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諷喻詩的代表人,更是人們心目中的“大眾詩人”,非他莫屬

唐詩的發展經歷了四個時期,包括初、盛、中和晚,而且每一個時期的題材和風格又是有所不同的,盛唐時期正是唐朝的鼎盛時期,那時的人們處在一個安居樂業和和平開放的國度,當時的人們都呈現出盛唐時期該有的朝氣,那些詩歌自然更多的是充滿著期待建功立業以及普濟天下的積極情懷,就連那些邊塞詩也是透露出一種豪爽的氣概,“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而中唐時期則是唐朝由盛轉衰的重要過渡時期,這個時代的人們經歷了安史之亂的動盪之後,時代雲霾也給人們心裡種下了陰影的種子,那些詩歌自然更多的是呈現出當時社會的現狀,詩歌的情感上偏向於情感鬱悶低沉的且意境上也趨於狹窄內斂。說到盛唐詩人,李白和杜甫估計必談之人,那麼說起中唐詩人,又有誰是人們經常談論的呢?

中唐諷喻詩的代表人,更是人們心目中的“大眾詩人”,非他莫屬

我想,香山居士估計會是人們談論的最佳物件了。香山居士,也叫做醉吟先生,他是中唐時期十分著名的一位詩人,是繼杜甫之後唐代最著名的現實主義詩人了,此人還同杜甫和李白並稱為唐代三大詩人。是的,他就是白居易。白居易在詩壇的地位和李白杜甫一樣非常具有代表性,他的現存詩歌就近幾千首,是唐朝一個十分多產的詩人了。他的詩歌主題非常廣泛且形式多樣,而他自己就曾將自己的詩歌分為了四大類,即諷喻詩、閒適詩、感傷詩和雜律詩。而這四大類詩歌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他的諷喻詩,因為白居易強烈地衝擊著我的內心,他愛恨分明,敢於直抒那些政治社會的黑暗以及階級的矛盾並且繼承了杜甫心繫百姓、為民請命的情感,是一位非常值得我學習以及尊重的詩人。

中唐諷喻詩的代表人,更是人們心目中的“大眾詩人”,非他莫屬

白居易他自己也是十分重視諷喻詩的創作,而他自己還稱這類詩為“兼濟之志也”。白居易之所以十分重視這類詩,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和自己出生背景有關,白居易生於亂世,剛出生不久,家鄉就爆發了戰爭,到處都要是民不聊生的景象,而他自己從官生活也是坎坷的,從官期間恪盡職守,奈何因為自己頻繁上書惹皇帝不快,最後還因為自己的詩歌有“賞花”以及“新井”而被人誹謗,最終貶為了江州司馬,可謂是“座下泣中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

中唐諷喻詩的代表人,更是人們心目中的“大眾詩人”,非他莫屬

每一次讀白居易的諷喻詩都會有不一樣的感受,而且心情總是複雜的,既心疼那些貧苦的老百姓,又痛恨當時的社會黑暗,那些封建統治階級不斷榨壓貧苦勞動人民。白居易總是能夠在他的詩裡充分表現出來,他的諷喻詩所反應出來的都是真實的社會現實。在《觀刈麥》中,白居易敢於直述那些上層社會殘酷地對老百姓進行經濟上的剝削,甚至是加重賦稅,最終老百姓只能“拾此充飢腸”,而心中對他們又是無比的同情的,一想到自己從來不曾參與農桑生活,一年的俸祿都有三百石,而且到了年底自己還有餘糧,而他們卻為三餐奔波,甚至還吃不飽,無奈之下只能發出感嘆,“念此私自愧,終日不能忘”。

中唐諷喻詩的代表人,更是人們心目中的“大眾詩人”,非他莫屬

而那些封建統治階級根本就不知道民間疾苦,他們只顧著自己享樂,“易氣驕滿路,鞍馬光照塵”,喝的是美酒佳釀,吃的是山珍海味,飽腹後依舊坦然自得,絲毫沒有關心民間疾苦“是歲江南罕,衢州人食人”。

中唐諷喻詩的代表人,更是人們心目中的“大眾詩人”,非他莫屬

其實,白居易寫這麼多的諷喻詩,最大目的就是“唯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可謂是用心良苦,可天子真的洞悉這一切嗎?還是隻顧自己荒淫享樂呢?宣州太守為了討好皇帝不惜讓那些織工“染為紅線紅於藍,織作披香殿上毯”,僅僅只為了讓皇帝歡心,因為皇帝歡心,自己升官發財指日可待,可是宣州的太守到底知道不知道,每織就一丈毯就需要花費千兩絲,而這毯就僅僅是鋪在皇宮上當地毯任人踩踏,可謂是勞民傷財,絲毫不知道憐惜,“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而帝王呢?又是如何?還不是歡喜收下,根本就沒有想到那些天寒而沒有衣服保暖的人民。”

中唐諷喻詩的代表人,更是人們心目中的“大眾詩人”,非他莫屬

李太白是神,人們只能抬頭仰望;杜甫是聖,人們只能心中充滿無限的崇敬;唯有白居易,是人,他是人們的“大眾詩人”,是專門“為勞動人民祈福的和平詩人”。他的諷喻詩,絕對是詩壇裡的一股清流,更是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