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重男輕女現象,從何而來?

如果翻開中國的史書,幾乎可以看到一個血淋淋的事實:重男輕女。女性不能青史留名,除非功勳顯著,如呂雉、武則天等,被剝奪了姓名,只能被稱為某某氏、某某家的。就是現在,重男輕女的思想也屢見不鮮,不僅僅是女性被更嚴苛的對待,更是女性被這個社會所為難,何時成婚?何時生產?原本的生理特點,卻被當做給自己的枷鎖,可是中國重男輕女的現象究竟因何而來呢?

中國的重男輕女現象,從何而來?

社會進化方面

首先,是中國進化方面的原因。隨著中國原始社會從母系社會,女性採摘為主要勞動,到父系社會,男性狩獵為主要勞動,男性在體能等生理方面天然優於女性,在人類進化早期,更強的體能意味著更多的食物來源,部落戰爭中更多的生存機會。

中國的重男輕女現象,從何而來?

再到早期封建社會下,武力爭鬥土地。以及中國古代小農經濟下,男性在種植方面更有體力優勢,比如傳統的農業勞作中的耕地、收割等等勞作,都需要巨大的體力支援。

男性具有社會性的天然優勢。因為男性的體能優於女性,所以能更好地勞作幹活,在古代能得到更多的養育回報,在資源有限甚至匱乏的情況下,也構成了父母重男輕女思想的經濟原因。

所以,在中國古代幾千年小農經濟的影響下,漸漸人們只重生男不重生女,並且一直影響至今。

中國的重男輕女現象,從何而來?

生活習俗方面

其次,也有生活習俗方面的原因。因為中國古代是宗族社會,而所謂宗族,是以男性所屬的家族為主的,宗族社會下,男性承擔著姓氏的流傳、父母的養育等等重要的事情。所以,漸漸地人們也有了所謂的“傳宗接代”的思想。甚至常用詞語中,也會有一些貶低女性的詞語,比如“婦人之見”“婦人之仁”“頭髮長見識短”等等,含有輕視女性才智的意思。

甚至,產生了一些惡習。比如,

中國有一些農村規定沒有生男孩的婦女不能出席婚禮;比如女性不能上桌吃飯,比如女性不能參加祭祖;比如,為父系親屬所服的喪會比同輩且同等的母系親屬服的喪要重,如為叔父服的喪會比為舅父服的喪重;即使同樣是父系或母系親屬,為男性服的喪也會比為女性服的喪重,如為叔父服的喪會比為姑母服的喪重。

中國的重男輕女現象,從何而來?

教育方面

但是,更為重要的還是教育方面的原因。早在周代,周公制禮開始,就對男女所受的教育進行了區分,因為周代已經產生了系統的教育制度,其中也又有了十分典型的家庭教育,只是西周的家庭教育對女性而言十分的不利。

中國的重男輕女現象,從何而來?

當時,西周貴族子弟在接受教育的時候,是需要先經過家庭教育再經過學校教育的。正如一句廣告語所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西周的貴族子弟需要現在家中接受基本的生活技能和習慣的教育,進而學習一些初步的禮儀規則,讓他們確立初級的數的觀念、方位觀念、和時間觀念。雖然女子也能接受教育,但是與男子所受的教育完全不同。

中國的重男輕女現象,從何而來?

在當時男尊女卑的思想主導下,直接要求男治外事、女理內事。從7歲開始就要進行男女有別的教育,但是教的卻不是男女如何規避,而是讓女子接受女德教育,為以後成為一個賢妻良母做準備,她們所受的教育侷限在了家庭的框架之中。

中國的重男輕女現象,從何而來?

但是,男子所受的教育則不同。男子在接受完家庭教育之後,要接受學校教育,而學校教育則是著名的君子六藝,分為禮樂射御書數,涉及政治、倫理、道德、禮儀的方方面面,男性要學習駕車、拉弓射箭,為以後參軍時行軍作戰做準備。還要學習文字書寫、演算法、等等,注重的是實踐和文事。他們所受的教育範圍廣闊,為的是到更廣袤的天地裡去。

中國的重男輕女現象,從何而來?

足見重男輕女的特點。同時,西周作為第一個封建王朝,他的禮法、教育、思想、術法、天文等等,都被後世王朝所吸收,所以重男輕女的思想也流傳了千百年。比如,後世的程朱理學就和西周有源流關係,要求女子守節、不能再嫁等等,加諸在女性身上的枷鎖越來越多,女性也被困在了家庭的小天地裡,不能施展抱負。

中國的重男輕女現象,從何而來?

直到五四時期,女性地位、女性解放才被提出來。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逃離壓迫自己的舊家庭,去尋找自己存在的意義。再到現在的女性可以外出工作,等等。但是,性別歧視在職場裡仍然存在,被問及生育打算時,就是最好的體現之一。只能說,真正的平等,還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