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後啟破壞禪讓制建立夏王朝後,為何中國古代國家稱“社稷”?

本文由作者愛情是果實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首先要知道的是“社稷”是什麼?《現代漢語詞典》說:““社指土神,‘稷’指穀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後來就用‘社稷’代表國家。”即所謂“社稷”實際是指土穀神。但為什麼古代君主要祭社稷,為什麼社稷代表國家呢?原因在於這種社會崇拜和這種社會觀念實際上是先民發展過程的一段歷史記錄。《國語·魯語》在講述先民的祀典時就指出社稷的產生是:“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穀百蔬,夏之興也,周棄繼之,故祀以為稷。

夏後啟破壞禪讓制建立夏王朝後,為何中國古代國家稱“社稷”?

社稷

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為社。烈山氏,一般都認為是炎帝神農氏的族稱。古史相傳,我國的農業,就是神農氏嘗百草而發明的。“其子曰柱”,就是指烈山氏中有一位能繼承併發揚這一事業的人,其名叫柱。因為他能繁殖百穀百蔬,造福於民,所以先民把他作為農神而崇拜祭祀。周人的先祖棄,也是在農業上有貢獻的人,他發明了稷(即黍或粟)的種植,所以夏代以後又把他作為農神祭祀,稱為后稷。共工氏,據《淮南子》說,這個族曾與顓頊抗爭過,而在古史傳說中,共工這個族多是與水土工作有聯絡。

夏後啟破壞禪讓制建立夏王朝後,為何中國古代國家稱“社稷”?

“其子曰后土”,就是說共工氏出了一個叫后土的人在水土工作上特別有成就,先民就把它作為社(即土地)神崇拜祭祀。由是可知,社稷神產生的時代當在炎帝至顓頊時。這是怎樣的歷史時期呢?我們知道人類的歷史都經過氏族社會時期,每個氏族都是由一個共同的祖先傳下的子孫組成的血緣團體。那麼,在這個時期,只要崇拜祭祀共同的祖先,就能維繫團體的成員了。但人類社會並不停留在這個階段,還要向前發展,尤其是當農業發明後,人類開始定居了,在一個定居區域內,不可能都是同一血緣的人群,而且從通婚的要求上,也必須有不同血緣關係的人共同組成地域集團。

夏後啟破壞禪讓制建立夏王朝後,為何中國古代國家稱“社稷”?

這時僅靠祖先崇拜就起不到維繫全體地域成員的作用了,這就需要以新的崇拜來做維繫地域集團的精神支柱。而社是土神,稷是穀神,土地和穀物是從事農業的人賴以生存的根本自然條件和物資保證,於是社稷神自然就成為維繫人們的崇拜中心了。驗之於史書的記載,顓頊時有一件值得深思和注意的事情,那就是“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顓頊為什麼要有這一舉措呢?《國語·楚語》記載說:“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亂德,民神雜糅,不可方物。

夏後啟破壞禪讓制建立夏王朝後,為何中國古代國家稱“社稷”?

顓頊

顓頊夫人作享,家業巫史,無有要質。民匱於祀而不知其福,烝享無度,民神同位,民瀆齋盟,無有嚴威,神狎民則,不蠲其為。嘉生不降,無物以享,禍災荐臻,莫盡其氣。顓頊受之…”從這一段話看,“家為巫史”,反映的是各個血緣團體的人各祭各的祖先和崇拜物件,當然對地域集團起不了維繫作用,所以是“民神同位”、“無有嚴威”,而“神狎民則”了。“顓頊受之”,命“南正”“火正”“司天”“司地”,則是對社會進行整頓。“司地屬民”,地是土地,透露了土地和人民的關係,所以可以判斷社稷神在人的心中佔統治地位當是從這時開始的。

夏後啟破壞禪讓制建立夏王朝後,為何中國古代國家稱“社稷”?

巫史

當社會發展到人們以土地神為崇拜中心時期,則原來基於血緣關係的團體便受到破壞,而被地域利益或經濟利益關係替代,其象徵就是建立起社稷壇或土地廟。所謂社稷壇,就是人們在其生活的領域內築一土壇,填上其地方的土壤,栽種其地方所生長的樹木,以象徵這一地方的土地領域的所有權,因而生活在此一地域內的人凡有大事則皆聚會於社稷商討,所謂“社會”一詞便是由此而生。

夏後啟破壞禪讓制建立夏王朝後,為何中國古代國家稱“社稷”?

當夏後啟破壞禪讓制奪取天下建立夏王朝後,各個地域集團的領袖及其家族,也就以地域為基礎而組建起國家來。即中國古代的國家是以社稷為象徵而建立起來的,這就是中國古代以社稷表示國家的歷史原因。所以在中國古代,國家的存亡是以“社稷”的存在和遭毀為標誌,而國君的義務也是以能守住社稷為第一職能,故古書說“國君死社稷”,又說“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

參考資料

·《國語·楚語》

·《淮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