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北,東山再起,為啥古人會經常在北方失利東方再起呢?

在閱讀歷史讀物或者觀看歷史節目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聽到敗北這個詞,敗北就是打敗仗的意思。這個詞常常出現在我們身邊,可是您知道,打敗仗為啥要叫敗北呢?拜其他方向不可以麼? 今天小象就來和您一起漲漲知識

其實呀,這裡的北不是向北逃跑的意思,北它不是指北方。由於我國南北地理環境差異巨大,經常導致歷史上北伐難以成功。幾千年來,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曾經北伐成功過一次。要想天下統一,大部分帝王都是從北往南打的,也就是說大戰後,失敗的一方往往向南逃跑的機率更大。故而說,敗北的北,用的應該是該字的本意,為相背的意思,就是後背的背,揹著的那個背。因為古時候兩軍大戰,那真是你死我活的戰鬥,不容一點含糊。衝啊,叮叮哐哐一番廝殺,總能分個勝負。那失利的一方,肯定是會敗退而逃的。那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原本雙方將士面對面,刀槍劍棍,是肉搏開來。可是一方失敗,肯定眾人得轉過身,把後背對著對方,然後撒丫子奔逃。而獲勝方呢肯定是不肯罷休了,一鼓作氣,乘勝追擊,跟著敗軍的背後是一通追殺,這就是敗北的由來。

敗北,東山再起,為啥古人會經常在北方失利東方再起呢?

說起來哈這個用法是相當的古老了,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著名的軍事大家孫武,著有孫子兵法,書中就曾曰過,佯北勿從陽。這個北就是追兵逐北的意思,他是告誡將士,統兵作戰,切忌冒進,以防敵人假裝敗逃,設埋伏。後來隨著歷史的發展,就逐漸地引申為辦各種事情的失利了。

說到這兒呢,更有意思來了啊,還有一個經常掛在我們嘴邊的詞,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這就是東山再起。同樣的道理哈,為何偏偏得是東山再起,而不是其他方向的山再起呢?東山再起的這個東山又是哪裡的山呢?

敗北,東山再起,為啥古人會經常在北方失利東方再起呢?

其實啊這個成語是拜謝安所賜,謝安誰啊,就是挫敗桓玄篡位之人,淝水之戰時的決策者。這是古代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謝安以八萬兵力,打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為東晉贏得了幾十年的安靜和平。東晉時期的著名政治家、名士是也。東晉呢,是一個偏安一隅的小朝廷,當時呢流行清談。謝安,前半生也是閒雲野鶴,整天跟王羲之等一幫文人雅士遊山玩水。那時呢較為公平的科舉考試還沒有被創立。謝安祖上都是貴族名門望族,有詩云,“舊時王謝堂前燕的謝”。指的就是謝安家族,也就是說龍生龍鳳生鳳。謝安因家族的關係,一出生就註定可以在朝為官。當時的朝廷幾次徵召他,可是呢,他還沒玩夠的,謝安都找藉口推辭了。

敗北,東山再起,為啥古人會經常在北方失利東方再起呢?

可是老推也不是個事兒啊,皇帝稀罕你呃,軍命難為啊,他最終呢還是在朝中當了一個官兒。可沒想到宮廷之內鬥爭激烈,謝安在朝中處於下風,為了個人安全,他就索性隱居在了當時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小山之中,而這座山就叫做東山。準確地說,應該是會稽山的東山,位於現在的紹興上虞上戶鎮境內。謝安,因此還有個別名叫做謝安山。

敗北,東山再起,為啥古人會經常在北方失利東方再起呢?

悠哉悠哉的日子沒過幾年,在公元三百八十三年,前秦皇帝苻堅親率百萬雄兵,欲南下滅金。危難之際,朝中無人,只得派其好友親自到東山,請才華橫溢的謝安出山來挽救社稷。本來呢他還不想出來,被朋友一陣痛責,國家都要亡了,你滿肚子雄才大略,卻不站出來挽救天下,你還算是個有風骨的讀書人嗎?齊安這才硬招。出山受命於危難,最終擊敗苻堅,保住了東晉南方一隅之地。這便是為啥東山再起,而不叫南山西山北山再起的原因。

倘若當時西安他老人家隱居在南山西山北山,那這個成語該叫什麼?南山再起,西山再起,北山再起嚒。

喜歡小象的文章,請收藏加關注哦,小象帶您探尋不一樣的歷史,每天漲點新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