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乾隆都愛“下江南”,為何雍正卻沒有?專家:他不敢

清朝盛世期間,包含康熙與乾隆兩位代表性的皇帝,有許多歷史故事,其中“下江南”就事必提的一環,也成為清朝歷史劇的題材之一。不知道喜歡歷史劇的劇迷是否曾好奇,任期夾在這兩人中間 的雍正,為什麼幾乎沒有“下江南”的故事呢?背後或許與他的性格有所關聯。

康熙乾隆都愛“下江南”,為何雍正卻沒有?專家:他不敢

▲雍正在歷史劇中的形象。(示意圖/翻攝自百科詞條)

攤開雍正執政時間,從公元1722年12月20日至1735年10月7日,相較於前後兩位,執政時間短一大截,但歷史評價多半持正面觀點,也被認為是清朝能建立穩定基礎的功臣之一,可惜就是早早駕崩,而關於他的死亡也流傳各種傳聞。

至於雍正為何鮮少離京“下江南”呢?或許就與他登基的正當性與小心翼翼的性格,有所關聯。

康熙乾隆都愛“下江南”,為何雍正卻沒有?專家:他不敢

歷史專家推測,雍正登基正當性,就成為一項歷史謎團,正因為手段有些陰險,難免會樹立敵人,因此雍正當上皇帝后,大大小小的事情,自然是格外的謹慎。當中又以“八爺黨”為雍正最大隱憂 。

所謂“八爺黨”是指康熙時期以八貝勒胤祀為首的權力黨派,是所有朋黨之中勢力最強的一支,在康熙之後的皇位爭奪戰中,就扮演著關鍵角色,在雍正上位後,傳出八爺黨們透過各種方式傳播謠 言,讓老百姓認為,新皇帝也就是雍正,真面目是一位殘暴不仁的君主,在資訊不流通的年代,很多人聽聽就信了,一旦信的人越來越多,皇位自然受到威脅。

康熙乾隆都愛“下江南”,為何雍正卻沒有?專家:他不敢

正因為“八爺黨”與部分勾結政治的傳教士等因素,

讓雍正顯得十分不安,也成為他異於康熙、乾隆的一大特色

雍正在歷史上是一位奮發有為的好皇帝,他在稅制上推動“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官紳一體當差納糧”等一系列改革,有效地促進了經濟發展,為後來的乾隆盛世打下了非常良好的基礎。

康熙乾隆都愛“下江南”,為何雍正卻沒有?專家:他不敢

雍正帝在位期間還對科舉制度實行了一系列改革,例如:創考差先例,改革選派考官制度;變更考的試內容和重點;增設考試科目,考生的資格限制有所放寬;還創行“朝考”、翻譯翰林“大考”等複試制,變通一試而定終身的制度;調整用人政策,數途並用,以抑科甲。這些措施的實行力剔積弊的施政作風。

康熙乾隆都愛“下江南”,為何雍正卻沒有?專家:他不敢

清朝自雍正帝在位期間起實施“廢除賤籍”這一項改革。雍正帝下令為賤民開豁為民(又稱開豁為良),編入正戶,准許置產定居、考試,宣示廢除賤民階級,同時廢除西南少數民族原本的土司制度,改用朝廷分發的流官,史稱“改土歸流”,派遣官吏統治,加強對少數民族的統治及同化。

雍正帝還改善了清朝的秘密立儲制度,即皇帝在位時不公開宣佈太子,而將寫有繼承人名單的一式兩份詔書分別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和皇帝身邊,待皇帝去世後,宣詔大臣共同拆啟傳位詔書,確立新君。這樣使得皇位繼承辦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互相傾軋的局面。

康熙乾隆都愛“下江南”,為何雍正卻沒有?專家:他不敢

雍正在位期間正值壯年,針對當時的時弊做出果斷處置,把康熙帝留的問題加以整頓,使盛世得以延續,一定程度挽救了清朝的統治,有助於清朝不至於及早滅亡,因此諸多改革被後世肯定。

康熙乾隆都愛“下江南”,為何雍正卻沒有?專家:他不敢

參考資料:《清史稿》《揭開雍正皇帝隱秘的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