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嘉木的美好象徵,秋天引發的悲愁象徵——梧桐

梧桐喜陽,樹幹筆直挺拔,樹皮光滑,樹冠廣闊,枝葉茂盛,鬱郁如青玉。高大美觀的樹形,加上良好的材質,讓梧桐在先秦剛進入文學視野時就被視為吉祥嘉木,祥瑞的象徵。順著這個方向發展,梧桐所具有的美好的象徵意蘊越加豐富。梧桐意象發源於《詩經》,《詩經》中出現的梧桐形象只是一種自然物象,本身沒有什麼象徵意味,但也出現了三種與梧桐相關的形象:鳳凰、琴瑟、君子,後來的文學作品由此生髮出了梧桐意象的多重意蘊。

吉祥嘉木的美好象徵,秋天引發的悲愁象徵——梧桐

首先是梧桐與鳳凰的聯絡,高崗之上,梧桐青鬱,鳳鳴朝陽,宛轉悠揚。鳳凰是一種神鳥,與鳳凰聯絡在一起的樹木自然也就不是普通的樹木,成了沾染鳳凰神性的祥瑞之木。第一次明確點明鳳凰只棲於梧桐;西漢韓嬰的《韓詩外傳》則把鳳凰與梧桐的聯絡追溯到了黃帝時期:“黃帝即位,鳳乃止於東園梧樹上,食竹實,沒身不去。”。

吉祥嘉木的美好象徵,秋天引發的悲愁象徵——梧桐

東漢鄭玄為《詩經·卷阿》作箋時再次強調:“鳳凰之性,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眾多樹木中,鳳鳥選擇梧桐作為棲息之處,且非梧桐不可,大大提高了梧桐的地位,使梧桐沾染了一些神性色彩,成為“鳳條”,而鳳凰與梧桐的組合也形成了固定模式的搭配,延續數千年而不變,鳳棲梧桐在潛移默化中成為了人們的共識。梧桐被視為祥瑞,人們認為它有靈性,能知歲時,有時還被當作君主是否賢明、政治是否清明的標誌,《瑞應圖》、《遁甲書》中說如果朝政清明,君主任用賢良,就會有梧桐生於東廂,反之則梧桐不生,九州異主。因為這種超越世俗的神性,寓意吉祥的象徵梧桐甚至被尊為樹王。

吉祥嘉木的美好象徵,秋天引發的悲愁象徵——梧桐

梧桐與鳳凰的組合,不僅使梧桐成為古人心中的吉祥嘉木,還衍生出了堅貞愛情的象徵意蘊,這一點在唐朝時最為突出。其實梧桐在漢魏時期已經是愛情的象徵,主要源於兩個傳說:一是傳說梧桐是雌雄異株之樹,梧為雄,桐為雌,雙桐枝葉相交,同生共死,象徵堅貞不渝的愛情;二是舜死於蒼梧之野,娥皇、女英為之殉情,“蒼梧”成為至死不渝的愛情的象徵。後來有文人因為鳳凰非梧桐不棲的特點而把二者聯絡在一起,來比喻不離不棄的戀人以及戀愛雙方非另一方不嫁娶的堅定感情。唐代陳子昂的《鴛鴦篇》中最早出現此種涵義:“鳳凰起丹穴,獨向梧桐枝。”用鳳凰對於梧桐的專一來表達鴛鴦對於愛情的忠貞。從此,鳳棲梧桐這一意象就被賦予了愛情涵義,從唐代起廣泛出現於詩文中,比如“丹丘萬里無訊息,幾對梧桐憶鳳凰”,“人傳郎在梧桐樹,妾願將身化鳳凰”。

梧桐與琴瑟的關聯,是一種實用層面的相關,梧桐是製作琴瑟等樂器的良材,古人很早就發現了這一點,而琴是君子修身養性之物,古代文人雅士高雅志趣的象徵,作為琴的上好來源,梧桐也就帶有了文士氣息。南朝梁任昉在《述異記》中提到春秋時吳王夫差建造了一座梧桐園,又名琴川,同樣體現了梧桐與琴的關係,二者有時是可以互通的,因此琴又稱作桐君、絲桐、七絃桐等。名琴焦尾,世人又稱之為“焦桐”,焦桐從此成為名琴的代名詞。與琴相通,主要提高了梧桐在文人心中的地位,如果說鳳凰使梧桐變得高貴,那麼琴瑟就使梧桐變得高雅。

吉祥嘉木的美好象徵,秋天引發的悲愁象徵——梧桐

《詩經》中還把梧桐與君子聯絡到一起,惠子靠著梧桐高談闊論,也是因為梧桐的君子意義。梧桐本身挺拔、疏直,材質良好,又與君子相關,而君子都有品格高尚的特點,因此梧桐有了象徵君子以及高尚品質的意蘊,比如虞世南的《蟬》託物言志,透過寫蟬表現自己品格的高潔,而以梧桐作為蟬的棲身之處;王安石的《孤桐》即以梧桐自喻,借寫梧桐的生長來表達自己高尚的品格,百折不撓的決心。

吉祥嘉木,堅貞愛情,雅士知音,君子品格,剪桐疏爵等,這些都是梧桐意象向著吉祥美好方面發展而產生的,這些寓意雖然美好,但人們有時也用它表示悲傷之情,比如用等不來鳳凰的梧桐比喻懷才不遇,梧桐半死表示喪偶。所以不同作品中的梧桐意象,需要結合具體的作品進行分析。

吉祥嘉木的美好象徵,秋天引發的悲愁象徵——梧桐

梧桐是落葉喬木,隨著時間的流逝產生枯榮的變化,引發人們不同的情感體驗。梧桐在秋天落葉很早,《廣群芳譜》卷七十三專寫梧桐,裡面說道至立秋日,梧桐“一葉先墜,故云: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如果說迎春是報春使者,迎春花一開,代表春回大地;那麼梧桐就是報秋使者,梧桐葉一落,代表秋意襲來。秋天是涼爽的季節,豐收的季節,但在古代文人眼中,這更是一個悲涼傷感的季節。

自古逢秋悲寂寥,在這個季節,生機盎然的世界逐漸蕭瑟荒涼,文人對此分外傷感,早在戰國時期,宋玉的《九辯》就開啟了悲秋的傳統,並把這種悲秋之感與梧桐聯絡起來:“皇天平分四時兮,竊獨悲此凜秋。白露既下降百草兮,奄離披此梧楸。”蕭瑟的秋天,對於心情悲傷的人來言,實是觸目成愁,在後來的作品中,梧桐就成了文人表達悲秋之情的典型意象,漸漸渲染上一種哀愁色彩,秋日梧桐幾乎成了悲愁的代名詞,與秋風、秋雨、秋月等意象組合在一起或者單獨出現,常用來表達離愁別恨、相思之苦。比如李清照《憶秦娥·詠桐》中:“西風催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

吉祥嘉木的美好象徵,秋天引發的悲愁象徵——梧桐

片片梧桐葉落,心中愁緒無限。溫庭筠的《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從聽覺角度寫雨打梧桐,更是寫閨中人思念之深,徹夜無眠,元人徐再思也許是受此意境啟發,又寫下“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的經典詩句。白居易《長恨歌》中“春風桃李花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以春風桃李和秋雨梧桐的強烈對比,表達出一種傷心、刻骨的思念,使秋雨梧桐成為一個經典意象,以致後來講述李楊愛情的雜劇直接以《梧桐雨》命名。

吉祥嘉木的美好象徵,秋天引發的悲愁象徵——梧桐

梧桐是非常常見的庭院樹種,又經常種於水井旁邊。這不僅是因為梧桐綠蔭濃密,正好遮陽,也是因為古人的一種觀念,井可棲龍,桐可引鳳,所以在水井邊種梧桐,以此來祈求龍鳳呈祥。有水井處有人家,離開家鄉叫做背井離鄉,可見井是家鄉的代表,井邊的梧桐也就成了家園、故鄉的代表,從而產生金井梧桐的意象。當詩人漂泊在外,遠離家鄉時,梧桐承載的這種家園意義,便使它與思鄉之愁緊密相聯,比如曹鄴的“此時歸夢闌,立在梧桐井”,李約的“風吹梧竹更無雨,白髮病人心到家”,不管是夢裡的桐井,還是親眼看到梧桐,都會引發深深的思鄉之情。

吉祥嘉木的美好象徵,秋天引發的悲愁象徵——梧桐

由家而國,梧桐的家園意義有時也會擴充套件到國家的層面,比如我們非常熟悉的李煜的《烏夜啼》:“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還有他的《採桑子》雲:“轆轤金井梧桐晚,幾樹驚秋。”由秋天蕭瑟的梧桐引發作者的亡國之愁,故國之思。“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心中悠深無限的國仇家恨,伴著細雨滴落梧桐樹梢,更加耐人尋味。唐朝以後,梧桐的悲愁意蘊被廣泛使用,尤其在宋朝。這也許跟金人入侵、宋朝南渡有關,朝廷南遷,百姓流離失所,多少人背井離鄉,梧桐所承載的思鄉之愁越發濃郁。

梧桐在古代深受人們喜愛,早在先秦時期就進入了文學視野,因其樹形、樹質、生長環境,一進入文學作品就與崇高、美好的人格相通,並常與鳳凰聯絡在一起,成為祥瑞的象徵,堅貞感情的代表。梧桐是造琴的上好材料,增加了梧桐的高雅韻味。因為梧桐在秋天落葉早,便成為了秋天的代表,成了文人悲秋情緒的典型寄託,經常用來表現秋意、秋聲,與秋雨聯絡在一起,更是文人們抒發離愁、悲情的常用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