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師都喜歡讓我們看名著,而少看網文?

首先,網文大部分都是爽文,什麼意思?就是從某些方面來說,他根本沒有什麼文學涵養,最直觀的體現就是,你當時看的時候很爽,很帶勁,然而越爽,你越不能從中獲得些什麼。給你的感覺很好,但是你啥也沒學到,只是那一刻精神短暫興奮了而已。

然而,當我們去讀一些文學作品,去深刻體悟其作者的文筆時,不同作者的風格都被深入刻畫到自己的文學作品裡,我們可以透過其去體悟到作者在描寫時的心境與感情。

就以餘華先生的《活著》舉例。

為什麼老師都喜歡讓我們看名著,而少看網文?

餘華透過徐福貴向世人展現出了一種面對死亡和遭遇苦難的人生態度:

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是強大的,當我們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活著就是艱難的但同時也是美好的。因此應該對世界抱有樂觀的態度,是我們生活在這世界上的一種方式。作者認為絕望是不存在的,並且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所以一本有文學涵養的書籍,他不止是在提升我們自己的文學修養,也是在讓我們領悟世界。同時,每本經典書籍的背後都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不管他是批判的,還是具有褒揚的,又或是其它,它描寫的是這個具有豐富色彩的社會以及作者自己的思想內涵。

這裡,讓我們簡單欣賞《活著》裡的一些片段:

“我們不單靠吃米活著的,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飄浮,要不是得著燈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會總沉海底。”

“時間就像流水。人活著,不僅是生存,而且要證明。證明世界很美,有風雨,也有陽光;證明世間有愛,有親情友情,更有愛情;證明生命無憾,有經歷,才更有感慨,一定只做最好的自己,冷眼看你作孽自己。”

“活著,就是要痛一痛的。有聲有色地活過,其實就是有滋有味地痛過。當然了,有時候,你覺得痛,不是你有多苦,有多委屈,只是覺得自己很可憐,很無助,很孤單。即使形隻影單,也要腳踏實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最後,我以我自身為例子來說明為什麼要多讀名著。

高中時期我也看了不少文學作品,當然也不乏有一些網文。當我看了《三體》過後,我沉浸於三體宏大的設定裡面,久久難以平息。

為什麼老師都喜歡讓我們看名著,而少看網文?

我不知道“三體人”被“歌者”文明消滅時的那種絕望,也許只有當了解到了自己在宇宙中如塵埃一般,才會知道“黑暗森林”法則的威懾吧!“”

當然,我同樣不知道“歌者”文明之上,是否還有更高階的文明。但是我知道,“歌者”文明消滅一切其他未知文明的方式,就是森林裡的獵人,在面對未知具有威脅與否時,最好的方式是消滅它!

而這本書所具有的思想內涵便是,劉慈欣在《三體》中顯然戳破了某些人們習以為常的溫馨夢幻。更關鍵的是,他天馬行空的想象,誤打誤撞地觸及到人類最核心的秘密。劉慈欣在《三體》中似乎是第一次如此盡情地描繪人類終結之時的場景。這一次他徹底沉入到末日景象之中,並從中找到了力與美,體悟到人類悲劇的深刻性。《三體》具有深切的社會意識,小說中逐漸浮現出的“宇宙社會學”,糾結在制度建構與人性道德的衝突之上,實際上也更為直接地將“中國經驗”的難題投放在整個宇宙的尺度之上。

同時,我也看過辰東的網文小說《遮天》,這已經是網文屆裡非常不錯的一本小說了吧!不論是以文筆,還是故事情節設定。

為什麼老師都喜歡讓我們看名著,而少看網文?

但是它帶給我的只是我那段空乏時期的一點精神慰藉,他沒有讓我得到更多的文學水平提升。我不能借此讓我的文學修養得到更多的增長,相反的,反而讓我有些沉迷。越來越深的,陷入網文的爽點中,越發難以自拔。這也是為什麼老師可能不讓我們看網文的原因,畢竟我高中時候就有個同學陷入網文泥潭裡,上課看,熬夜看,成績是一落千丈。

再有一點,學生時期,老師更多的是讓我們能從文學經典裡引經據典,提升寫作質量,讓文章昇華。但是,網文顯然不能很好地達到這個效果。

所以這便是老師的用意吧!

本文僅個人觀點,不喜勿噴,部分片段,圖片摘抄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