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行業專題報告:DID,元宇宙的信用基石

(報告出品方/作者:國盛證券,宋嘉吉)

1。 元宇宙需要新的數字身份

身份是社會經濟執行的基石,數字世界的進一步發展,需要一套可靠互通的數字身份系 統。但在傳統網際網路模式下,我們有大量的賬號,身份不統一,應用儲存著我們的身份 資料,既不可靠也不互通。在網際網路早期較為孤立、較為工具化的時代,這種方式並無 問題,但現在我們的數字身份價值提高、網際網路對現實的滲透加強,這套身份模型以展 示出諸多弊端。

1.1 什麼是數字身份?

數字身份解決了“我是我”(識別符號識別身份)、“我是誰”(屬性描述身份)以及“證明 我是誰”(

憑證

驗證身份)的問題。 身份,個體的屬性集合,

社會

經濟執行的基石。在現實生活中,身份伴隨我們一生,代 表著個人在社會活動中扮演的角色,可以包含性別、年齡、職務等諸多屬性,透過身份 可以對每個人進行識別和區分。國際標準化組織將身份定義為“與實體相關的屬性集”, 在執行良好的社會里,公民身份服務由政府提供。我們現有公民身份,才有綁定於其上

學生身份、法人身份、駕駛員身份,社會經濟執行離不開安全可靠的身份系統。基於 身份的實體聲譽和信用,更是商業和金融得以拓展的關鍵。

元宇宙行業專題報告:DID,元宇宙的信用基石

數字身份是識別符號和對應的屬性資料。嚴格來看,網路空間中的實體都擁有數字身份, 包括人、裝置、組織、應用,透過數字身份來被區分和辨認。本文主要從使用者和網際網路 應用的角度討論數字身份,所謂的身份就是使用者的識別符號和屬性集合。唯一識別符號實現 對使用者的識別,通常由註冊機構發行,比如我們的網路賬號。識別符號對應的屬效能夠反 應使用者的特性與本質,使得使用者能夠在網路活動中被應用和他人識別,比如我們在賬號 個人資訊中的電子郵件、性別等等,數字身份標識著網路活動中的每一個實體。

數字憑證用於確定使用者的數字身份和屬性是否屬實。既然數字身份唯一識別某個實體, 那麼必然引申出驗證數字身份的概念——憑證。類比到現實中,學歷是我們的屬性,那 麼學歷證書就是驗證我們屬性的憑證。國標《資訊保安技術術語》中對於“憑證”的定 義為:“為確定實體所聲稱的身份而提供的資料”。整個業務流程還涉及到憑證的簽發方, 需要驗證憑證的依賴方,以及驗證憑證的驗證方。

使用者畫像,即使用者資料標籤化。隨著網際網路活動的擴大,圍繞著使用者身份產生了大量

據。網際網路公司內儲存了使用者大量的原始資料和業務資料,使用者的一切行為在企業面前 是可追溯和分析的,如何更有效

利用這些資料進行精細化運營,這便需要使用者畫像。 透過收集使用者的社會屬性、消費習慣、偏好特徵等各個維度的資料,進而對使用者或者產 品特徵屬性進行刻畫。使用者畫像的主要用途是定向廣告投放與個性化推薦,是資料驅動 運營的基礎。 數字畫像是從我們的資料集合中推測的屬性,而非我們自己聲稱的屬性。在當前的模式, 使用者只對數字畫像有感知而沒有知情權和控制權,譬如 AI 推薦的內容符合使用者的偏好, 儘管使用者沒有宣告過自己的偏好。

元宇宙行業專題報告:DID,元宇宙的信用基石

傳統模型不適應 Web3 新環境,數字經濟需要新基石。數字身份的重要性在提高,一套 賬號不僅是訪問服務的憑證,更代表著使用者的數字形象、社交網路、虛擬資產等資料資 產。網際網路從最開始沒有身份層面的原生設計,數字身份交由應用服務提供商處理,這 種模式更適用於較為簡單且孤立的早期網際網路,而如今顯示出一系列問題,阻礙了數字 經濟活動的進一步拓展。

1.2 傳統網際網路數字身份的問題:脆弱、封閉

網際網路應用平臺負責數字身份的註冊和身份資料的管理。傳統網際網路發展以中心化服務 為特徵,網路應用提供商各自管理賬戶,使用者透過向特定應用註冊賬戶密碼的方式來創 建自己的數字身份,數字身份資料由應用服務商管理。隨著社交網路的發展,許多服務 提供商傾向於透過聯盟身份的方式獲取使用者資訊,即使用者能夠使用某個服務的憑證登入 到另一個服務,甚至允許不同的服務共享有關使用者的詳細資訊,這種方式為使用者身份提 供了一定的可以移植性。但帶來了更嚴重的資料問題,資料被科技巨頭高度壟斷,資料 風險與隱私洩露也日益嚴重。大家可能都有過類似的經歷:不同平臺的密碼設臵要求不 同,登入後多個賬戶名和密碼難以記住。

現有數字身份的脆弱和封閉,使得使用者無法相信在目前的模式下,他們所構建的數字

份是有著長久意義的。賬號密碼數量的增加的同時,也帶來了洩露、盜用賬號的風險。 當平臺停止運營時,使用者的資料難以遷移,所構建的數字身份便被抹去了。而使用者的身 份權利也沒有十足的保障,畢竟應用可以對特定使用者關上訪問自己資料的大門。這種脆

的身份模型,阻止了網際網路應用的進一步發展。

元宇宙行業專題報告:DID,元宇宙的信用基石

1)“賬號-密碼”認證方式難以匹配日趨複雜的應用生態。透過註冊賬號密碼識別使用者 的方式產生於網際網路早期,在網際網路應用較為孤立的時期較為合適。而當網際網路應用快 速發展時,使用者的賬號密碼數量會不斷累積。據 NordPass 統計,平均一個人擁有大約 100 個密碼,這一數字還在持續上漲。這不僅影響著使用者體驗,還帶來了安全問題。根 據 Ponemon 的統計,53%的人完全依靠自己的記憶來記住密碼,而 51%的人在工作和 個人賬戶中重複使用相同的密碼。使用者有著共有密碼的習慣,同時大部分人不會經常更 新密碼,這導致密碼在大規模資料洩漏事件中暴露的可能性就越大。

2)使用者身份資料的可靠和互通。在現有模型下,使用者並沒有真正擁有線上賬戶。事實 是他們從公司和中心化的組織租賃賬戶。因此,使用者被暴露在數字身份被黑、被操控、 被監管、或是丟失的風險。2017 年,徵信企業 Equifax 遭駭客攻擊,導致 1。43 億使用者 的個人資訊被洩露,其中包括姓名、社會安全號、住址等等重要內容。2018 年,Facebook 將 5000 多萬用戶資訊提供給劍橋分析公司一事更是引發全球關注。身份資料無法遷移, 個人資料分散在不同的平臺裡。使用者需要在不同應用反覆填寫相似的資訊,個人資料分 散在不同的平臺,隨著應用生態複雜度的提高,現有框架難以維繫。

3)不互通的數字憑證。平臺 A 給使用者的身份確認,在平臺 B 上是無效的。目前的數字 憑證大多都是透過資訊系統的簡單資料記錄來實現,易於修改和偽造,並且經常暴露出 不必要的資訊。例如電子會員卡,雖在便利性上有所提升,但仍面臨資料孤立、易丟失、 不安全、隱私洩漏的問題。憑證是當前數字身份的弱項,很少存在發證方與驗證方不同 的應用場景。

1.3 元宇宙需要 DID

元宇宙是承載虛擬活動的時空,其核心在於可信地承載人的資產權益和數字身份。虛擬 場景在 PGC 和 UGC 的創作下逐步豐富,NFT 數字資產的新正規化在逐漸被大眾接受,基 於智慧合約打造的開放經濟系統正在快速發展,Defi 在借貸、交易、穩定幣的生態也日 趨完善,但與信用相關的社會性活動是缺失的。

元宇宙行業專題報告:DID,元宇宙的信用基石

2。 去中心化識別符號,架構改變的 DID

面對傳統網際網路身份模型的問題,全球資訊網 W3C 聯盟提出了 DIDs(去中心化識別符號),試 圖透過架構的重新設計,改善目前數字身份的諸多問題。 DIDs 是數字化的身份證。全球資訊網聯盟所推進的 DIDs 標準是為了在數字世界中,打造類 似於現實中身份一般的可靠 ID,然後使用者的身份資料、現實中的憑證都可以連線到這個 識別符號上,包括學歷證書、課程證書、身份檔案等等。

2.1 什麼是去中心化識別符號?

去中心化識別符號(DIDs,decentralizedidentifiers)是一種由 W3C 提出的新型的標 識符系統,試圖構建一套多平臺互認、互通、共用的數字身份系統。DIDs 標準的工作由 W3C(全球資訊網聯盟)推進,在今年 7 月份 DIDsv1。0 成為正式的推薦標準,之前是草案 狀態。傳統網際網路的使用者識別符號及使用者賬戶儲存在各自的網路服務中,儘管應用 A 中的 我和應用 B 中的我都是同一個主體,但實際上是不同的賬戶和對應的資料。而去中心化 識別符號就是要構建一個比應用更底層的統一的身份系統,將使用者在應用 A 和應用 B 的數 字身份資料對映到同一個識別符號上。

W3C 標準的去中心化識別符號架構中,使用者直接控制著識別符號和對應的文件。APP 能夠 在使用者許可下讀取 DID 連結的文件從而實現業務,文件中包含了數字身份相關資訊,如 簽名、加密資料等等。使用者透過加密簽名證明

DID 的所有權。使用者的資料儲存在可信 的資料庫內(如區塊鏈網路),身份資料並不依賴 APP。

元宇宙行業專題報告:DID,元宇宙的信用基石

2.2 可驗證憑證,DIDs 的核心場景

憑證是一種可驗證的標籤。憑證是用來驗證使用者所聲稱的屬性,事實上,大部分使用者所 聲稱的屬性,只要是真實的,都可以不透過憑證進行驗證。譬如就算學歷證書丟失,學 歷的記錄在任何機構中都被抹去,只要經過社會性調查(從他的熟人、老師、同學),依 舊可以證明個人曾經完成過學業。歷史和屬性是客觀存在的,憑證的存在可以降低驗證 成本,增強社會信任,“憑證=可驗證標籤”。 相較於普通的數字憑證,可驗證憑證(VC,Verifiable Credentials)能夠跨平臺使用 和驗證:透過加密演算法與數字簽名等技術實現,將現實世界憑證的有效性與互通性轉移 至數字數字世界,其宣告的內容、簽名、元資料在幾秒鐘甚至毫秒內即可被進行數字驗 證。

DIDs 是可驗證憑證的基礎。統一的身份識別符號是數字憑證得以大規模使用的關鍵,就 如同現實中我們的證件都關聯著身份證一樣。傳統網際網路由於缺乏統一的識別符號和資料 庫,憑證作為資料儲存在自家的伺服器內,在使用時會出現諸多問題。第三方的驗證者 無法確認使用者身份,有時也無法獲得憑證資料。傳統網際網路是缺少憑證的應用生態的, 我們很難向第三方快速證明我們的數字身份。在 DIDs 系統中,VC 儲存在使用者控制的數 據庫內,只有在需要的時候出示,可以限定展示的內容範圍和時間,從而最大程度保護 隱私。

2.3 DIDs 的案例-Ceramic

Ceramic

被區塊鏈開發者廣為熟知的 DIDs 專案,提供了是區塊鏈應用身份資料管理的 解決方案。Ceramic 構建了一個去中心化的資料網路,為使用者提供去中心化的唯一標識 符

從而

管理身份資料。目前包括 Gitcoin、DAOhaus、Cyber、Polygon、Near、Avalanche 等超過 400 多個專案都選擇接入 Ceramic,網路效應越發明顯,在年初 MulticoinCapital 與 UnionSquare 共同領投了 3000 萬美元的 A 輪融資。

元宇宙行業專題報告:DID,元宇宙的信用基石

開發者在進行 DAPP 開發時,會面臨一些身份資料的問題,如何儲存使用者身份資料?第 一是去中心化方案,是將身份資料放在區塊鏈上,即使是把內容放在 IPFS 上,相較於傳 統網際網路服務這種互動緩慢而昂貴;第二是中心化方案,把身份資料放在傳統後端,例 如將使用者資訊、聊天記錄等非智慧合約記錄的資料放在中心化伺服器上。由於智慧合約 記錄資料的昂貴,往往只會用來記錄代幣餘額、槓桿等資產性息,隨著 DAPP 的發展, 勢必會出現儲存使用者非資產性身份資料的情況,這就是 Ceramic 所要解決的問題。 Ceramic 為每個使用者建立了 DID 資料儲存,可以將使用者多個錢包、社交帳戶連線到同 一個身份資料。DataModel 描述著 DID 對應的資料結構,開發人員可以為應用程式定義 一套 DataModel,並由使用者完全自主控制資料記錄的外部訪問與讀寫。這種架構帶來了 身份資料的可組合性,可以想象如果將 Twitter 透過這種功能方式實現,一個 Datamodel 代表使用者推文,一個代表社交圖譜。那麼其它的應用也可以在使用者許可的情況運用這些 資訊。

Disco 是一個基於 Ceramic 的資料揹包,使用者可以發行和存放參與 DAO、線下活動、課 程教育的證書。任何可驗證的憑證都可以存放在 Disco 中,並且在數字活動中由於驗證 身份。使用者可以將多個社交賬號、區塊鏈地址繫結到同一個 DID 上,並且收集可信憑證 用於身份驗證。

3。 靈魂繫結賬戶,以太坊原生主義 DID

靈魂繫結賬戶所要構建的,是原生的數字身份。現有區塊鏈應用中,“公鑰+私鑰”體系

成為基礎,任何 DAPP 均以錢包簽名登陸,本質上已將賬戶提供基於應用的更底層, 使用者所有交易資訊均記錄於鏈上。靈魂繫結賬戶的概念由以太坊創始人在今年提出,這 類數字身份是完全去中心化、基於數字世界,不必與現實身份產生關聯。“地址+私鑰” 取代了原有的中心化賬戶體系,使用者可以自行生成賬戶,並被網路識別。靈魂繫結通證 SBT 作為開放的憑證,代表著我們在以太坊數字世界的資格、信用和社會關係。 SBT

發行是去中心化的,且驗證成本極低,鏈上的唯一性保證了任何參與者都能驗證 憑證的真假。想象一下,我們參加的聚會、課程、公益,以及工作、團隊、興趣社團都 為我們提供充足

SBT 繫結在靈魂賬戶上,同時這些 SBT 也代表著和一群人的連線,從 而積累的大量的標籤構建了我們的數字畫像和數字網路。

元宇宙行業專題報告:DID,元宇宙的信用基石

這種數字身份足以構建一個“數字賬戶”的信用,即使無法對應到現實身份。藝術家為 自己的靈魂賬戶發行許多不可轉移的作品,以證明自己控制著該賬戶,那麼他再發行 NFT 時就有了公信力。擁有大量數字社會記錄的賬戶去無抵押借貸時,借款方也能夠對其過 往行為進行評估,並把借款憑證作為 SBT 與借款一同轉移到使用者的賬戶中,而當用戶違 約時,借款憑證 SBT 就作為信用汙點標記在他的賬戶上。

3.1 “地址+私鑰”,Web3 的身份標識

地址標識身份,私鑰控制身份,地址對映著 DID 資料。在區塊鏈系統中,使用者透過私 鑰簽名認證身份和控制資產,他人可以透過公鑰(地址)驗證使用者的身份。而“地址+ 私鑰”無需註冊,透過密碼學規則由使用者自行生成,驗證身份的過程也無需任何機構參 與。使用者在完全去中心化下掌控著身份識別符號,從而實現對數字身份的控制。

基於私鑰簽名的“以太坊登入”開始被更多的應用採用。“連結錢包”已經成為了 Web3 應用的標配,對於應用和使用者都是無成本的。透過以太坊登入,僅需要使用者做一個簽名 認證,不需要 gas 費。對於應用服務來說,以太坊登入是沒有成本的:首先無需做額外 的安全工作,其次也不會影響使用者體驗,最重要的是以太坊登入與傳統的賬戶密碼登入 是相容的,對於不熟悉 Web3 的使用者來說,可以按照習慣操作,不同的是,沒有一款 Web3 應用有註冊賬戶、設臵密碼的流程。對於使用者來說,Web3 生態快速發展,體驗新 的應用服務時,無需再註冊賬戶,也不用記憶大量的賬號密碼並防止洩漏風險。

而 ENS 將地址可讀化,提供人類識別身份的方法。地址成為賬戶後,提供可讀性的

名就成為了剛需。ENS 是以太坊基金會支援下的域名解析服務,主要功能就是將名稱(如 alice。eth)對映到地址下,這個過程完全透過智慧合約實現,沒有人可以干預。ENS 已 經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使用者和應用接受,銷售額,銷售量。目前持有 ENS 域名的地址超過 48 萬個,且每個地址平均持有 3。4 個域名。例如,此前轉賬輸入的公鑰地址為“0x”開

的一長串字元,如今可直接輸入 XXX。eth,類似於網址域名解析,使用友好性大增。

元宇宙行業專題報告:DID,元宇宙的信用基石

3.2 靈魂繫結,去中心化的憑證

在今年 5 月份,以太坊創始人 Vitalik 合著的論文《Decentralized Society: Finding Web3’s Soul》中,描述靈魂繫結通證 SBT 的潛力和可能為 Web3 帶來社會性創新的潛在用例, 從而促成 DeSoc(去中心化社會)的到來。 我們認為 SBT 儘管概念層面才出現不久,但長期來看影響力不小於 NFT。如果把 3D 和 VR 內容看作是元宇宙的“物理世界”,那麼 NFT 構建的是“資產權益”,而 SBT 所要 構建的,是元宇宙的“社會關係”。

SBT(SoulboundToken,靈魂繫結通證)指的是無法轉移的 NFT。“靈魂繫結”這個 靈感來自於《魔獸世界》,掉落的靈魂繫結物品一旦被拾取,就無法轉讓或出售給其他玩 家。這些裝備通常需要完成複雜的任務,或者擊敗強大的對手,而裝備本身除了屬性價 值,更有一種炫耀自身經歷的社交價值。

NFT 是天然的數字憑證,可轉移性

NFT 憑證的最大痛點。NFT 從技術上是天然的憑 證載體,開放的唯一識別符號以及智慧合約用於驗證,發行成本和驗證成本低,鏈上唯一 性不可篡改,且任何實體都可以發行。但問題在於 NFT 的可交易性,會讓作為憑證的 NFT 混亂,所有憑證最後都用來證明財富。唯一真實的學歷、獎章等憑證作為可交易的 資產在市場流通,那麼我們便無法判斷持有者是真的具有資質還是僅僅是有錢。在 NFT 的實踐中,像專注於 Web3 知識傳播的 Rabbithole 發行的知識證明 NFT 已經開始設計成 不可轉移了。 NFT 作為憑證已經開始逐步落地,可轉移性與憑證屬性矛盾,不可轉移的 NFT 在實踐 中

已經

獨立出現,社群需要不可轉移的 NFT 標準,從而推進新正規化的發展——即靈魂 繫結。

元宇宙行業專題報告:DID,元宇宙的信用基石

靈魂繫結,去中心化的憑證構建數字畫像。靈魂繫結的思路是透過賬戶持有大量憑證, 從而形成與他人在數字世界的廣泛連線,和穩定的數字畫像。例如每一次技術討論沙龍 的 SBT、每一次畫展的 SBT、透過能力測試的 SBT、聚會的 SBT 等等。因為靈魂繫結作 為成本低廉的憑證,使用者主動或被動的獲得大量的憑證,這些開放的憑證資訊透過量化 分析可以抽象出一個人的數字畫像,也可以透過篩選用於具體的匹配場景。這是一套開 放的數字畫像、低信任成本的數字畫像,我們可以想象一個靈魂賬戶有著上千個可驗證 的證明標籤,這些憑證又同時連線著其他人,這些標籤構建了數字身份的靈魂,這些連線構建著數字世界的社會。

3.3 靈魂繫結有什麼用?

透過大量有效的 SBT 可以量化的描述一個數字身份和社會關係,這為 Web3 鏈上活動帶 來了社會性的維度。比如可以認證作品的發行人、實現無抵押借款、讓 DAO 免受資本巨 頭的控制、更精確的社群空投等等。

1)藝術家的靈魂

透過不可轉移的作品構建藝術家賬戶的聲譽。就像現實中的藝術家不會出售每一幅

作品

, 數字藝術家可將藝術品“靈魂繫結”到自己的賬戶上。當發行一個可交易的 NFT 時,一

藝術家可以從他們的靈魂賬戶中發行。當這個賬戶上的 SBT 作品越多,買家

對藝術

更信任,從而也就確定了 NFT 的真假。更進一步,藝術家可以發行作品集的 SBT 在自己的靈魂

錢包

,證明發行的 NFT 屬於一個限定的集合。可以看出,靈魂錢包建立了一種 鏈上驗證的方式,由

的出處構建聲譽。

元宇宙行業專題報告:DID,元宇宙的信用基石

2)靈魂貸款

信用貸款,以社交聲譽為擔保。SBT 能夠開啟一種自下而上的元宇宙信貸系統。代表學 歷、工作經歷、租賃合同等等個人身份的 SBT 能夠作為我們的聲譽,使得靈魂賬戶在無 抵押下以社會聲譽為擔保。也就是說,SBT 構成了我們的數字畫像和社會關係,並無法 隨意切換賬戶,因此不會因為小額的信貸而放棄自己的靈魂賬戶 SBT 可以作為違約後的“信用汙點”。SBT 可作為借款憑證,不可轉讓不可隱藏,直到 貸款被償還時才會銷燬,或者轉變為履約證明。這相當於在數字世界加入了信用記錄的 功能,SBT 違約證明即信用汙點,有信用汙點的人可能受阻於未來的產品、金融和組織。 在傳統網際網路時代,我們也曾嘗試利用網路行為記錄構建信用體系,但終因資料孤島、 線上線下難以驗證等問題未得到大規模推廣。SBT 具備有用的擔保屬性:不可轉讓阻止 了未嘗貸款的轉移或隱藏,同時一個豐富的 SBT 生態系統確保那些試圖逃避欠款的人將 因為缺乏 SBT 而無法有效借款。

這種信用貸款的量化也能得以實現。在鏈上很容易將 SBT 和對應的債務資料開放,從而 開源整個借貸市場。隨著資料的開放和累計,SBT 與償還風險之間的相關性就會慢慢浮 現,例如哪些靈魂繫結的聲譽更有效、哪些型別的 SBT 應該給予更高的信用評級,相關 的量化模型會在市場競爭中不斷髮展,甚至會誕生鏈上預測信用行為的評級機構。

3)社群恢復

當重要的 SBT 不可轉讓,會繫結在賬戶上,這就產生了問題:如何不會丟失這些憑證? 社交恢復是個不錯的起點,但在安全性和可用性上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需要足夠多的賬 戶監護人,還要防止賬戶監護人串通以控制賬戶,因此需要謹慎考慮監護人相互間關係。 不可避免地,監護人可能也會去世,或者關係惡化等等,將數字錢包安全需要依靠人際 關係維持。 SBT 可以提供一個改良方案,將靈魂賬戶的恢復與動態的社群相關聯。利用一組實時的 數字社交關係來確保錢包安全。SBT 可以代表不同社群的成員身份,既有線上的例如 DAO、 協議治理等等,也有線下的社群如大學、俱樂部等等。在社群恢復中,只需要獲得隨機 社群成員中大部分的同意即可。

元宇宙行業專題報告:DID,元宇宙的信用基石

4)靈魂空投

基於 SBT 的“靈魂空投”。靈魂有助於建立聲譽、追溯來源、進入無抵押貸款市場,並 保護聲譽和身份。反過來也一樣:基於靈魂代幣,能讓社群成員找到交集,建立連線。 目前 Web3 主要靠代幣銷售或空投來召集新社群,但精確度很低。空投,是指將代幣免 費送給一些賬戶,大部分是有過某些鏈上行為的使用者。但很容易受到女巫攻擊,誘發策 略性行為(如刷空投、刷白單)。SBT 提供了一種徹底的改進,即“靈魂空投”。 把空投看作是尋找關鍵使用者的過程,那麼 SBT 能將人格化因素引入空投,讓這一行為 更有效。因為憑證的豐富性,可以根據 SBT 得到的使用者畫像去設計空投計劃,精確的空 投到最合適的使用者。例如將參會證明做成 SBT,向每次都參與會議的成員定向靈魂空投。 SBT 提供量化處理空投權重的基礎,比如建立一個環保主題 DAO,其使命是植樹,那麼 可以空投給持有環保憑證 SBT(可能其它綠色組織頒發的)、園藝 SBT(可能是興趣組織或者學校頒發的)和碳封存代幣的靈魂,我們可以設臵對這些要素的空投比例。在此之 前的做法往往是透過互動數量、資金量來決定空投比重,SBT 可以將人格化的靈魂因素 引入空投。

5)靈魂的 DAO

SBT 能夠解決 DAO 的治理中“女巫攻擊”。“女巫攻擊”即模仿多種身份進行攻擊的行 為,個人可以控制成百上千個社群成員營造出大量使用者的方式以獲得利益。透過所持有 的 SBT 組合,辨識更活躍的人和可能的機器,並拒絕給予機器以投票權。對持有更多聲 譽 SBT 的靈魂給予更多的投票權,如工作或學歷資質,執照或證書等,因為他們的社會 屬性更可靠。發行“真人認證”SBT,幫助 DAO 認證真正的使用者等等。SBT 可以有效地 辨識 DAO DAO 還可以透過 SBT 標註忠實成員,防止“吸血鬼攻擊”。“吸血鬼攻擊”是透過發行 代幣吸引原專案使用者的流動性,這類專案往往不具備創新性甚至複製程式碼來實現搭便車。 DAO 們可以阻止“吸血鬼攻擊”,首先制定規範,對忠實於社群的靈魂賬戶空投 SBT, 並只對這些賬戶進行後期的空投。使用者需要在原始 DAO 和搭便車的 DAO 之間做出更長 期的選擇,而不僅僅是由短期利益驅動。這種機制並不適用於錢包賬戶,因為持有人可 以將流動性分散到許多錢包而混淆他們的軌跡,DAO 無法辨認使用者是否支援過女巫攻擊。

6)組織的多元化

SBT 可以用來衡量一個生態的多元化程度。使用者的 SBT 組合代表著他的社會化屬性,即 大概是什麼社會關係,因此 SBT 可以來衡量 DAO、協議或者網路的去中心化水平,即這 些參與者在社會關係上的親疏遠近。程式能夠檢查不同使用者持有的 SBT 關聯度,假設一 群人擁有大量共同的 SBT(社會畫像是類似的),則對其投票權進行調整降低以防抱團。 多元化的目的是為了反抗資本和寡頭的操控,讓資本背後的靈魂得以浮現。一個人可以 擁有很多錢包,單純地透過檢視持有代幣的地址數量來衡量去中心化程度是失真的。這 就像名義上有著許多大股東的公司,但實際控制人只有一個。就算地址可以追溯到真實 的個體,這些人也有可能是容易協同的社會親緣群體。而 SBT 給出了一個多元化的解決 方案,能讓這種基於資本和社會親緣的控制浮現。

7)產權的多元化

產權的多元化是數字經濟活動進一步發展的基礎。目前 Web3 缺少多元化的產權,財產 權

一般

包含“使用權”、“收益權”和“處分權”,常見的權利是他們的部分組合,在現實 中這些權利很少共同歸屬同一個人。Web3 資產強調可轉讓性,對資產的權利是整體的, 無法支援一些現實中常見的商業行為,比如公寓租約。例如公寓的承租人有著對公寓的 使用權,但不能出售公寓,或者高價轉租。將資產的財產權分割,能為更豐富的社會

做好基礎。 土地和不動產往往是最需要多方面分割產權的,譬如私人使用、但社群或政府對土地

著諸多處臵權。在元宇宙中也是如此,我們看到早期的元宇宙專案,

Decentraland, 有大量的私人土地缺少建設甚至土地的賬戶私鑰丟失,而在現實中這種情況往往土地會 被政府處

元宇宙行業專題報告:DID,元宇宙的信用基石

在產權的場景中,有些權利不能被隨意轉移,因此 SBT 的出現可以拓展這些場景。與 Web3 現狀不同,產權創新很難建立在完全可轉讓的財產之上,未來的創新來源於產權 的分解,這就需要 SBT。比如現實中公司的裝置,需要授予員工使用權、經理修改的權 利、並向股東支付裝置產生的收益。SBT 在這種情形下可以靈活的運用,滿足場景的需 求。還有一點是對訪問權的控制,這是一種不完全市場化的產權的場景,比如我信任你, 願意讓你把我在元宇宙的家作為娛樂空間,但這並代表我允許你將這種權利轉移。

8)公共物品融資

公共物品融資的難題,不平衡的受益,和投票中的過度協同。公共物品並不完全是公共 的,對所有人的利益基本上不可能平衡,比如新的交通基礎設施的修建能提高總體的福 祉,但對特定地域的人群來說肯定更有利可圖(比如地鐵沿線的房產會受益更多)。當用 公共基金對公共物品融資時,就會出現群體性的偏好差異。 什麼是投票的過度協同呢?如今的投票制度是普遍假定人們是原子化的,但這並不是事 實,人群之中存在過度協同。對於利好部分群體的基礎設施,受到的支援會更熱烈(會 自發宣傳、積極推廣等等),可能不是出於理性,而是僅僅因為他們屬於一個利益群體。 而受益面更廣的基礎設施反而不會被這麼強烈支援。就比如同樣一筆資金選擇去支援整 體性的城市空氣改造,或者某些社群的綠化升級二選一,後者投票的意願和熱情會更強, 前者雖然廣泛受益,但並沒有相對更受益的群體的熱情。 而 SBT 透過對投票人的社會性構成,會對過度協同的群體進行降權,讓投票結果基於豐 富多樣性的成員同意,不再受特殊利益集體的影響。

3.4 平衡開放與隱私

靈魂代幣改變了數字畫像的模式,使用者從被動的被貼標籤,變成了主動地可知地尋找標 籤,主動權和控制權回到了使用者手中。由於鏈上資訊的開放性,會產生資訊過度暴露的 問題,對此有幾個解決方案,其技術複雜度和功能有所不同。最簡單的方法是 SBT 可 以在鏈下儲存資料,鏈上只保留資料的雜湊值。

鏈下儲存隱私資料,使用者決定透露內容的時機。將 SBT 所代表的內容儲存在鏈下,透過 雜湊值對映到鏈上。如何儲存鏈下資料完全由個人選擇;可能的解決方案包括其自己的 裝置,其信任的雲服務,或(去中心化網路,如星際檔案系統(IPFS)。鏈下資料儲存讓 我們在擁有許可寫入 SBT 資料的智慧合約的同時,保留讀取該資料的單獨許可。也就是 說,Bob 可以隨時控制智慧合約,在他願意時透露他的 SBT 內容並公佈上鍊。

透過零知識證明得到驗證結果。“零知識證明”是一組強大的密碼學工具,能以新的方式 實現區域性資料披露。雖然如今零知識證明主要用於資產轉移中的隱私保護,但它也允許 人們證明任意陳述的同時,無需透露陳述本身以外的更多資訊。零知識證明透過對 SBT 進行計算來證明靈魂的特徵。該技術可以引入多方計算技術(例如混淆電路)予以進一 步擴充套件,從而使此類測試具有雙重私密性:求證者是匿名的,驗證者不用暴露驗證方式 (及隱私資訊)。而是,雙方一起進行計算,只知道輸出的結果。

元宇宙行業專題報告:DID,元宇宙的信用基石

4。 數字身份,信用基石

4.1 從數字畫像到信用

在 Web2 時代就早有了從數字畫像到信用評分的探索。國內的網際網路平臺在早期已經開 始了透過數字身份評估個人信用的推進,螞蟻金服下的芝麻信用的徵信系統,透過分析 大量的網路交易及行為資料,圍繞使用者的信用歷史、行為偏好、履約能力、身份特質、 人脈關係五個維度進行評估,給出使用者信用的綜合分。個人的芝麻信用分,分值區間在 350-950,分值越高代表信用程度越好,可享受“信用生活”的便利程度也會逐步提高, 譬如免押金服務、信用貸款額度等等。

從身份資料維度來看,芝麻信用形成了自己跨應用的資料生態聯盟,但與其它騰訊等其 它平臺依然孤立。芝麻信用除了接入阿里巴巴集團的電商資料和螞蟻金服集團的金融數 據外,還基於自身生態系統覆蓋了出行、餐飲文娛、社交等多個方面,包括飛豬、高德、 新浪微博等等。同時還與公安網、公積金、水電費等多個公共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開 闢多種渠道允許使用者主動提交各類應用的相關資訊。

相比 Web2,Web3 的身份資料是互通且開放的,資料的互通保障了數字身份貫穿了整個 線上體驗,而開放意味著我們的數字身份能被平臺方以外的參與者識別。或者說,之前 的我們在平臺機構透過我們的資料構成了一個“立體可信的數字形象”,有著工作、學歷、 偏好、人脈等等,而 Web3 的開放環境下,我們的這個“立體可信的數字形象”是面向 所有人的,這是構成元宇宙社會的基礎。

4.2 開放信用在 Web3 的用途

開放數字身份的用途在 Web3 其實早有體現,最早新專案向 Cryptopunks 等 OG 專案空 投免費 NFT,可以理解成持有這些 Cryptopunks 的人從畫像來說是更合適的 Web3 社群 成員。由於以太坊以及其它區塊鏈的技術特性,鏈上資料和鏈上資產是開放可信,傳統 網際網路想要做到的跨應用可信憑證,在以太坊上是稀疏平常的事。 隨著靈魂繫結的概念上形成共識,技術上形成標準協議,鏈上身份的價值會繼續提高。 那些持有 BTC 數年未動的“鑽石手”,會不會迎來虛擬身份的鑽石時刻?

元宇宙行業專題報告:DID,元宇宙的信用基石

Web3 社交名片。一個地址或域名,連線著背後豐富的可驗憑證,本身就是天然的社交 名片。人們可以透過 POAP 找到參加過相同活動的人,以此類推也可以透過去中心化 ID 所對應的憑證找到自己關注的人。

無抵押借貸。無抵押的信用貸一直以來是 Defi 的“聖盃”,目前的 Defi 都還處於超額抵 押的階段,降低或完全移除抵押要求是 Defi 下一階段大規模使用的關鍵。就像芝麻信用 一樣,透過對 DID 的畫像,可以量化評估使用者的信用分。而 SBT 的發展將從兩個角度推 動無抵押借貸,第一是靈魂繫結賬戶的社會價值,使用者不會因為小額欠款就放棄自己的 數字身份(這些身份憑證無法轉移);第二是“靈魂烙印”,那些借款記錄也會一同繫結 在他們靈魂賬戶上,直至他們履約。

Web3 養號販賣的黑產可能會更嚴重。養賬戶的黑色產業在 Web2 就廣泛存在,無論是 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還是抖音、快手等短影片和直播平臺,其賬號都有人在網上專 門註冊並倒賣,已形成一條成熟的惡意註冊和養號黑色產業鏈。在這條產業鏈上,產號、 養號、銷售分工有序。而大量被惡意製造出來的“黑賬戶”,倒賣後被用於網路詐騙、刷 單炒信等犯罪場景。在 Web3 逐漸挖掘數字身份價值的同時,也可能形成相關黑產,而 這部分反制措施的基礎設施如真人驗證之類的生態元件也值得關注。

元宇宙行業專題報告:DID,元宇宙的信用基石

投資分析

數字身份的革新是元宇宙發展的前

條件,數字世界發展需要一個更可靠的數字身份。 從資料來看,持有以太坊域名服務的使用者數大概是 50 萬,Metamask 的月活數為 3000 萬

左右

,而網際網路如今有著接近 40 億左右的使用者。去中心化數字身份仍處在非常早期, 但 Web3 中技術的可組合性和加密金融的飛輪效應,會加速這一過程的到來。

去中心化識別符號是 DID 的

基礎

,未來發展的確定性最強。基於地址的 Web3 登入正在 流行,傳統的登入方式有望迎來正規化改變。錢包、域名、數字簽名都是值得關注的應用 場景,作為 Web3 的使用者入口具有

較大

潛力。ENS、MetaMask、Ceramic 是這一方向的 頭部專案。 憑證將是未來數字身份最豐富的層級,可驗證的標籤構成了使用者的社會畫像。這部分需 要關注靈魂繫結通證SBT相關生態的發展,目前仍處在概念階段。而Galaxyproject、POAP、 Rabbithole 都是鏈上憑證的早期參與者,很可能受益於 SBT 概念的落地。 無抵押借貸的 Defi“聖盃”將在數字身份完善後找到突破方向,Defi 下一階段大規模 推廣的關鍵。目前超額抵押是Defi的核心機制,但對於大部分對金融服務有需求的使用者, 並沒有抵押物可以使用。“信用貸”是 Defi 突破的關鍵,而數字身份是這其中最重要的 基礎設施。目前有 ARCx 透過信用評分降低使用者

抵押率

,也有 Truefi 和 Maple 等面向白名單機構的信用借貸設施。當數字身份發展到初步完善的節點,“信用貸”將與數字身份 相互助推。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資訊,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