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定“花名”:轟-6N、殲-16寓意深刻,殲-35、轟-20命名或遇難題

7月1日,中航工業公開發布八類機種的全新命名規則,對目前各軍種裝備的航空器命名進行調整。此次命名變化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加入了不少傳統文化元素,新的命名也取消了個別廣為人知卻存在侷限的名稱,比如說將直-19從“黑旋風”調整為“霹靂火-19”,並且也彌補了預警機、反潛機等輔助機型命名的空白。總體說來,中航工業此次為主力機型集體命名“上戶口”的做法,使得新機型命名有跡可循,明顯有著弘揚傳統文化、把握對外宣傳主導的用意。不過,對有些起點較高的機型來說,新規則也導致其命名難度大大增加。

官定“花名”:轟-6N、殲-16寓意深刻,殲-35、轟-20命名或遇難題

殲-16命名為“潛龍”

總的來說,中航工業按照戰鬥機、轟炸機、運輸機、直升機、教練機、無人機、特種飛機、通用飛機八個類別分類,逐一明確命名規則。其中戰鬥機最受外界關注,也是種類最豐富、文化展示最鮮明的機型。具體來說,殲-10“猛龍”、殲-20“威龍”、FC-1“梟龍”命名沒有更改,殲-11“應龍”、殲-16“潛龍”新名確定,從俄羅斯引進的現役原裝蘇-27、蘇-30、蘇-35不予命名,殲-7、殲-8等即將全部退役的國產戰機也不予命名。這4條基本規則基本涵蓋了目前所有陸基戰鬥機型號,其中最值得關注的仍然是新命名的“應龍”和“潛龍”。

官定“花名”:轟-6N、殲-16寓意深刻,殲-35、轟-20命名或遇難題

殲-20“威龍”之名並沒有改變

在此之前,殲-10“猛龍”、殲-20“威龍”、FC-1“梟龍”的名稱都廣為人知,這些名稱也都屬於典型的具象性詞彙,其中的“猛”、“威”、“梟”是對三款戰鬥機定位或特性的極簡概括,而新問世的殲-11“應龍”、殲-16“潛龍”就截然不同。“應龍”、“潛龍”聽起來讓人有些摸不到頭腦,但這兩者都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部分。其中,殲-11的名稱“應龍”,是古代神話中的一種有翼神龍,從先秦到明朝有大量文獻描述,神話中的“應龍”也是絕無僅有的雌性非人形創世神,她誕下的子嗣中,就有著名的神獸鳳凰和麒麟。

官定“花名”:轟-6N、殲-16寓意深刻,殲-35、轟-20命名或遇難題

殲-11“應龍”的命名源自古代神話

而殲-16的名稱“潛龍”具有兩種含義。一方面,古生物界將遼寧出土的一件侏羅紀時期爬行動物化石稱為潛龍,屬於中國水生蜥蜴的一種,這顯然不符合殲-16的定位。另一方面,潛龍是古代神話中水陸生的一種龍,而《周易》首篇《乾卦》有云,“初九,潛龍勿用”,意指在實力比較薄弱時,需要潛伏積蓄力量,不要肆意活動。這個寓意對殲-16這款重型三代半戰機而言,並不是特別契合,但顯然比“蜥蜴”強得多。事實上,作為中航工業第一款自主設計的先進戰鬥機殲-10,倒是更適合“潛龍”這個綽號,但由於多年前已被賦予了“猛龍”這個名稱,因此半路更換似乎不妥,最終成就了殲-16的潛龍之名。

官定“花名”:轟-6N、殲-16寓意深刻,殲-35、轟-20命名或遇難題

殲-16與“潛龍”似乎並不是特別契合

從時間上來說,第一批殲-11A戰鬥機進入空軍服役距今已有22年,首批殲-16裝備部隊也超過6年,如果很早前就將二者命名為“應龍”、“潛龍”,那麼外界不可能一無所知。因此,相信這兩種戰機是在近期才剛剛命名,並明顯突出中國傳統文化,以達到宣傳目的。從這一點來看,《周易》首篇《乾卦》“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中的“飛龍”,本身寓意極好,又與“潛龍”遙相呼應,倒是最適合命名未來殲-35陸基型號。不過,作為一款海陸兩用的中型隱身戰機,殲-35艦載型號的命名恐怕就會讓人有些頭疼。

官定“花名”:轟-6N、殲-16寓意深刻,殲-35、轟-20命名或遇難題

未來“殲-35”有可能被命名為“飛龍”

依據中航工業的新規則,海基艦載戰鬥機以“鯊”命名,比如現役殲-15就被命名為“飛鯊”。按照放棄具象性詞彙命名,突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新理念,像“虎鯊”、“暴鯊”等命名已經沒有采納的可能。但中國傳統文化中,與鯊魚的接觸並不多,“鮫鯊”是唯一能夠沾邊的詞彙,也許最終能出賦予艦載殲-35,然後登上003航母的甲板。不過,無論如何殲-35前身FC-31原型機的名稱“鶻鷹”,註定是無法延續到殲-35。

官定“花名”:轟-6N、殲-16寓意深刻,殲-35、轟-20命名或遇難題

殲-15早已命名為“飛鯊”

相比於規模龐大、型號眾多的戰鬥機部隊,海空軍裝備的轟炸機目前僅有轟-6系列,由於其子型號並不算少,因此按新規命名也並不輕鬆。根據中航工業的宣傳海報,轟-6系列的第三代改進型轟-6K被命名為“戰神”(海軍版轟-6J與其相同),在轟-6K基礎上新增空中加油裝置、航程大增的轟-6N,則被單列出來稱為“雷神”。這兩款轟炸機新命名延續了突出傳統文化的命名原則,相比於“戰神”這個西方神話色彩濃郁的稱號,“雷神”是再傳統不過的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祇。而外界對於這兩者新名的直接感受,普遍認為起點實在太高了。

官定“花名”:轟-6N、殲-16寓意深刻,殲-35、轟-20命名或遇難題

人們對於轟-6K的“戰神”名稱頗有爭議

轟-6無論如何改進,畢竟還是60多年前蘇聯圖-16中程轟炸機的底子,在全球現役轟炸機中,理論上最多能壓制使用渦槳發動機的圖-95,與圖-160、B-2A、B-1B等先進型號相去甚遠。事實上,早在網路上流出轟-6K原型機塗寫“戰神”字樣的圖片時,外界就對此議論紛紛,認為轟-6K不足以承受這種“重量級”的名稱。特別是在國產下一代轟-20隱身轟炸機逐步得到外界認可後,轟-6K“戰神”名稱蘊含的強大寓意,在與轟-20先進效能的巨大落差面前,更令人感覺難以匹配。

官定“花名”:轟-6N、殲-16寓意深刻,殲-35、轟-20命名或遇難題

“雷神”“戰神”效能差別不大

此次官方賦予轟-6N“雷神”稱號,並且在海報上特意標出其“戰略轟炸機”的身份,等於將轟-6系列的地位再拔高一級,也讓外界進一步意識到了轟-6N或許具備諸多被外界忽視的出色效能,但這種命名也給未來轟-20的命名帶來更多難題。猜想起來,也許在傳統文化中意義重大,輕易不會使用的“武神”足以用來命名轟-20,大致能夠與其強悍效能相匹配。不過,這也意味著在轟-20之後的國產轟炸機命名,就真的沒有什麼選擇的餘地了。

官定“花名”:轟-6N、殲-16寓意深刻,殲-35、轟-20命名或遇難題

運-20“鯤鵬”之名非常貼切

相比於戰鬥機、轟炸機存在的這些問題,國產運輸機的命名就比較輕鬆。原因在於,運-20誕生時間較晚,因此採用了非常少見的“鯤鵬”命名,如今運-9、運-8緊隨其後,分別獲得了“麒鵬”和“鴻鵬”的稱號。即使不瞭解這兩個稱號的含義,僅僅從文字中也能看出其中的傳統神話色彩。只不過,由於古代神話中“鵬”的形象過於強大,因此在我國空軍、空降軍中服役的運-5、運-7、運-12等中小型運輸機,至今從未用此進行過命名。

官定“花名”:轟-6N、殲-16寓意深刻,殲-35、轟-20命名或遇難題

L-15/教練-10“獵鷹”效能優異

相比之下,使用“鷹”命名的教練機就要靈活得多。除了最先進的L-15/教練-10“獵鷹”,基於殲教-7升級而來的FTC-2000系列“山鷹”,以及出口成績優異的K-8“雄鷹”教練機之外,初教-6在誕生60餘年後首次有了名稱——“雛鷹”,也算非常貼切。可以說,在新規出現前就堅持以“鷹”命名,並且各型稱號也比較得體的國產教練機群,是受新規影響最小的一個型別。當然,由於“鷹”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形象比較豐富,因此即使未來中航工業繼續發展新型教練機,也不需要擔憂沒有合適的名稱。

官定“花名”:轟-6N、殲-16寓意深刻,殲-35、轟-20命名或遇難題

初教-6在誕生60餘年後首次有了名稱——“雛鷹”

比起教練機命名的不足為慮,直升機領域的名稱變化最大,爭議也最多。具體來說,運輸型直-8、直-9、直-11、直-20,依次被賦予了“神鵰-8”、“神鵰-9”、“神鵰-11”、“神鵰-20”的名稱,再次突出了傳統神話元素。雖然說這種命名比較怪異,但鑑於運輸直升機確實型號較多且體型不大,很難得到合適的稱號,因此勉強可以接受。爭議的真正焦點實際集中於直-19武裝直升機。這款在21世紀初期誕生,過去一直被稱為“黑旋風”的武裝偵察直升機,是這輪新規改革中唯一一款改名的主力機型,新的名稱延續了武直-10使用的“霹靂火-10”系列,但新的“霹靂火-19”稱號確實比較尷尬。相比之下,民用直升機被稱為“吉祥鳥”系列倒是比較貼切。

官定“花名”:轟-6N、殲-16寓意深刻,殲-35、轟-20命名或遇難題

直-19成為“霹靂火-19”

至於最後的特種機型,依然有濃郁的傳統神話元素,像空警-500“千里眼-500”、運-9反潛機“海雕-9”、運-9通訊機“雷電-9”,都以此為基礎開啟了系列化命名。與國產東風、鷹擊、霹靂系列武器的命名,頗有異曲同工之妙,也預示著裝備數量較少,型號分類相對比較複雜的輔助機型,被賦予了更加正式的地位,未來的發展將更受重視。此外,國產運油-20加油機或許由於並未正式裝備,所以並未出現在這輪新規命名中,但應該也不會有太大變化。

官定“花名”:轟-6N、殲-16寓意深刻,殲-35、轟-20命名或遇難題

空警-500成為名副其實的“千里眼-500”

總的來說,中航工業這輪軍民機命名新規的出臺,最主要的思路,就是儘量保持原有命名,在此基礎上細化各機型命名規則,並全面突出中國傳統文化。由於本身動作較大,再加上型號眾多,因此不免會有一些亟待完善之處,但這個規則的出臺,仍然是相當重要的進步。尤其是大量傳統文化的融入,對於中航工業形象展示和對外宣傳會有極大裨益,也許在若干年後,回想這輪國產軍機命名改革時,會將其視為一個新時代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