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獻帝的悲劇人生,原因何在?一言以蔽之:生不逢時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漢獻帝劉協禪位於魏王曹丕,在位32年的劉協結束了他的傀儡生涯,漢室四百年的江山也正式易主。

受演義小說的影響,漢獻帝劉協在多數人的印象中是一個唯唯諾諾的傀儡皇帝,一輩子都被別人操縱。

回顧漢獻帝劉協的一生

,我們可以看到他身上

有許多可圈可點的地方,

一直在為延續漢室做出了很多努力

。然而,在動盪的時代,沒有辦法扭轉潮流,使漢朝中興起來。

漢獻帝的悲劇人生,原因何在?一言以蔽之:生不逢時

漢獻帝劉協

劉協年輕時才華橫溢,不僅能斷是非,還對時局瞭如指掌

,史學家范曄說“

聖主聰叡,有周成之質

”。如果不是偶然,劉協有望以陳留王的身份終老一生。有時命運是神奇的,

沒有任何準備

,他

扛起了漢室劉氏正統的大旗

背起了皇權衰落、漢代滅亡的“黑鍋”

,將自己推向了歷史漩渦的中心。

自東漢黃巾起義以來,皇權喪失,諸侯割據,漢室已經是名存實亡

劉協

繼位以來

,就一直“時運不齊,命途多舛”,

先後遇到了董卓、李傕、曹操等亂世梟雄

。自始至終,漢獻帝

一直充當著“傀儡”的角色

,生活在一個又一個權臣的陰影之下。

一生仰人鼻息,處處受制於人

。對他來說,要恢復漢室昔日的榮光已非人力所及,

最重要的是保住自己的性命。

在十常侍之亂的時候,劉協和少帝劉辯被宦官挾持逃出宮外。當他們在

北芒山

遇見“勤王”的董卓時,董卓一問,十七歲的少帝劉辮就知道哭,回答語無倫次。然而,

九歲的劉協

不僅呵斥董卓下馬,而且對答如流,並無失語。劉協的聰慧與膽識

給董卓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也為日後登基打下了基礎。

董卓進入洛陽後,廢少帝劉辯,立劉協為帝。所以說,劉協當皇帝是被迫的。

漢獻帝的悲劇人生,原因何在?一言以蔽之:生不逢時

董卓專權

董卓的殘暴不仁,使年輕的劉協想著脫離董卓的控制

,他不甘心這樣被人脅迫一輩子,他想要重振朝綱、恢復漢室劉氏的統治。據《後漢書》記載,幽州牧劉虞有一個兒子叫劉和,在長安做侍中。

獻帝

於是

派劉和

地潛

出武關

,讓他

去找劉虞

帶兵勤王,

接自己回洛陽,以擺脫董卓的束縛。但劉和路過南陽,被別有用心的袁術扣留,

在袁術的阻擾下

,最終

沒有促成劉虞的出兵勤王。劉協第一次為自己的自由作出的努力宣告失敗,但是他沒有放棄。

劉協

雖為傀儡,但其

寬厚愛民的品質還是很明顯的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

關中地區旱情嚴重,糧價高企

,饑荒使無數人流離失所,長安城發生了易子而食的悲劇。獻帝

劉協

令侍御史侯汶

開倉救民

,但是餓死者如舊。劉協設計證實侯汶趁機侵佔公糧,於是責打侯汶五十廷杖。從那時起,救濟百姓的事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亂子,

長安城中饑民終於得到了救濟

。透過這件事情,

樹立了劉協在百姓心中的形象

。此時,漢獻帝劉協才十三歲。

漢獻帝的悲劇人生,原因何在?一言以蔽之:生不逢時

漢獻帝

為了擺脫西涼軍集團的控制,

漢獻帝

劉協花了一年多時間,逃往弘農,進駐安邑,最終東歸洛陽。

一路顛簸,吃不上,喝不上,有時竟挖野菜充飢。漢獻帝和跟隨他的文武百官們

如流離失所的災民,飽受苦難。

在殘破的洛陽,劉協覺得自己才是真正的皇帝,可以獨立發號施令,雖然他的命令只在小小的洛陽城內部有效。

然而,美好的時光並沒有持續太久。時任兗州刺史的

曹操

,於建安元年(196年)八月進入洛陽,隨後

遷獻帝於許都

。這是剛出虎口,又入狼窩。雖然

劉協的生活有所改善,但權力都被曹操把持,一個“挾”字決定了劉協餘生的命運

劉協手無實權

對於曹操的專權,劉協心懷怨言。

據《後漢書·獻帝紀》記載:“

君若能相輔,則厚;不爾,幸垂恩相舍。

”這是劉協說過

最硬氣的一句話,話中帶有譏諷之意,表達了他對曹操專政的不滿。

短短十幾個字嚇得曹操汗流浹背,彎腰認罪,然後再也不敢面對漢獻帝。《後漢書》有“自後不敢復朝請”的記載。這是劉協

最有可能斬殺曹操的機會

,但不知道抽什麼瘋了,居然在訓斥幾句後讓曹操離開了,

浪費了

唯一的機會。

從此,曹操“不復朝見。

漢獻帝的悲劇人生,原因何在?一言以蔽之:生不逢時

同時,漢獻帝也沒有放棄擺脫傀儡地位的努力,

在長期壓迫下,年輕的劉協醞釀了一場奪權行動,企圖暗殺曹操!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漢獻帝暗下衣帶詔

給國丈董承,指示董承聯絡忠於漢室的朝臣聯絡,試圖發動政變,企圖擺脫曹操的控制。然而“除曹”行動尚未開始,董承等人的小伎倆就被曹操識破,

曹操藉此機會殺掉了劉協身邊忠於漢室的一眾大臣

,劉協心愛的董貴人也難逃一死,就因為董貴人是董承的女兒。

劉協第二次努力宣告失敗。

面對日益暴虐的曹操,

漢獻帝欲再戰

。他

透過伏皇后指示岳父伏完秘密圖劃剷除曹操

。但伏完膽小,至死都未敢行動。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伏皇后的

計劃洩露

,曹操得知後大發雷霆,

伏皇后遭幽閉而死

,伏氏

宗親

以及她所生的兩個兒子也

皆被誅殺

第三次對命運的抗爭也宣告失敗

了,面對伏後的悲劇,劉協說出了這樣一句

絕望的話:我亦不自知命在何時也!

漢獻帝的悲劇人生,原因何在?一言以蔽之:生不逢時

挾天子以令諸侯

經此事之後,漢獻帝停止了戰鬥,開始與曹操“和平相處”

。因為他

明白漢朝氣數已盡

,現在他只想找個合適的時間退出歷史舞臺。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

漢獻帝禪位曹丕,被封為山陽公

。魏明帝青龍二年(公元234年)三月,

壽終正寢。以漢天子禮儀葬於禪陵,諡號為孝獻皇帝。

根據《諡法解》:

博聞多能曰獻,慧而內德曰獻,智哲有聖曰獻,聰明睿智曰獻

。可見,只有賢明仁慈的皇帝才配得上這一諡號。這一諡號由魏明帝草叡確定的,

可見魏國君臣都承認劉協是一位聰明睿智的皇帝。

漢獻帝的悲劇人生,原因何在?一言以蔽之:生不逢時

漢獻帝

漢獻帝並不是一個昏庸無能之輩,只是錯生於漢末這個動盪不安的時代,在掙扎過後卻又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掛著一個皇帝的空頭銜,但漢室民心已移,漢祚已失。《後漢書》對漢獻帝的評語說“

傳稱鼎之為器,雖小而重,故神之所寶,不可奪移。至令負而趨者,此亦窮運之歸乎!天厭漢德久矣,山陽其何誅焉!

”又說“

獻生不辰,身播國屯。終我四百,永作虞賓。

”誠然,天命如此,人力實難違之。

縱觀漢獻帝的一生,雖是可悲可嘆,卻也是無可奈何

。假若他能夠被生在太平年代,至少是個守成有餘的君主。

從他不願當傀儡可以看出,他想重現漢室的雄風,可惜生不逢時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