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誰最有可能一統天下?曹操曾憂心忡忡地用七個字給出答案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沒有誰可以一直佔山王裂土割據,所有的割據勢力都難逃覆滅的宿命,不論是佔據深山還是海島,只要朝廷大軍傾力征剿,都會形成泰山壓卵之勢。即使是三國三巨頭,也最終成了一抔黃土,因為三分歸一是歷史的必然。這時候我們不禁要問:在三國時期(不算後起之秀和渣滓),曹操劉備孫權三人誰最有可能一統三國呢?

三國時期誰最有可能一統天下?曹操曾憂心忡忡地用七個字給出答案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中原人口密集之處、農耕發達之區;劉備佔有天府之國民殷國富,劉邦曾經因之以成帝業;孫權虎踞江東,既有長江天險,又有魚米之鄉。可以說這三個人都有可能一統天下,但是要說最有可能一統天下的,還是孫權,這個問題曹操曾經憂心忡忡地給出了答案,儘管這答案只有七個字:“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時候肯定有人嗤之以鼻:孫權是三國三巨頭中最慫的一個,就憑他也想一統三國?改用周瑜一句話,“孫權要想成事兒,須放著曹操劉備不死!”

三國時期誰最有可能一統天下?曹操曾憂心忡忡地用七個字給出答案

但是問題就出在“須放著曹操劉備不死”上:曹操和劉備是必死無疑的,而且有極大機率會死在孫權前面——曹操比劉備大六歲,劉備比孫權大二十一歲!曹操劉備都掛了之後,孫權還活了三十年,要是真打起來,曹操的子孫和劉備的兒子都不是他的對手。所以曹操在誇獎“生子當如孫仲謀”的時候是滿懷焦慮的,因為他知道這個比自己兒子曹丕只大五歲的孫老二很不好對付,如果自己不在有生之年把他滅掉,那麼畢竟會成為一個大禍害。同時曹操也悲哀地發現:自己已經垂垂老矣,自己的大耳朵兄弟劉備也時日無多,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如果劉使君和自己都沒了,天下無英雄,那麼豎子孫權就該成名了——而且這個豎子身後還跟著一個既年輕又有能力的侄女婿陸遜陸伯言。

三國時期誰最有可能一統天下?曹操曾憂心忡忡地用七個字給出答案

三國三巨頭都曾經叱吒風雲,但卻黃鼠狼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曹丕不如曹操,曹叡不如曹丕,曹芳不如曹叡,一蟹不如一蟹。至於劉備的兒子,扶不起來的阿斗咱們就不說了。孫權直到公元252年才嚥氣,那時候諸葛亮墓木已拱(薨逝十八年),司馬懿也在一年前死掉了。在此之前,曹魏是曹爽與司馬家爭權,姜維被費禕打壓,同時曹劉一直征戰不休,可以說是內憂外患危如累卵。可是孫權這時候忙著幹什麼呢?他忙著盜陵墓、修宮殿、喝大酒。連那個可以與司馬懿諸葛亮一爭雌雄的陸遜,也被他憋屈死了。

三國時期誰最有可能一統天下?曹操曾憂心忡忡地用七個字給出答案

我們細看三國史料,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也許不那麼有趣):越是白手起家的梟雄越厲害。被人瞧不起的宦官孫子曹操成了丞相、魏王,“漢室宗親”身份可疑、織蓆販履的劉備成了漢中王、昭烈帝。而坐擁孫堅孫策打下江山的孫權,似乎格局要小得多,膽子也小的多:對劉備“進妹固好”,對曹操曹丕俯首稱臣,曹操劉備不死,他都不敢稱帝——而他是最早懷有不臣之心的三國梟雄之一,“漢室不可復興”就是他跟魯肅得出的結論,從那時候起,東吳君臣就有代漢自立的心思了。但是後來的發生的事情表明,孫權是“有賊心沒賊膽”。

三國時期誰最有可能一統天下?曹操曾憂心忡忡地用七個字給出答案

這樣看來,曹操憂心忡忡地給出的答案算是多慮了:生子當如孫仲謀,但是孫仲謀也不是能成大事的主兒——一手好牌被他打得稀爛。這不僅讓東吳精英失望,也讓曹操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