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壇經》口誦心行,是轉經;口誦心不行,是被經轉

《壇經》中六祖為法達講解《法華經》,裡面說到“口誦心行,是轉經;口誦心不行,是被經轉”,這也就是我們說的“知行合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不要去死讀書,如果只停留在表面文字上,有什麼實在意義呢,這個書還不如不讀,把讀書時間用在讓自己更開心更快樂的事情上面好了,最起碼當時是實實在在開心過。

我們曉得佛家經典很晦澀,現在願意學習的人不多了。一方面佛經是文言文,二方面佛家思想是唯心主義,抽象的很。比如《心經》中的五蘊皆空,這個“空”就非常抽象,若是能理解好,那麼什麼經書只要讀了一遍,其中意思也就明白了。可光這一個“空”字就值得花一生時間去領悟,並且大多數人容易掉入“空”的陷阱當中,認為既然是“空”,那我就什麼都不想好了,這是最不能有的想法。

《壇經》口誦心行,是轉經;口誦心不行,是被經轉

有個人生三重境界講得就是這個概念,說是最開始時我們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過了一段時間我們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等一段時間,我們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用“空”的概念去理解便為,開始我們剛來到世界上時什麼都不知道是“空”,接著在成長的過程中接收到各種各樣的知識,思想,自己變得成熟了,很多觀點都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這個就是“非空”狀態,似空非空;最後當我們經歷了各種各樣的事情後,很多開始看不清的問題現在都有了答案,這樣就又到了“空”的狀態,返璞歸真。單單是一個“空”字就有諸多解釋,不理解的人被經書弄得暈頭轉向,理解地人才能明白自己的生活,做出更具價值的事情。

法達就被《法華經》轉住了,自以為誦讀了三千部明白了其中真理,覺得世間的事情都通透明白了,結果被六祖一頓呵斥,法達這才醒悟,並精心聽六祖講解。六祖說,經文字身沒有什麼過失,也沒有障礙你閱讀誦唸,只因為執迷和覺悟在於個人,或者損害或者利益都由自己決定。法達雖然常常誦唸《法華經》,但是不明白經中的意思,一個勁地想明白結果卻越來越不明白,這就是我們說的執念。我們越是執著於什麼,就越是不容易得到什麼,法達執著於《法華經》,都研習這麼久了,覺得自己肯定明白其中意思了,結果六祖三言兩語後,法達自愧不已。

《壇經》口誦心行,是轉經;口誦心不行,是被經轉

法達問六祖:“為什麼經上說測不出佛的智慧,還有經中的三乘之說是什麼意思?”法達研讀《法華經》這麼多年,這些個事兒還不能弄明白,還自以為是地說著一些不著邊的話,這就是被經書帶進去了,我們需要引以為戒,不能這樣本本主義。六祖為法達解釋道:“佛本來是為那些不覺悟的人講的,並不是為了佛而去說佛的,所以佛的智慧需要去測嗎?至於那三乘之說,本就是比喻,實際上只有一乘,就是自己心中的那片淨土,那個最好最合適的坐騎,可是人們偏要捨棄自己原本擁有最好的坐騎,去尋找那些不適合自己的坐騎,這樣一來自然有那三乘之說,只是還沒有明白自己的本來的心罷了。”

《壇經》口誦心行,是轉經;口誦心不行,是被經轉

讀《壇經》時刻要想想禪宗主旨“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一切法都是從心當中生出來的。當年六祖在五祖的傳法下,就是解釋《金剛經》,說到“應無住而生其心”,惠能大師言下放下了心中最後的執著,明白了自己原本的心,所以成了佛,這個才是轉經書,怎麼樣才能做到呢,多問問自己的心就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