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看海”終結者,海綿城市如何緩解內澇問題?

“划船上學”、“路邊捉魚”、“上班

渾水”……無論是沿海、山區,還是平原,只要到了雨季,很多城市便

開啟

“看海”模式。

根據住建部調查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7月,全國當年有52個城市因強降雨出現不同程度的積水內澇達73次。

“城市看海”終結者,海綿城市如何緩解內澇問題?

城市為何會發生內澇?

一方面,城市的高度集中建設引起的“熱島效應”和“雨島效應”造成暴雨頻發,讓內澇風險越來越高。

另一方面,從規劃角度來說,內澇是城市擴張的“後遺症”。在過去城市飛速發展的程序中,城市地面大面積硬化,阻礙了雨水下滲,導致地面徑流量的增大。對河道、湖泊、溼地等雨水轉輸通道和存蓄空間的侵佔、填埋,導致下雨後水“無處可去”,無形中加大了城市內澇的風險。

內澇治理是一個複雜、系統性的工程,海綿城市是緩解城市內澇的重要舉措之一。

透過海綿城市建設,綜合採用“滲、滯、蓄、淨、用、排”等多種措施,發揮建築、道路、綠地、水系等對雨水的吸納和緩釋作用,實現水的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淨化,促進形成生態、安全、可持續的城市水迴圈系統,使得城市在應對內澇防治設計重現期以內的強降雨具有良好“彈性”和“韌性”。

“城市看海”終結者,海綿城市如何緩解內澇問題?

地方在城市內澇治理過程中,應以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為基礎,以緩解城市內澇問題為導向,堅持全域謀劃、系統施策、因地制宜、有序實施。從區域流域、城市、設施和源頭等四個層面進行統籌考慮,制定內澇治理系統化實施方案,全面提升城市排水防澇能力,保障城市安全執行。

流域層面

透過識別、分析城市的生態本底、自然地理條件稟賦,保護流域區域現有雨洪調蓄空間,擴充套件城市建成區外的自然調蓄空間。針對沿河、沿海及有山洪入城

風險

城市,提出防洪(潮)工程等方案。

福建南平市作為全國首批海綿示範城市,透過在流域實施山、水、林、田、草等示範工程,修復、保護城市外圍生態空間和調蓄空間。對閩江、麻陽溪等重要河道進行堤防的達標加固,完善城區防洪體系;同時,開展水系連通建設,打通城市水系,有效提高了城區防洪能力。

“城市看海”終結者,海綿城市如何緩解內澇問題?

城市層面

以江、河、湖、海等自然徑流路徑分析為基礎,明確城市的雨水行洩通道,最佳化城市豎向。結合現狀易澇積水點的調查、現狀排水設施能力評估,明確易澇積水原因,制定“一點一策”整治方案,消除城市積水點。

惠州仲愷高新區位於深莞惠區域核心,境內共有8條主要河流作為區域的雨水行洩通道。透過對區域內現狀雨水管網的排水能力模型評估,發現其主要街鎮的部分雨水管渠低於3年一遇的設計標準。

另外,由於因河水頂託、雨水管網破損缺失、場地豎向銜接不暢等原因,區域存在多處易澇積水點。

仲愷區針對易澇積水點制定“一點一策”方案,實施雨水管道擴建、河道綜合整治、排澇泵站建設等工程,目前已完成對群眾生活影響較大的易澇點的整治,有效提高了城市排澇能力。

“城市看海”終結者,海綿城市如何緩解內澇問題?

設施層面和源頭層面

在地塊、公園、市政道路等專案的建設過程中落實源頭減排海綿設施,實現對場地雨水徑流的滯蓄和消納,緩解雨水管網的排水壓力。

深圳市萬科雲城透過合理的設定綠色屋頂、垂直綠化、透水鋪裝、雨水花園、雨水調蓄池等海綿設施,場地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70%,有效實現場地內雨水的滯蓄消納,降低區域內澇風險。

“城市看海”終結者,海綿城市如何緩解內澇問題?

公園裡的雨水花園;街道上的透水鋪裝;小區裡的綠色屋頂,海綿設施遍佈於城市的各個角落,透過海綿城市建設,提高城市內澇防治能力,大地有“彈性”,城市會“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