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花的背後,體現了對抑鬱症患者的關愛

送花的背後,體現了對抑鬱症患者的關愛

□郭金露(廣西大學)

一個抑鬱症女孩,戰戰兢兢地徘徊在一家花店門口,老闆娘和她主動聊了幾句,起身挑了一束花送給她這一幕,感動了無數人。(11月22日 新華社)

贈人玫瑰之手,歷久猶有餘香。花店老闆娘的一個小小善舉,不僅溫暖了那個女孩,也溫暖了所有人。對於那個女孩子來說,那不僅僅是一束花,而是一束光,一份力量。那一束花,更是體現了社會對抑鬱症患者的關愛。儘管我們不能和抑鬱症患者感同身受,但是,我們可以在他們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多一點理解,多一點關愛,也許只是一句問候、一次鼓掌、一個微笑,用小小的善舉去溫暖他們,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儘可能地幫助他們,讓他們慢慢走出來。但是關愛也要把握好分寸,過分的關心也容易讓他們產生不安心理,認為是對他們的區別對待,不利於抑鬱症的治療。

近年來,我國抑鬱症人數不斷增多,尤其是青少年人群。《2022年國民抑鬱症藍皮書》顯示,目前我國患抑鬱症人數9500萬,已經將近1億,意味著每14個人中就有1個抑鬱症患者。值得注意的是,18歲以下的抑鬱症患者佔總人數的30%;50%的抑鬱症患者為在校學生,抑鬱症發病群體呈年輕化趨勢,這也警醒著我們要重視青少年心理健康。

當下,青少年學業壓力大,父母對兒女的期望過高,要求過嚴,讓他們長期處於高壓的緊張狀態,不利於身心發展,容易誘發抑鬱症。加之,社會“內卷”現象愈演愈烈,容易讓人產生心理焦慮,如果自我沒有調整好,容易導致自我否定,失去自信心等等,進而容易誘發抑鬱症。此外,由於心理健康輔導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讓抑鬱症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

很多人對抑鬱症並不瞭解,認為抑鬱症患者只是情緒不穩定,低落,胡思亂想,過幾天就好。還有的人對有抑鬱症傾向的人或者抑鬱症患者不夠包容,理解,認為是他們故作矯情、心理脆弱,因而對他們缺乏耐心,甚至會出現排斥、擠兌、歧視抑鬱症患者的現象。這也說明了加強抑鬱症知識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人們只有對抑鬱症有了更多的瞭解和認識,才會對抑鬱症患者多一份理解和包容,營造更加良好的社會環境,減少抑鬱症的發生率,幫助抑鬱症患者更好的恢復。

我們要防患於未然,關愛抑鬱症患者的同時,也有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平時要調整好心態,保持身心愉悅,學會溝通和傾訴,加強體育鍛煉,注意勞逸結合,養成良好的作息。如果有抑鬱症或者抑鬱症傾向的,要及時就醫治療。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份愛,便能讓抑鬱症患者增加一份抵抗抑鬱症的力量。希望如花店老闆娘所願:所有的青少年兒童都能像向日葵一樣陽光、健康、快樂地成長。

【來源:紅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