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機構炒作應對韓中歷史爭議預算太少,專家:對中韓關係不利

【環球時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張靜 環球時報報道記者 劉洋】據韓聯社7日報道,韓國執政黨國民力量黨國會議員李泰珪當天公佈從韓國東北亞歷史財團索要的國政監察資料,宣稱過去5年中國“歪曲韓國曆史的事件大幅增長”,而該財團研究和應對有關問題的預算卻大幅縮減。對此,7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相關問題專家表示,韓國一些人借預算問題炒作歷史爭議,對中韓關係是不利的。

韓聯社報道稱,東北亞歷史財團提交的資料顯示,中國“歪曲涉韓歷史事件”從2017年的11件增至今年的57件,然而該財團相關研究專案預算同期縮水55%,從15。6億韓元(約合783萬元人民幣)銳減至6。91億韓元。同期,日本“歪曲涉韓歷史事件”從21件降至18件,但研究專案預算從6。44億韓元大增至19。1億韓元。李泰珪辦公室宣稱,這反映了上屆文在寅政府“親華反日”的情緒。

報道還稱,近十年東北亞歷史財團在應對中國“歪曲涉韓歷史”方面的成果“也不理想”。該財團從2012年至2022年共221次透過韓國外交部要求中方“糾正歪曲歷史的行為”,但實際“得到糾正”的事例只有4件,佔整體的1。8%。

韓國東北亞歷史財團成立於2006年9月,是韓國教育部下屬的公共機構。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笪志剛表示,該財團透過各種研究、雙邊和多邊對話、資助或主導一些研究專案,針對韓國的一些歷史做一些有利於自己的研究和宣傳。鑑於它的背景,其影響力、地位、作用和破壞性非常大。

“東北亞歷史財團成立時得到了韓國政府巨大的支援,其目的之一就是針對中韓歷史爭議組織相關社會和學術活動。”遼寧大學美國與東亞研究院院長呂超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隨著中韓官方高層確認,不要讓歷史問題影響兩國關係,相關討論被侷限在了學術範圍內。在這種背景下,東北亞歷史財團的規模也就理所當然地縮小了,預算也就降低了。現在他們借相關問題進行炒作,有擴大影響、增加經費的目的。另外,尹錫悅就任總統後,中韓關係出現重新定位的跡象。在這種情況下,韓國一些人藉機重新炒作歷史爭議問題,這對兩國關係是不利的。呂超表示,中韓關係最正確的“開啟方式”還是要回到過去達成的共識——將歷史爭議侷限於學術研究上。

中國政府在處理中韓歷史問題上的態度是明確而一貫的。在9月13日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韓國駐華記者關於近期在北京舉行的韓中日古代青銅展上發生的“高句麗歷史爭議”提問,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表示:“高句麗問題是一個學術問題。學術問題可在學術領域進行專業性的討論和溝通,沒有必要進行政治性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