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享城市」銅陵,因“枯竭”而生長

“以銅立市、因銅而興”的銅陵,2009年被認定為資源枯竭城市,傳統產業發展難以為繼,之後,花了7年時間,這座城市完成歷史蛻變,發展空間也得到拓展。

|來源:《小康》中國小康網

《小康》中國小康網

|作者:丘眉

「私享城市」銅陵,因“枯竭”而生長

我與長江沿岸的情緣連線,是一艘郵輪。

父母一輩,很多人心裡都繫著一個一生要去一次的地點——北京,更具體地說,是天安門廣場。比如我的母親,我送給她的第一份禮物就是陪她去北京,這也許會是她這輩子唯一一次去北京。

我心裡系下的第一個地點應該是長江。這個是怎麼系下的?顯然不是母親,也不會是父親。父親是典型的廣東父親,對子女完全撒手,更不會與我有什麼心靈上的互動。我想答案應該是“流浪”。到達長江,與流浪的夢有關。但是,我不知道為何會有流浪的夢,也不知道這個夢從何時而起。

我從來不對外張揚這個夢。夢,是可以設想的,但永遠無法猜想會以什麼機緣實現。當然,除了刻意而行。

命運安排了一輛郵輪帶我進入長江。在某一個清晨,在長江上,我站在郵輪的前端甲板上,也許穿著一件牛仔夾克,兩岸在緩緩後退,退成了一片微涼幽美。此後,我在全中國行走,未有超越長江溯游而上之美。

我以為,我遇見銅陵,也是在那一趟長江郵輪之旅。我寫了一篇獨家的調查,是關於海螺水泥腐蝕銅陵長江大橋的。長江很美,我卻在尋找兩岸的醜陋。因為,我是一名調查記者,說得好聽些是叫“瞭望者”,說得難聽些就叫“扒糞者”。我想我並沒有多麼偉大的光榮與夢想,我只是一個本分者,本分於我的任務。

銅陵位於長江的下游。我在銅陵的登陸點古聖村更是接近長江邊。如其名,銅陵是“中國古銅都”,因銅得名。採冶銅的歷史始於商周,盛於漢唐,延綿3500餘年。

「私享城市」銅陵,因“枯竭”而生長

安徽銅陵

我們現在使用錢幣,收藏金條。曾經作為中國最為通行的貨幣銅,當下更多是作為藝術品,失去了它的“銅臭味”,也跌出了歷史的主幹流。曾經讓孟浩然有感的“火熾梅根冶”,叫李白驚歎的“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的月夜鍊銅圖,在銅陵皆已無從尋找。銅陵,2009年被認定為資源枯竭城市,傳統產業發展難以為繼。

銅陵的銅,或許已經被大多數人遺忘。距離它兩個多小時車程的懷寧縣查灣村,1984年,村裡一個青年第一次以海子的筆名寫下了他的成名作《亞洲銅》:亞洲銅/亞洲銅/祖父死在這裡/父親死在這裡/我也會死在這裡/你是唯一的一塊埋人的地方。

銅陵市郊區的安慶礦區,與懷寧縣接壤,但並非直接接壤查灣村,中間隔了好幾個鎮。海子沒有解釋過他選擇“亞洲銅”的相關背景。你不知道他是否嗅到過隔壁的“銅味”,雖然,他喜歡看大量的民俗書籍,他的詩大多都帶著地域的烙印。

銅陵是座小城,面積僅有3008平方公里,承載著全國170萬人口。以銅立市、因銅而興。融舊鑄新,是這座城市的基因。銅陵是全國解放思想的先行者、多項改革的試驗示範市,世界最寬最薄的銅帶也產自於這裡,這座小城在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世界級銅產業研發基地和長三角科技成果轉化基地。銅陵當然不甘於“資源枯竭”,花了7年時間,這座城市完成了歷史蛻變,現在更是探索出了創新轉型的“銅陵路徑”。

2016年年初,樅陽劃歸銅陵。樅陽有著令人引以為豪的地域文化和歷史傳承,它讓新興工業城市銅陵的發展空間得到了拓展。

「私享城市」銅陵,因“枯竭”而生長

銅陵博物館展示的古人鍊銅場景

財經到人文

地標到資料

看城起城落

丘眉

《小康》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掃一掃關注中國小康網

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