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語世界盃|沒有比賽的日子裡,卡達如何留住媒體和球迷?

特派記者 季禹 發自多哈

季語世界盃|沒有比賽的日子裡,卡達如何留住媒體和球迷?

為保證參賽球隊能夠得到充足的休息,世界盃進入淘汰賽以來,經歷了3個為期兩天的休賽期。其中,最後一個休賽期是15日、16日兩天。對於媒體和球迷而言,這兩天休賽期顯然不是很“經濟”——畢竟大家都是為看球而來,這兩天的住宿費用和日常開銷都是實打實的。為了讓大家覺得這幾天的錢“花得值”,國際足聯和世界盃官方花了不少心思。

辦法一

想要留住心,先得留住胃

由於飲食習慣不同,來到卡達的同行們,沒少因當地飲食而抱怨。當地飯菜往往撒上特色香料,“中國舌頭中國胃”有些吃不習慣。於是,吃一頓全球連鎖的漢堡炸雞快餐,算是“大飽口福”了。

同時,對於習慣了“以酒會友”的足球記者而言,沒有酒精飲料的日子,同樣不好過。在卡達,除了一些比較高檔的場所,球迷、記者們唯一能夠買到啤酒的渠道,就是位於多哈市中心的“球迷公園”了,但是約100元人民幣一杯的價格,一下子就打消了大家過酒癮的想法。

或許是主辦方終於在世界盃開幕近一個月後發現了這些“痛點”,當地時間12月15日晚7點,他們舉辦了一場社交晚會。媒體朋友們只要經過簡單的網頁申請,就可以得到入場資格。更加貼心的是,考慮到在此之前有許多媒體會觀看阿根廷的賽前訓練,官方特地安排了從訓練地點到晚會舉辦地的擺渡車。

在這裡,可以觀賞當地特色舞蹈,再配上阿拉伯傳統樂器“烏得琴”的悠揚琴聲,讓人剎那間忘掉了前兩天觀看晚場比賽的疲勞。

當然,重頭戲還是自助餐。晚七點起,露天自助餐正式開啟,當地特色烤肉卷、炸雞、牛肉、沙拉……基本上能滿足來自全球各地記者的口味,至少能找到一款不那麼難以下嚥的。坐在人造草坪內的吧檯上,欣賞著舞臺上的歌聲,徐徐微風吹過,好不愜意!

當然,對於大多數同行而言,這裡的重頭戲還是啤酒。“小麥飲料”暢飲,不收一分錢。一句“cheers(乾杯)”,消除了所有國家之間的文化隔閡。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辦法二

在“沙漠玫瑰”拉伊卜管夠

“頭頂一塊布,天下我最富”,世界盃期間,吉祥物拉伊卜出圈了。如果你對卡達的印象單純停留在“富得流油”上,那就大錯特錯了。想感受卡達的歷史和文化,那就在休賽期來“沙漠玫瑰”卡達國家博物館吧!

初見卡達國家博物館,你一定會被它獨特的外形所吸引。不同尺寸的圓盤橫豎交錯,遠遠看去,像是一朵盛開的玫瑰花。而實際上,它的設計理念正來源於“沙漠玫瑰”。這可不是一種植物,而是由沙漠鹽水層中的結晶砂等礦物質組成的玫瑰狀礦物結晶。

博物館從入口到出口沒有單獨分隔出來的展廳,整個遊覽過程一氣呵成,卡達的歷史也像一部書卷緩緩展開:從卡達半島複雜的地質演變,到曾經賴以生存的遊牧和採珠業,再到卡達走向工業化道路,並舉辦亞洲盃、世界盃……

此外,博物館的紀念品商店也是球迷們的“黃金打卡地”,這裡售賣一種在別處很難買到的商品——拉伊卜。在多哈,它可算是“一帽難求”,是球迷們的“新寵”。為了買到它,記者輾轉球迷公園的FIFA商店、主媒體中心的紀念品商店、多哈歷史悠久的瓦吉夫市場,得到的回覆永遠都是兩個字,售罄!

而在這裡,“拉伊卜”是管夠的。工作人員成箱地將它們運到紀念品商店,再大把大把地扔到貨架上。價格也算是公道,約合人民幣220元一個,幾乎是其他地方售價的一半。如此安排,主辦方的目的再明顯不過了:想要得到它嗎,那你得先了解一下我們的文化!

辦法三

說走就走,來場文化之旅

受副熱帶高壓或信風帶控制,面積與濟南近似的卡達雖然三面環海,卻沒有得到波斯灣的一絲浸潤。於是,這個國家成為名副其實的能在沙漠中看海的國度。其實,坐上球迷巴士或者地鐵,很容易路過沙漠或者海岸。可要想深度體驗它們,卻沒有合適的交通工具。

幾天之前,記者收到了來自球迷服務平臺的郵件,郵件中細緻介紹了卡達的“沙漠之旅”,並向球迷們提供了往返車輛及遊玩注意事項等資訊。

最後一個休賽日,官方則向媒體提供了兩種“文化之旅”。一種是“海上文化之旅”:當地傳統的單桅帆船巡遊活動,在午後陽光下,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巡遊,看著岸邊現代化的多哈城,一種別樣的體驗油然而生。

如果不喜歡坐船,還可以體驗“沙漠之旅”。乘坐越野車在無邊的金黃沙漠中穿梭,彷彿一下子從城市中回到了那個沙漠駝鈴的年代。兩項活動均對媒體提供大巴車,往來交通完全不需要擔心。

遺憾的是,由於名額有限,記者最終沒能體驗到這兩項文化之旅,只能從同行那裡感受當時的氛圍:車窗外,一片金色的沙灘,越野車行駛到沙丘頂端,大片的天藍色映入眼簾。天藍和沙漠黃是對比色,給人以更加鮮明的感覺。大片的色彩衝擊眼球,想想就能感覺到有多震撼。