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史:亂成一鍋粥的春秋(四百零五)

白公勝之亂(1)

吳國連年征戰,國力空虛。越國趁吳王夫差參加黃池會盟的時機發動突襲,攻入姑蘇城。夫差回師後與越王勾踐議和,以大量的財物為代價,換取了和平。

在所有的諸侯國中,與吳國仇怨最深的除了越國就是楚國了。吳王闔閭在公元前

506

對楚國的入侵,幾乎使楚國滅亡。吳軍撤退後,楚昭王將都城遷至鄀地,新建的國都仍舊稱為郢,以示不忘舊。楚昭王和令尹子西以及大臣們改革政治,安定國內,大力發展國力。

楚昭王於公元前

489

年病逝,他的兒子熊章繼位,是為楚惠王。楚惠王的母親越姬是越王勾踐的女兒,楚國和越國聯合對抗吳國成了順理成章的策略。

公元前

480

年夏,楚國派令尹子西和司馬子期統帥軍隊攻打吳國,大軍到達桐汭(桐汭河,安徽省廣德市境內的一條河,汭的意思是河流會和或轉彎的地方)。

學歷史:亂成一鍋粥的春秋(四百零五)

史書沒有記載吳國是如何抵禦楚國入侵的,只記述了戰事結束後陳國國君陳閔公派大夫公孫貞子到吳國去表示慰問。“陳侯使公孫貞子吊焉”,從這句話來看,吳國在戰場上恐怕是吃了苦頭,至少桐汭地方的損失是不小的。

公孫貞子從陳國出發後就病倒了,到達良地(今江蘇徐州附近)時不幸病故。陳國副使帶著公孫貞子的棺槨繼續趕路,準備把靈柩運入姑蘇城。

吳王夫差派太宰伯嚭到城外去慰問陳國使團,並且辭謝說:“現在正值雨季,恐怕雨水會毀壞大夫的靈柩,我們的國君對此十分憂慮,所以特地派我來向諸位表示感謝,請你們還是回去吧!”

陳國第一副使芋尹蓋回答說:“寡君聽說楚國無道,屢次攻打吳國,禍害貴國的百姓,因此派我等前來慰問。很不幸,我們的正使遭逢上天的憂戚,在良地喪失了性命。我們只得耗費時間準備殯殮的物品,有不敢耽誤國君交代的使命,於是帶著正使得靈柩,夜以繼日地加緊趕路。現在您命令我們說‘不要讓靈柩進入城門’,這不是把寡君得命令丟棄在雜草叢中了嗎?在下聽說,‘事奉死人要像事奉活人一樣,這是禮’,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在朝聘過程中使臣死去、奉著靈柩完成使命得禮儀,也有在進聘的過程中,遇到受聘國家發生喪事的禮儀。也就是所,無論是使臣在出使過程死去,或者趕上受訪國家發生喪事,使命都必須要完成。如果我們不把正使的靈柩帶入城,完成寡君交付的使命,那和我們一聽說貴國有喪事就掉頭回去一樣了,那就不合適了。”

陳國使臣的話說得已經有些難聽了,伯嚭臉上也不好看。芋尹蓋接著又說道:“您不應該丟棄禮儀,貴國作為盟主,也不應該丟棄禮儀。從前的人有話說:‘不要把死者看成汙穢。’我們奉著靈柩完成使命,讓我們寡君的命令能夠上大於貴國國君那裡,即使因此遭遇禍難,那也是上天的意志,不是貴國國君和您的過錯。”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吳國人即使再不情願,也只能同意讓陳國使團帶著靈柩進入國都。

紀連海講歷史:春秋戰國篇

家長必讀

購買專欄

轉年是公元前479年,楚國發生了一件極為惡劣的事件:令尹和司馬同時在宮廷政變中身亡。

在楚國,令尹和司馬是權力最大的兩個職位。這段時期楚國的令尹是公子申(子西),司馬是公子結(子期),這兩個人都是楚平王的兒子,他們的哥哥就是太子建。這兩個人的人品和才能都比較出眾,而且一心為楚國,沒有什麼私心。當初楚平王駕崩時,時任令尹子常曾經想擁立子西為國君,被子西嚴詞拒絕;楚昭王臨終時,也曾經希望自己兩個叔叔中的一個能夠繼任國君之位,但是他二人都沒有答應。他們對楚國的戰後重建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子西和子期在能力和品行兩方面應該都強於他們的哥哥太子建。太子建被費無極陷害,流亡到宋國,後來又去了楚國,這是他人生的不幸遭遇,然而他利用鄭國人對自己的信任,暗中勾結晉國,試圖奪取鄭國的政權,這樣的行為就非常令人不齒了。太子建的陰謀最終被識破,他自己也身死異鄉。當時伍子胥隨同他一起流亡,太子建死後,伍子胥帶著太子建的兒子公子勝逃到吳國,在鄉間隱居了數年。後來伍子胥幫助闔閭取得國君之位,自己也在吳國宮廷任職。

學歷史:亂成一鍋粥的春秋(四百零五)

公子勝一直認為,自己的父親太子建才是楚王王位的合法繼承人,那麼自己最有資格稱為國君。因此,當他得知吳王闔閭準備大舉進攻楚國時,就私下裡和伍子胥商量,請求對方幫助自己坐上國君之位。但伍子胥的目標是滅掉楚國,所以他沒有答應公子勝的要求。從此之後,這兩個人的關係越來越疏遠了。

公子勝在吳國住了很多年,直到楚惠王二年,也就是公元前488年,令尹子西不知怎的想起自己還有個侄子在吳國,就想把他接回來。

令尹子西和葉公商量這件事。這個葉公就是成語“葉公好龍”的主人公,他是前任司馬沈尹戌的兒子,名叫沈諸梁,因為封邑在葉地(今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南),因此被稱為葉公。

葉公對子西說:“據我所知,人們對這個公子勝的評價可是不太好,都說他既狡詐又喜歡惹是生非,您要是把他接回來,恐怕會引發動亂啊!”

子西倒覺得傳聞不一定屬實:“我聽到的和你說的不一樣呢。有人跟我說,他是個誠實勇敢的人,而且做事很有分寸,不會做沒有好處的事情。我想把他安置在邊境上,讓他保衛邊疆。”

葉公說:“符合仁愛叫做誠信,遵循道義叫做勇敢。公子勝務求實踐諾言,而又遍求不怕死的人,估計他暗藏私心,不知道在打算著些什麼?一個人如果不管什麼話都要實踐,算不得誠信;不管什麼事情都不怕死地去做,也不是勇敢。您把他接回來,以後一定會後悔的。”

子西為人厚道,不希望侄子流落在外,就沒有聽從葉公的勸告,還是把公子勝接了回來,讓他住在吳楚交界的巢地,把那裡作為他的封邑。從此,公子勝被稱為白公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