙減”下的全員導師制:老師和導師,一字之差,區別在哪?

沒想到,第二次交流時,小袁帶著歌來了。這一次,王俊清不僅幫他一起修改歌曲,還在之後的音樂課上為小袁伴奏,讓他給同學們演唱了這首原創作品。臨近期末,小袁不僅“原創作品”越來越多,由於收穫了“向上”的動力,學習成績也穩步攀升。

“雙減”下的全員導師制:老師和導師,一字之差,區別在哪?

不吝嗇誇獎,讓學生在成就感中成長

“導師的期望自有一種力量,常常會成為學生前進的動力。”在黃浦區盧灣三中心小學校長王平看來,發生在小袁身上的變化,能給很多教育工作者以啟迪。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著收穫肯定和讚譽。身為導師,應該珍惜學生心靈深處的渴望,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和特長,並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不斷地讓學生取得成功的體驗。

“雙減”下的全員導師制:老師和導師,一字之差,區別在哪?

浦東新區進才中學南校許舒玲老師的結對學生中,有一位隨班就讀的女生萍萍。課堂上,萍萍連板書都無法抄寫,只能寫一些簡單的字。為了鼓勵萍萍,許舒玲就常“拜託”她做一些小事,比如幫老師拿一本書,或者傳遞一個通知給課代表。當萍萍完成了這些簡單任務後,許舒玲會毫不吝嗇地進行誇讚和鼓勵。“從她的笑臉中,我看到了她得到認同的成就感。最近,她主動選修了我的課,和我交流的話題也更多了。”在許舒玲眼裡,向學生表達愛,讓學生感受愛並學會表達愛,是自己作為一名導師的應有之義。

作者:王星

編輯:王星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圖:受訪學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